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北京银行积极布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科技赋能深挖零售业务增长极

作者:简宁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12-25 17:16:08

摘要: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北京银行积极布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科技赋能深挖零售业务增长极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经济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双循环的战略实施,将涉及我国经济秩序、经济要素的重新组合,以消费和投资为主体的内需发展将提到更高的位置,资源将向这两大基础引擎集聚的力度加大,围绕这一目标在体制与机制上也会做出重大调整。

在专业人士看来,这一系列变化对商业银行而言,其影响是基础性、全面性的。特别是经济内循环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同时,要准确把握对商业银行可能带来的挑战。

面对经济发展新格局,北京银行持续加大实体经济融资供给、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普惠金融等薄弱环节金融支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资产结构主要围绕客户、区域和产品结构优化三方面展开。

同时,顺应“十四五”时期全面促进消费趋势,依靠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以支持消费市场发展为重点,强化零售银行业务布局。与此同时,坚守城商行定位,不再走依靠“大项目”和房地产的老路,深耕普惠金融,进一步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在数字化转型下,利用科技赋能挖掘零售和普惠小微业务深化发展的增长极。

实现区域差异化发展

近年来,国家推行的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正在有力地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义。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北京银行将深化区域转型,实现区域差异化发展。加大对北京、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分行资源投入、精准发力,努力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

在产品结构方面,北京银行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提升信贷资产占比。与此同时,不断提高投资支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持续加大国债和专项债券投资力度、支持财政政策精准发力。

同时,优化负债结构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在结构性存款和创新型存款压降、负债成本率管控的大背景下,加强产品创新、提升核心稳定负债能力;二是提高多元化、市场化资金来源的择时和摆布能力,合理有效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的冲击影响和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北京银行坚持稳健经营,主动应变求变,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实现各项业务均衡稳健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银行在危机中找寻业务发展新机,在变局中优化特色金融布局,加强科技金融、文化金融“双轮驱动”,为全行创新、协调、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截至三季度末,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82亿元,净利润167亿元,成本收入比18.9%;不良贷款率1.52%,拨备覆盖率223.85%,拨贷比3.41%,资产质量与拨备水平整体平稳。

扩大服务内需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围绕经济发展新形势、客户服务新需求,北京银行积极推进信用卡业务创新发展,服务扩大内需、消费升级。

据了解,北京银行推出包括健康主题“乐”卡、京东PLUS联名卡、首张DIY信用卡产品Me钥主题卡、京品人生白金卡以及鼠年生肖卡等产品,累计发卡量达到441万张;着力丰富数字信用卡营销场景,研发“码上团办”批量获客模式,与京东等第三方渠道深入合作开展引流,今年以来信用卡网申累计新户同比增长200%。

另外,在渠道建设方面,“掌上京彩”APP升级5.0,新增并完善30余项功能,搭建充值中心、车主服务、美食外卖、贵宾出行四大生活消费服务场景,APP绑定户与活跃户同比均增长54%。

此外,北京银行还上线了营销管理及权益管理系统,实现营销活动高效、灵活的统一管理;上线智能客服机器人,机器人问题识别率97%、客户满意度95%,大幅提升了智能化服务水平。

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北京银行将继续加大信用卡业务投入、培育新兴增长点。坚持数字化发展,着力打造数字获客、数字风控、数字服务全流程智能服务,实现规模裂变增长。

深入推动数字化转型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二八法则”下的传统经营逻辑,让过去银行想开发但力有不逮的长尾、大众客户成为了开启全新增长曲线的动力源泉。新冠疫情显著催化了这一发展趋势。

为此,北京银行深入推动数字化转型,前台强化以手机银行APP为核心的移动端营销服务平台建设,中后台持续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金融科技与产品设计、客户分析、信贷审批、风险控制等环节的有机融合,推动端到端的客户旅程优化,进而打造技术驱动、场景嵌入、数字营销、获客活客、价值提升的业务发展新模式。

