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英唐智控实控人“造星”操作落空?5台光刻机上问询函 国资控股疑似谈崩

作者:林坚 陈锋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10-29 18:57:43

摘要:一边是监管部门发函质疑炒作,另一边是引入地方国资控盘的资本运作疑似“谈崩”,董事长对赛格集团违规减持公开喊话。

英唐智控实控人“造星”操作落空?5台光刻机上问询函 国资控股疑似谈崩


见习记者 林坚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锋 北京报道

从事电子元器件分销的英唐智控(300131.SZ)收购日本半导体名企,并“捞回”5台光刻机,摇身一变将成为半导体综合企业,为今年半导体赛道的热火朝天又加了一把干柴。

在媒体面前“胸有成竹”,到回复深交所时却称“公司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英唐智控董事长胡庆周和公司被盖上了“炒作嫌疑”的帽子。

一边是监管部门发函质疑炒作,另一边是引入地方国资控盘的资本运作疑似“谈崩”,董事长对赛格集团违规减持公开喊话,英唐智控近期到底发生了什么?

就相关问题,《华夏时报》记者分别于28日、29日多次致电英唐智控证券部门,但均未有人接听。截至发稿时,发去的采访函也未得到回复。

5台光刻机带来的风波

“炒作嫌疑”的故事还需要从英唐智控董事长胡庆周说起。今年3月,英唐智控发文称将收购日本芯片企业先锋微技术有限公司,进军半导体行业,10月16日,英唐智控通过“远程参与”的方式,完成了对先锋微技术100%股权的交割程序,正式收购该公司。10月21日,胡庆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收购英唐微技术有限公司(即“先锋微技术有限公司”,后改名,以下简称“英唐微技术”)后,将主要围绕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产品进行产线建设;优先选择是对英唐微技术现有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初步估计设备的改造升级需要3至6个月,到最终形成产能预计还需要3至6个月。此外,英唐智控董秘还在互动易上回复投资者称,此次收购的英唐微技术晶圆生产线中包含有5台光刻机。

官方资料显示,英唐微技术前身可追溯至母公司先锋集团于1977年成立的半导体实验室,主要产品包括光电集成电路、光学传感器、显示屏驱动IC、车载IC、MEMS镜在内的,并提供MBE(分子束外延,可制备现有的大部分器件)以及晶圆代工服务。而英唐智控的主营业务为电子元器件分销,合作厂家为小米、美的等企业。

对于此次收购,英唐智控解释称,将“实现公司向半导体芯片的转型升级”。而5台光刻机在多路寄望芯片业加速国产化的人马眼中,更被视为“国之利器”。

消息面“向荣”,二级市场呼应。10月22日,英唐智控股价涨停,报收9.98元/股,并在22日至26日连续3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跌幅偏离值累计达30%。

这样的异动,引起了深交所的关注。深交所向英唐智控发去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英唐智控及相关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和互动易回复中是否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公平地介绍公司业务的实际情况,是否存在主动迎合市场热点、炒作公司股价的情形”。另外,深交所还要求英唐智控补充说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人员、持股5%以上股东最近1个月买卖公司股票的情况,未来3个月内是否存在减持计划,是否存在违规买卖公司股票的情形,公司是否存在利用媒体采访、互动易回复等影响股票交易以配合股东减持的情形,以及补充说明英唐微技术所拥有的五台光刻机的品牌、型号、主要技术指标、购置时间、购置价格、账面价值及利用率等情况。

10月27日,英唐智控回复深交所称,“经公司自查与核实,公司在接受媒体采访、回复互动易投资者相关提问时,皆以多数投资者及中小股东在互动易等公开渠道对公司业务情况提出的问题为基础,结合市场行业现状及公司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回复,不存在主动迎合市场热点的情形”。

英唐智控表示,“公司已经确定了向半导体芯片领域转型的方向,当前主要业务贡献仍来自于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公司当前进入半导体芯片领域的研发团队及技术储备主要依靠收购的英唐微技术和即将参股的上海芯石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芯石”)。”

