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北京银行数字化赋能业务高质量发展 零售业务转型成效显著

作者:简宁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12-18 16:54:36

摘要:​随着“十四五”规划的落地,全球地缘政治、经济金融贸易和科技发展将持续演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的发展环境下,中国银行业也将告别“高歌猛进”的“黄金时代”,进入以追求高质量、数字化为导向的转型发展“跋涉期”。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落地,全球地缘政治、经济金融贸易和科技发展将持续演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的发展环境下,中国银行业也将告别“高歌猛进”的“黄金时代”,进入以追求高质量、数字化为导向的转型发展“跋涉期”。

作为致力于打造百年银行的北京银行,自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科技建设,始终坚持“科技引领”,通过持续精耕细作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小银行科技建设之路。

微信截图_20201218165346.png

特别是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挑战和纷繁复杂的内外形势,北京银行主动识变应变、努力转危为机,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加大科技投入、推出“京匠工程”十大项目群,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积极赋能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通过完善生态场景布局,零售业务转型取得新的成效。

截至2020年9月末,全行零售客户突破2300万户,零售AUM超过7700亿元,较年初增长7.9%,储蓄存款规模达到3781亿元,较年初增长7.4%;零售贷款规模达到4829亿元,较年初增长9.1%,个贷利息收入同比增长22%。

凝聚数字化转型合力

长期以来,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普遍面临科技开发力量薄弱、科技与业务“两张皮”、“数据孤岛”、体制机制不够灵活难以吸引市场化高素质科技人才等难点、痛点。

为此,北京银行通过变革组织架构,持续优化全行科技资源配置,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数字化转型工作中的职能分工,探索形成了“1+3+1”的科技治理格局,进一步凝聚起全行数字化转型的合力。

“1”代表一个条线,即信息技术条线,作为行内科技建设的主力军,从技术角度统筹产品解决方案,坚持关键系统自主研发,保证交付能力。

“3”代表三个部门。今年,北京银行在原“线上业务专业团队”基础上设立了数字金融部,作为连接前台业务部门和后台科技部门的桥梁,充分发挥敏捷工作机制优势,整合相关部门需求,统筹产品实现方案,推动传统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线上化转型。

此外,北京银行新成立数据管理部,作为全行数据治理工作的牵头部门,推进全行数据标准建设、数据质量提升、数据价值挖掘等工作,通过夯实数据中台保障全行数字化转型战略实施。

最后一个“1”代表一家公司,即北银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城商行中首家成立的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北银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于2019年5月正式揭牌。公司成立一年来,除了深入参与北京银行项目建设外,同时还与阿里、腾讯、微软、信通院等进行沟通合作,积极向投资机构及中小金融企业进行技术输出。

近日,由北银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京小科云平台”顺利通过“可信云容器解决方案”评测,成为国内首家获得可信云评估的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向业界展现了公司的过硬实力。

“京匠工程”助力加速

数字化转型

2020年是北京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关键之年。前三季度,北京银行围绕数字化转型战略,加快推进“京匠工程”,以十大项目群建设为抓手,有力助推数字化转型三年发展规划落地。

特别是加速推进“银担在线”、“京信链”等开放产品推广,打造全行首个线上全流程自动化小微企业客户贷款产品,助力公司业务线上化转型。

同时,依托大数据、线上反欺诈、星辰影像服务等技术,完善零售网贷生态体系,有效促进互联网贷款场景建设。

在专业人士看来,北京银行在发展中,致力于搭建数据、业务“双中台”,以“大中台”为载体聚合金融科技能力,加强对业务转型支撑作用。

据了解,在数据中台建设方面,北京银行通过建设大数据中台,实现数据时效性的提升,提供准实时数据服务。建设AI中台,实现AI模型的全流程管理。同时,北京银行正在建设一套“开箱即用”的数据应用解决方案,为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科技交付模式创新和交付能力提升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实现路径。

在业务中台建设方面,围绕普惠业务、零售业务、开放银行等转型需要构建中台能力。普惠业务中台,以支撑小微信贷业务线上化、智能化转型为出发点,充分整合大数据平台、非结构化平台等技术平台能力,提升贷前、贷中、贷后的自动化水平和风控能力,降低小微信贷业务成本。

另外,零售业务中台聚焦理财、基金、个贷等传统业务系统的转型升级,适应线上化、智能化的业务模式。

夯实科技队伍

数字化转型需要科学的战略布局、强大的战略执行,更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科技后台支撑。为此,北京银行聚焦“三个夯实”,苦练内控,持续提升科技硬实力。

北京银行夯实技术平台,以云平台推动技术路线趋向收敛,聚焦重点技术平台建设,提升人员平台掌控能力。同时,进一步夯实硬件设施。北京银行顺义研发中心的验收和入驻是北京银行今年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据悉,该中心2014年11月15日破土动工,以适用、实用、低成本为原则建设技术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化、绿色环保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和科技研发园区,满足北京银行今后 50 年发展需要。

微信截图_20201218165409.png

同时,北京银行进一步夯实科技队伍。扩大人才引进渠道,招聘人员从单一结构向复合型背景转变,打造掌握金融业务和信息技术、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明确信息技术条线科技人员发展通道,构建多元化的纵向职业晋升通道、灵活多样的横向职业通道,进一步提高科技人才综合素质水平。

此外,北京银行持续优化科技投入结构,严把预算关口,降低固定运营投入占比,提升创新研发投入占比,推动预算资金向架构升级,数据中台、技术中台、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全流程数字风控系统建设,开放银行建设和互联网场景接入等全行数字化转型的重点领域和关键项目倾斜,确保资金投入产生最大效能。

零售业务转型突破

2020年前三季度,北京银行通过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完善生态场景布局,零售业务转型取得新的成效。

自手机银行APP5.0上线以来,用户体验与迭代速度大幅提升,北京银行创新推出“京彩钱包”、“刷脸付”等产品功能,移动用户突破1000万,其中手机银行用户规模达到775.5万户,较年初增长27.7%。

同时,在深化银政、银校合作方面,上线个人“银税贷”,实现经营性贷款全流程线上化办理,联合市总工会打造首都消费扶贫新模式,推出“校园e缴费”产品,“智慧校园”项目建设初见成效;创新推出京东PLUS联名信用卡、首张DIY信用卡,信用卡客户数同比增长30.5%。

不仅如此,北京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转型效能进一步凸显,单场线上直播活动吸引超千万人次观看,基金中收同比增长169%,非货币基金余额较年初增长56.6%。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银行通过进一步加大数字化创新,科技金融迅速发展,进一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金融品牌,服务“四个中心”建设,科技、文化金融呈现了“两翼齐飞”的生动格局。

可以看到,北京银行持续强化特色专营模式创新,积极服务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为独家银行战略合作伙伴支持“2020中关村论坛”;升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品“智权贷”,延伸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范围;加大“中关村企业抗疫发展贷”投放力度,助力大批中关村高科技企业顺利复工复产,支持科技企业渡过难关。持续强化特色服务方案创新,积极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参加“2020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文化金融产品启动仪式,发布“运河帆影”金融产品体系;发布“京彩文园”文化产业园区专属金融服务方案,推动“文园贷”专属信贷产品研发;作为唯一银行机构与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签署“支持北京视听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展现首都文化金融担当。

截至9月末,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641.92亿元,较年初增幅4.8%;文化金融贷款余额691亿元,较年初增幅8.1%。

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北京银行将持续践行“十四五”计划,坚持稳健经营,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金融供给结构,改善金融供给质量,提升金融供给体系对新发展格局的适配性,助力实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简宁)

编辑:史言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