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把人民美好生活作为奋斗目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10-30 21:26:03
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如何实现这一宏伟蓝图?五中全会在公报中突出了14个关键点:办好自己的事,科技自立自强,着力实体经济,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推动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正如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所说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最重要的保证。五中全会强调“十四五”时期要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只有党的建设做到高质量,才能引领和推动高质量发展。
值得强调的一个重点是,《建议》中提出了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主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并且进行专章的部署,这是党在编制五年规划建议的历史上第一次。
用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的话说,就是要面向未来,增强创新自信心,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科技攻关和应急攻关的体系化能力。要加快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加快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值得强调的另一重点是,全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数字化发展。
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一样,被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科技的重点应该放在实体经济上,放在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上,尤其是制造业的升级上,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只有坚持科技自主创新,只有坚持发展新型制造业,才能解决就业和发展的基本问题,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增长,只有通过发展制造业解决就业,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增长成果。
值得强调的第三个重点是,“十四五”的蓝图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都是全面而且平衡的。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说明了规划《建议》的起草主要把握了五条原则:一是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二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开放和自主的关系;四是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五是处理好战略和战术的关系。
理解这五条原则,是我们把握好《建议》的核心所在,关键在于全面而且平衡,既是发展的原则,也是发展的目标。发展的目标就是共同富裕,就像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的解读说的一样,“十四五”时期将按照《建议》的要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要素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事业。
只有科技自主创新着力实体经济,才能全面平衡地发展,而只有全面平衡的发展,才能让发展的果实惠及每一个人,这就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