但对于进军半导体,英唐智控信心十足,底气却略显不足。在公告中,英唐智控称,对英唐微技术的产品线改造还在逐步落实过程中,尚未恢复盈利,而且在参股上海芯石一事中,还尚未与交易对手方签署正式协议,最终参股比例及交易价格等交易事项还未最终确定。此外,公司开发的碳化硅器件产品大规模商业化何时启动及市场需求大小、产线改造完成时间也尚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公司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反观2020年该公司的半年报,英唐智控曾称,“在(英唐微技术)交割完成后,公司将借助国内客户资源,在扩大原有业务规模的同时,结合其研发能力展开新产品的研发制造,布局国内市场。在未来2至3年,公司将抓住国家大力推行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战略的历史机遇,深度发掘英唐微技术、上海芯石的研发设计能力,满足国内客户芯片的定制化设计需求,并进行一定规模的生产制造,同时在上述过程中,打造自身的研发团队和增厚技术储备,实现公司向半导体芯片的转型升级。”

面对深交所的问询,英唐智控如今与先前语气的截然不同,有投资者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英唐转型半导体这件事除了发展方向定了,其它都充满未知数。这不是董事长在吹牛吗?”10月27日,英唐智控股价下跌,收盘报10.38元/股,涨跌幅为-6.15%,28日,该公司股价继续下跌。截至10月29日收盘,英唐智控股价报收10.48元/股。

对于业界来说,光刻机如同印钞机,英唐智控从日本“捞回”的5台光刻机格外引人注目。

此前有声音认为:“虽然这一操作(指得到5台光刻机),不能够为我国带来很多光刻机的核心技术,但是这5台光刻机至少能给我们解决燃眉之急,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逆向工程等手段将这些技术与我们如今所掌握的技术进行整合,从而提炼出更加先进的技术,最终实现光刻机的弯道超车”。

在27日对深交所的回复中,该公司称,“英唐微技术所拥有的5台光刻机,是其为满足自身业务开展的需要于早期对外购置的日本尼康设备,其主要为0.35微米制程的技术指标,满足英唐微技术现有或规划产品的需要,英唐微技术本身不涉及光刻机设备的研发制造业务。”

有业界人士对记者表示,有自媒体和网友对外不断输出这五台光刻机带来的利好,让外界误以为英唐微技术拥有研发制造光刻机的能力,这其实是一种市场情绪在作怪,因为今年半导体概念太火了。

记者浏览该公司投资论坛发现,有不少人认为光刻机就算不能生产芯片,但是仍具有研究价值,将为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做出贡献。上述业界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0.35微米制程的光刻机有一定价值,但是要建立在商用且成本价格下降的基础上。现在二手翻新的ASML光刻机满天飞,技术各个研究院已经很透彻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投资者向该公司提问,英唐微技术的光刻机是否会向例如华为等国内企业提供代工服务,英唐智控略带语言艺术地回应称,“在满足其自身生产研发需要的前提下,不排除向具备条件的其他客户提供产能支持,但公司目前尚未启动该类型的合作”。

借由收购英唐微技术、参股上海芯石,英唐智控将从分销商转身成为集分销、生产和制造芯片为一体的综合性半导体企业。另一位业界人士对记者表示,制造芯片技术难度较大,采取IDM(垂直整合制造)模式很考验企业的规模、财力、精力等多个方面,往往都撑不到最后就转型了。目前来看,英唐智控理想中的蓝图能否实现并不好说。

经《华夏时报》记者梳理,今年来,跨领域买入半导体资产的企业颇多,例如先后做过水产、互联网游戏的*ST晨鑫披露公告称,将以2.3亿元现金收购芯片企业,还有从事漆包线、机电、蓝宝石生意的露笑科技与合肥市长丰县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投资建设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产业园,投资总额100亿元。此外,上峰水泥也宣布将投入5.5亿元进行新经济产业股权投资,投资范围主要面向半导体、芯片等行业。

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陈雳早前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高科技领域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半导体等核心产业需统筹规划、长远布局,市场应该要打击概念炒作和盲目项目,加大产业优势重组和扩张。

