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日化企业赴港第一股诞生 蓝月亮未来可期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12-17 19:30:35
12月16日,家庭清洁方案解决提供商蓝月亮集团(06993.HK)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成为国内大型日化企业中第一家港股上市的公司,截至12月16日收盘,蓝月亮集团报收14.88港元/股,涨幅13.07%。
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洗衣液、洗手液及浓缩洗衣液制造商,蓝月亮集团的上市起点很高——港股上市首日,盘中一度接近千亿规模。蓝月亮表示,此次募集的资金合计超95亿港元,主要用于产能扩充、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增强分销网络等。
从“洗衣液一哥”到“日化一哥”
在蓝月亮的上市风声还没传出时,蓝月亮已经伴随着高品牌知名度霸占了国内洗衣液市场老大的地位。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7年至2019年,蓝月亮的洗衣液、洗手液及浓缩洗衣液产品在其各自市场的占有率均排名第一。
截至12月17日14:00,蓝月亮集团市值已超830亿港元,如果拿到A股日化板块去“估重”,也远超头部企业上海家化(200余亿元人民币)、珀莱雅(300余亿元人民币)等的市值。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曾表示,蓝月亮像是早期的“中国版宝洁”。而在中国市场上,根据招股书,目前蓝月亮的洗衣液、洗手液、洁厕液三大品类上的市场份额已高于宝洁、联合利华、庄臣等跨国竞争对手的总和。
而且,蓝月亮围绕家庭清洁拥有丰富多元的产品矩阵,目前已涵盖衣物清洁护理(洗衣液等)、个人清洁护理(洗手液等)及家居清洁护理(消毒液等)三大品类,该三大品类在2019年的营收占比分别为87.6%、5.9%、6.5%。
招股书显示,蓝月亮2017-2019年营收分别为56.32亿港元、67.68亿港元、70.5亿港元,复合年增长率11.9%,净利润分别为0.86亿港元、5.54亿港元、10.8亿港元,复合年增长率达254%,整体毛利率由2017年的53.2%上升至2019年的64.2%,其盈利能力有目共睹。
销售渠道方面,蓝月亮2012年就开始在线上销售,是行业内电子商务渠道的先行者和领先者。2020年上半年,其线上渠道收入占比已提升至58.8%。据了解,高瓴资本曾牵线蓝月亮与京东合作,为其打开电商渠道,建立起“电子商务平台+直销大客户+线下分销商”的全渠道布局。
头顶“日化一哥”的光环,以及持续盈利的数据,若按照净利润年复合增速50%计算,2020年和2021年净利润预计分别达16.2亿港币和24.3亿港币,即对应2020年PE区间为36至47倍,2021年PE区间为24至31倍。
高瓴背书10年持续享受行业红利
明星级投资机构高瓴资本的10年重仓陪跑成为投资者看好蓝月亮的一大理由。IPO前,高瓴持股10%,是蓝月亮最早且最大的外部投资人,同时也是蓝月亮的第二大股东。蓝月亮此次上市,按发行价计算,高瓴资本预计斩获近20倍收益。
公开资料显示,蓝月亮品牌由罗秋平创立于1992年,上市公司主体蓝月亮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2007年。2010年,高瓴以4500万美元独家投资蓝月亮的A轮融资,并于2011年追加103万美元,成为蓝月亮最早的机构投资人。
蓝月亮在2000年后相继推出抑菌型洗手液和洁厕液,其中洗手液为主打产品。2003年“非典”期间,洗手液需求激增,蓝月亮的发展迎来华丽转折。
2008年间,宝洁和联合利华占领了国内家用洗涤市场,高瓴创始人张磊找到了罗秋平,他认为本土企业更有机会抓住消费品升级这一趋势,鼓励其着眼于长期发展,将经营重心转移至洗衣液。于是蓝月亮在2008年率先在国内推出了深层洁净洗衣液,并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签下品牌代言人郭晶晶,凭借“开创洗衣新时代”的广告语打响品牌。
抓住商机的蓝月亮打破了外资的垄断局面,也由此开始带动国内洗衣液市场的增速。蓝月亮招股书显示,2007—2013年,蓝月亮营业收入从4亿元增长到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9%。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蓝月亮中国洗衣液市场的市场份额连续11年(2009年至2019年)位居第一。2010年间,蓝月亮在洗衣液市场的份额一度高达44%。第三方数据显示,在洗手液市场中,蓝月亮连续八年市场份额第一,2019年市占率为17.4%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19年,81.4%的国内洗衣液市场份额由前五大企业瓜分,蓝月亮以24.4%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在浓缩洗衣液市场,蓝月亮市场份额为27.9%,同样位居行业第一。市场人士指出,基于不断增长的中国消费升级需求,在“粉转液”、“液转浓缩”的必然趋势下,已抢占家清市场先机并拥有较为成熟的市场培育积淀的蓝月亮,将持续享受行业龙头增长红利。且上市后有了更多的资本加持,也越发让蓝月亮的未来值得期待。
编辑:石祎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