自贸港建设大潮中的特别身影:共享海南改革发展成果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12-25 20:14:51

摘要:据记者了解,为了让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海南省带领全省残疾人以主人翁姿态投入自贸港建设,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力量,同时,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不断增强了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自贸港建设大潮中的特别身影:共享海南改革发展成果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两年前的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宣布,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这成了而立之年的海南,收到的最珍贵的生日礼物。

如今,两年过去,海南省把人们对自贸港建设的期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推动了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努力为增进民生福祉、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推动自贸港建设贡献民政力量。新形势下,海南的残疾人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据记者了解,为了让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海南省带领全省残疾人以主人翁姿态投入自贸港建设,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力量,同时,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不断增强了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残疾人事业有望迎来新机遇

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方案》”)正式对外公布,标志着海南从2018年4月启动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阶段迈入了自由贸易港建设阶段。

《方案》在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等方面推出了诸多利好政策,被官方总结为60个政策亮点。那么,随着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和贸易投资、人员进出、运输来往等自由便利政策的实施,加之海南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气候,更加便利了出入境管理政策的实施,将吸引世界各地的老年人及残疾人前来海南疗养康复。

海南作为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幸福指数直接体现出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残疾人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残联服务主体呈现多元化、残疾人社会保障面临一体化、残疾人公共服务急需均等化等。

目前,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存在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问题,如残疾人“两项补贴”、托养服务、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各省的标准不一、情况各异,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如何突破屏障,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障事务一网通办、无缝对接,是残联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求。

据记者了解,就在《方案》实施的前一个月,《海南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正式施行,其中,进一步扩大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覆盖面,将乡村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设施、居住区也纳入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范围。根据《条例》,海南公交公司等应当配置一定比例方便乘坐轮椅乘客使用的无障碍车辆,公共服务场所的公共停车场应当设置无障碍停车位并免费提供给肢体残疾人使用,四星级以上旅馆应当配置一定比例的无障碍客房,旅游景区的出入口、游客中心等应当设置无障碍通道,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客运码头、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服务场所应当提供轮椅等无障碍设备等。

毫无疑问,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提升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水平,是回应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需要,同样是优化海南旅游环境,提升海南旅游环境软硬件建设,吸引世界各地以无障碍旅游为重点的各类游客到海南来旅游、消费的重要举措,明显助力了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同时,自贸港的建设也助推了相关政策的落地与实施。

自贸港建设展现残疾人担当

让每名残疾人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实现“平等、参与、共享”,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海南省残疾人工作者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随着自贸港政策的深入实施,旅游业与健康医疗、养老养生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境内外人员入琼不断增多。新形势下,海南残疾人的就业也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

“作为一名残疾人,我相信海南自贸港的发展形势大好,未来可期。”在海口市美兰区蓝水湾一铝合金加工厂的仓库里,来自儋州市打工的残疾青年刘世盈信心满满地说,海南自贸港的发展形势让他备受鼓舞,他虽然是一名残疾人,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为海南自贸港做出贡献!同时他也希望更多的残疾人,积极投身到自贸港建设大潮中去,用自己的双手,改善家庭贫困的面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正常人一样在幸福生活的道路上有“奔头”。

刘世盈从小就患了小儿麻痹症,走起路来腿很不方便。由于是名残疾人,初中毕业后的刘世盈就在家里混日子,直到2009年的一天,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他来到海口一家铝合金加工厂打工学技术。十多年来,刘世盈不仅掌握了一门加工铝合金的技术,而且平时负责加工厂的收发货工作,有时还在办公室忙里忙外,更有时,他还是一名工地的送货员,一人顶多人用。

刘世盈告诉记者,他现在用自己的双手,不仅在海口买了房,而且娶了老婆,生了2个孩子,一家人都过上了幸福生活。

在海口龙华区友谊路,一个拄着拐杖、戴着眼镜、面带微笑的男子,迎着早上的第一缕阳光,走在上班的路上。

他是海南口腔医院口腔正畸医生熊修邦,也是“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实施后引进的一员。31岁的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绽放青春正能量。在海南短短1年多时间,他为400余名需要做牙齿矫正的患者提供了诊疗服务,其中不乏大量疑难病例,展现出励志残疾人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

熊修邦出生在湖北荆州的一个普通家庭,儿时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左腿落下残疾。因病致残,熊修邦从小萌生了当一名医生的梦想,“这样可以救治被病痛缠身的人。”

有志者事竟成。熊修邦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山东大学正畸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与海南结缘,源于在湖北参加一次口腔医学学术讲座老师的建议。这位讲座老师提道,海南正在实施“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对人才非常重视,如果一心想在业务上发展,不妨到海南口腔医院试一试。

熊修邦心动了。2018年底,在湖北工作的熊修邦自行前往海南口腔医院参观并向院方表露自己的想法。令他惊喜的是,参观的第二天,还未离开海南的他,就接到医院的面试邀请。满腔热情的熊修邦,2019年初正式加盟海南口腔医院,成为“百万人才”中的一员。

今年6月份,熊修邦成功落户海口龙华区,选择在海南自贸港这片热土上扎根,与同事们一起为海南口腔诊疗水平的提升,奉献青春年华。

据记者了解,美兰区和龙华区均位于海南省海口市东北部,是省会海口的中心城区,同样是作为海南自贸港新标杆的江东新区所在地,有条件率先承接自贸港产业外溢,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