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2021年中国经济怎么走?龙永图、黄奇帆等专家把脉“十四五”经济发展

作者:吴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11-27 20:24:32

摘要:2020 年无疑可称为“不确定性之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反复,全球经济遭受重创,贸易争端不断,国际冲突愈演愈烈。而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站在新的起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疫情后消费态势、双循环新经济、农业农村建设等诸多问题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敏 北京报道

2020 年无疑可称为“不确定性之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反复,全球经济遭受重创,贸易争端不断,国际冲突愈演愈烈。而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站在新的起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疫情后消费态势、双循环新经济、农业农村建设等诸多问题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11月26日,在“2020搜狐财经峰会”上,众多经济学家齐聚一堂对上述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明年中国经济增长8% 双循环新经济带来新机遇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表示,他不认同许多经济学家所认为的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更甚于1929年的论断。他表示,二者间的根本原因不同,疫情是经济之外的因素。

贺铿称,外部的因素减弱和移去之后,经济会较快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对于明年中国的经济增速,贺铿预测,经济会在明年恢复到正常水平是肯定的,“我预计明年中国经济增长8%,因为今年的经济增长的基数低。新冠肺炎对于经济的影响,我们要有冷静、正确的判断。”

贺铿还谈及了对“双循环”的看法。他认为,双循环内外循环相互促进,不仅仅是中国和中国以外的关系,也包括中国一个区域的经济和另外区域的经济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双循环不要从简单的国内国外来理解,国内不同区域之间、不同省份之间、不同的发展区域之间各种各样的环套环,要从这个环套环当中来解决双循环的问题。“双循环不是一个产品向外出售不了而转内国外销售的简单问题,双循环需要贯彻到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贺铿说道。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表示,双循环路线考虑的是今后的世界格局,疫情后会有四个大的东移,即技术东移、制造业东移、资本东移和人才东移。

魏建国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最大机遇就是,将使一大批中国企业家成为全球性的、国际性的企业家。他还指出,有些人在认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时候存在误区。有人认为,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因为在疫情中我们的一些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包括芯片、成套设备等被别人“卡脖子”,因此国内一些产业链、供应链中断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临时性的应对措施。我认为不是。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整体的重大决策,是我们接下来经济发展的一条总路线。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也提出了相似的看法,他表示,未来的5—10年,将是中国经济的黄金时代,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也是利好消息。姚洋指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在“十四五”期间发生重大变化,关键领域的自主技术建设将提速,高能耗或高排放的产业将让位给低能耗或低排放的产业,而政府目标将从单一的增长目标转向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上。

他还指出,要着力打造“十四五”期间的四大增长点,主要可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重视自主技术,释放技术创新活力,建立完整的产业链;二是坚持走新型城市化的道路,围绕中心城市打造城市化区域,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关注社会发展;三是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健康、养老、文化等各个方面;四是坚持绿色发展,并将这个目标分解到各个省市及各个企业,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

改变反全球化等极端言论 支持多边贸易体制

乡村发展基金会联合创始人、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国际院长陈志钢认为,中国经济在疫情的冲击下展现出来了特殊的韧性,农业农村的发展也是经济内循环的重要引擎。农村消费需求可能是形成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基础,农业农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很大,乘数或大于3。同时,企业家、私人资本、资本市场的介入是非常关键的。

但同时,他也指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还是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包括城乡发展严重不平衡和粮食安全问题。“我们当前还面临着庞大的低收入群体,且中国对食物的需求峰值还没有到来。”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则认为,未来五年最重要的是后疫情时代如何修复疫情所带来的结构性、趋势性、深层次的变化,大家会看到疫情并不像女巫的诅咒,不是在解咒之后就恢复原样的。实际上,不仅仅面临着不确定性,同时还面临着很多结构性的变化,这是很重要的。

“对于我们而言,未来五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按照我们的测算,到2020年底中国人均GDP将达到1.1万美元,中等收入陷阱的门槛值是12375美元,每年按照200美金左右的增长,到2025年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值将达到1.35万美元的水平,我们预测中国2025年的人均GDP在1.37万美元,因此这是很重要的变化。”刘元春说道,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突破低收入陷阱是必须的,但关键标志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更重要的一个是我们看到对一系列的目标值的测算,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要想达到十九届五中全会所提出来的一系列指标,中国在未来的五年需要的增长速度应该是在平均5.5%的水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奇帆认为,在新冠疫情冲击之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经济层面的体现主要有三点,一是世界在变,目前已经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二是中国在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三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变,中国由被动接受国际经济波动、被动接受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规则,向主动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转变。

黄奇帆称,加之今年的疫情冲击,大变局又有五变、五不变。大变局中有五变、五不变:一是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会有所变化,但大趋势不会变;二是世界经济增长分化加剧,但经济中心东移的大趋势不会变;三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特征和理念可能会有新的变化,但引发人类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趋势不会变;四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格局会发生新变化,但改革开放大趋势不会变;五是中国经济增速将适度放缓,但内在的巨大活力潜力不会变。

入世谈判首席代表、博鳌亚洲论坛前秘书长龙永图亦表示,过去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切断了全球的许多联系,包括贸易和投资的联系。他认为,目前需要做的主要是两件事情:一是改变过去一两年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各种极端的言论和做法,为全球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运作营造一个好的环境。二是支持多边贸易体制,重新树立多边贸易体制和多边贸易规则体系的权威性。龙永图强调,“这对于全球的经济贸易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入世,通过自身的开放和自觉的遵守国际规则,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利益,如果任何事情能够给人民带来极大的利益,我们就要坚持做下去。”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