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监局整治药物滥用 一批 “明星药”销售萎缩或退出市场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娜 北京报道
大批“不治病也不致命”的销量畸高的药品背后存在灰色交易。
10月27日,国家药监局发布通知,宣布对100家医疗机构的药物滥用情况进行监测,公布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等100家医疗机构名单,其中包括大批综合大三甲医院,作为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哨点,进一步完善了中国药物滥用监测体系。
药品滥用是指反复、大量地使用具有依赖性特性或依赖性潜力的药物,属于非医疗目的用药,包括了海洛因、合成毒品等。
但是据国家药监局近年来公布的报告,医疗用精神、麻醉药品和复方甘草片、止咳水、感冒药等非管制的常用药,也存在被滥用的风险。
行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带金销售、医疗体制机制问题、临床医生用药水平等原因,国内长期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这些药物的滥用不仅挤占了大量医保基金,也增加了用药安全风险。
医药战略顾问周树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药品降价、医保控费是医改的大势所趋,医药回扣助涨的药品滥用与此背道而驰。随着药监、卫生等部门对易滥用药品的管控更加严格,还将有一批监控药品销售萎缩或退出市场,同时医药市场也会形成新的利益格局。
药品购销灰色利益作祟
在药品滥用的的背后,是带金销售、以药养医的灰色地带。
今年9月,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起药企行贿案中,销售代表每盒药给出3.4元的回扣,3年给了12.5万元,医生开出了35962盒该药品,平均每天就有20余盒。
据各地纪检委官方发布消息,2020年上半年已有多名公立医院院长、书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或立案审查调查,其中接受医药代表或代理商回扣出现频率最高。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披露的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原药剂科工作人员王晓俊受贿案件细节中,多名医药销售商表示,王晓俊收取的回扣高达药品零售价的40%。
药企、中间商、医院采购人员已经形成了一条医疗贿赂利益链,不给回扣药品进不去医院,给回扣就不得不提高药价,从而又衍生过度用药、过度检查、过度使用高值医用耗材等医疗乱象。
在医药反腐的背景下,合理用药已经成了国家医疗体制重要的改革内容。近年来,药监、卫生等部门一直在加大对滥用药的监控力度,对易滥用药品的管控更加严格。对于易滥用的药物,如抗菌药领域,早在2012年,卫生主管部门已经建立了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对抗菌药的临床使用进行监测,促进合理用药。截至2018年已有1429所医院加入,其中1044所是三级医院。
事实上,近年来公立医院在运营上确实面临着一定的压力。根据政策要求,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已在2017年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同时,国家医保局一直在推进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业内认为, 对于医疗服务价格的改革,就需要给医疗费用上涨腾出空间,那么肯定药品降价的压力就会加大。医院若把药品的价格砍下来,医保结余就多了。
周树认为,带量采购以量换价、医疗反腐措施升级等医改政策的推进,让医疗机构逐步摆脱依靠大处方、大检查的收入模式。但是目前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弥补的效果有限,财政补贴的配套措施又不给力,要彻底切断过度开药背后的灰色利益链,需要医改措施的切实落地和推进。
量价齐降 市场急剧萎缩
大批昔日畅销药在失去了医保支付支持、使用受限之后,也面临着价格的冲击。
在传统药品购销模式中,重点监控药、辅助用药,很多都是销售金额高、用量大的药品。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药品,年的合计销售额就达到了近500亿元。医保控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之后,大幅度的降价谈判,直接将让一批重点监控药、“神药”销售额跳水。
米内网数据显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2018年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为40.78亿元。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目前有两家企业在生产,分别为吉林四长制药和贵州拜特制药。目前拜特制药是康恩贝的全资子公司。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2019年7月进入了“国家版辅助用药重点监控目录”——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同时,在新版医保目录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也被调出。
受此影响,2019年康恩贝自上市以来业绩出现首次亏损,公司年报称,全资子公司贵州拜特制药公司核心产品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销售量大幅下滑,由此导致拜特公司盈利下降和公司大额计提相关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因素影响合计减少净利润8.78亿元。
同时医药反腐的防控力度也在加大。到2020年底前,根据国家医保局《关于建立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应建立并实施信用评价制度,涉及医药商业贿赂等7种失信行为的医药企业将被纳入失信“黑名单”。据此,药企一旦出现失信行为,将有可能面临着集中采购出局的处罚。
在市场急剧萎缩之后,很多重点监控药品已在停产或退出市场。7月2日,内蒙古医保局发布部分停止生产产品,长春西汀注射液,甚至血塞通注射液等地方重点监控常见品种都在其中。相关生产企业递交了全国不供货承诺书,意味着上述产品退出了公立医院市场。
周树认为,随着医保控费、重点监控、带量采购起到效果,越来越多的临床疗效不明显的药物将会使用受限,而被药企抛弃,或者退出公立医院市场。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