据悉,今年北京银行创新推出了个人“银税贷”产品,依托大数据风控手段、以税务数据搭建风控模型,打造全线上化个人经营性贷款,实现智能调查和决策,全流程线上操作,秒批秒贷,提高贷款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在消费信贷方面,创新推出线上消费贷“京e贷”产品,通过运用人脸识别、CA电子签名等系列技术手段,实现7*24小时线上放还款,极大提升客户体验,今年以来日均审批客户数达到去年同期的3倍以上。

此外,首批接入“金融专网”实现全市不动产在线抵押、解押和查询;与第三方合作推出“线上核签”流程,“无接触”完成资料预审和视频面签。

截至9月末,北京银行管理的零售客户资金量(AUM)超过7700亿元,较年初增长566亿元,增幅7.9%。储蓄存款规模达到3781亿元,较年初增长261亿元,增幅7.4%;零售贷款规模达到4829亿元,较年初增长403亿元,增幅9.1%;个贷利息收入174.3亿元,同比增加31.6亿元,增幅22%;个贷不良率0.46%,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同时,零售客户总量超过2300万户,达2308万户,移动用户超过1000万户,其中手机银行用户规模达到775.5万户,较年初增长27.7%。凭借优异的业绩表现,北京银行蝉联亚洲银行家“中国最佳城市商业零售银行”奖。

未来,北京银行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全业务全流程。

在技术创新方面,将加大零售相关系统和技术应用的迭代速度,深化与互联网平台、金融科技公司、科研院所等的合作;在数据资源方面,对外加快引入政务和第三方平台数据,对内进一步有序整合挖掘客户的金融、非金融数据,建立健全数据融合应用机制,兑现数据对业务赋能的巨大价值。

另外,在生态场景方面,将以APP为核心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的移动金融生态,拓展与互联网头部平台的合作,深耕高频消费场景;进一步拓展民生政务类场景,打造丰富多元、互联互通的非金融场景生态。

在风险控制方面,在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客户画像、创新风险计量工具的同时,进一步稳健推动业务创新,防止各类风险在数字金融生态圈内交叉传播、快速扩散。

借助金融科技加速转型

北京银行以科技引领为战略,借助金融科技加速数字化转型。

根据人民银行《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金融行业应重点关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分布式数据库、网络身份认证体系等五个技术领域。在人民银行指引下,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在关键技术及应用领域形成聚焦。

为此,北京银行聚焦六大主攻领域,进一步以金融科技为抓手,以互联网金融为突破口,聚焦客户、渠道、场景、产品、运营和管理六大方面的提升,推动整体的数字化转型工作。

微信截图_20201225171530.png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银行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主动融入生态圈,用外智、借外力,通过API、SDK等数字化手段嵌入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服务更加广泛地融入到第三方场景中,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另一方面,挖掘自身的区域优势和业务特色,培养更加敏锐的客户洞察、更加敏捷的创新能力,建立起具有特色化壁垒的场景生态圈,打造起更加专业的垂直领域优势。

诸如在民生领域,北京银行形成了两大特色金融+场景品牌。一是“智慧教育”品牌,依托APP端打造校园缴费场景的智能化服务平台,涵盖个人客户端、学校管理端、内部管理端,打造“无需开户、无需开卡、灵活清算、一键催缴”的最优客户体验,形成协同开放的智慧校园生态。

二是“智慧医疗”品牌,北京银行依托“京医通”卡,将北京银行金融服务无缝嵌入医疗场景,覆盖北京27家三级以上医院,累计发卡 2451万张,市属门诊预约率近90%,极大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

此外,北京银行因地制宜,创新开展“爱心扶贫·共享甜蜜”工会会员互助服务卡爱心扶贫活动,通过线上及线下渠道的全面推广,引导工会会员购买扶贫商品超420万元;同时,北京地区经营单位为近150家建会企业提供上门服务,帮助工会会员现场参与活动,享受优惠,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添砖加瓦”。

通过工会卡消费扶贫活动,北京银行有效助推了首都扶贫事业,带动帮扶地区快速脱贫致富,获得了北京市扶贫办、北京市总工会的高度评价;通过建立工会企业上门服务机制,为在京工会会员提供专属服务,充分调动起建会单位的扶贫热情,获得了工会会员广泛青睐,形成了正向、积极的社会效应。(简宁)

编辑:史言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