寄望国资救困疑似谈崩

2020年上半年,英唐智控实现营业收入550,142.26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08%;营业利润-2,029.4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0.04%;利润总额-1,968.7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9.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18.6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24.68%。分季度来看,公司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3,698.59万元,环比第一季度增长80.05%,较上年同期增长5.17%;第二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998.37万元,环比第一季度增长125.49%,较上年同期下降86.32%。

英唐智控对此解释称,受国内外疫情的叠加影响,尽管公司采取一定举措补救,但是无可避免因为产品毛利下降、财务费用持续增长等原因,在上半年出现一定的业绩亏损。

上半年出师不利,前三季度不堪重负。英唐智控2020年前三季度扣非后净利润为-23,942.51万元,同比下降282.98%。公司对此解释称,公司2020年9月完成了对联合创泰100%股权的出售,其营业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较大,公司短期内营业收入将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该公司表示,“通过本次交易,公司将获得财务回报以及支持未来向半导体芯片领域转型升级的充裕资金,有利于改善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改善财务情况,强化股东回报”。

记者了解到,自2015年开始,英唐智控相继并购深圳华商龙、联合创泰等多家公司进行业务扩张,而扩张带来的是资金负担与负债率高企。2016年至2019年,英唐控股资产负责率分别为46.1%、59.7%、67.3%、66.42%。

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及债务融资成本似乎影响到了英唐智控的资金链。2018年接近年末,胡庆周个人的股票质押率接近100%。胡庆周曾在2008年10月的投资者大会上坦言,作为控股股东,自己将个人股份进行质押融资,是为了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积极注入华商龙等优质标的,并与原创始股东积极剥离上市公司低效资产。“本人将个人股份进行质押融资,一方面认购公司募集配套资金新增发行股份以此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用于资产剥离。而由于当下二级市场不断寻底,所质押股票的市值急剧下降,为此我不断追加质押股票,是导致质押率接近100%的原因。”

目前,胡庆周所持公司股票的质押比例为96.47%,处于逾期状态的质押股份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22.87%。英唐智控于8月21日披露了股票减持计划,胡庆周为偿还质押贷款,计划自年9月14日至2021年3月14日期间以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的方式减持本公司股份,减持总数不超过53,260,680股,占本公司总股本比例4.98%。

英唐智控_800 meitu_1.jpg

根据同花顺iFinD提供的数据,英唐智控从财务数据的角度来说,表现一般

有业界声音认为,英唐智控放出一系列利好消息是为了刺激公司股东深圳市赛格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格集团”)。

赛格集团为深圳国资委控股企业,是深圳市最资深的电子企业之一。2018年,国资背景的赛格集团入主英唐智控,彼时,英唐智控认为,可借助赛格集团的资信和行业影响力,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降低公司综合财务成本,同时丰富公司资源、技术储备,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和盈利能力。

2019年11月11日,英唐智控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胡庆周、深圳市赛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赛硕名俊进取六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拟以合计3.3亿元的价格,向赛格集团合计协议转让5590万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23%;同时,胡庆周将于2020年3月31日前将其届时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对应除分红、转让、赠与或质押权利外的股东权利委托赛格集团行使,委托期起始时间不晚于2020年3月31日,至胡庆周不再持有英唐智控股份之日止,委托期内,胡庆周及赛格集团形成一致行动人关系;事项完成后,赛格集团将取得英唐智控控制权,公司实控人也将由胡庆周变更为深圳市国资委。

胡庆周曾坦言,“作为公司创始人,为了公司未来更好的发展,积极引进有国资背景的战略投资者,甚至转让控股权,以改善公司的融资能力,大幅降低英唐智控的资金成本”。

而在今年10月27日回复深交所的文件中,英唐智控称,英唐智控董事长胡庆周与赛格集团签订了表决权委托相关协议,在协议约定期限内表决权委托事项未完成,但双方一直未就后续安排达成一致。

今年9月8日,赛格集团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英唐智控股份1,800万股,占英唐智控总股本的1.68%,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由5.23%降至3.54%。赛格集团该减持行为未按照《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在其持股比例减少至5%时停止卖出公司股票,违反了《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修订)》,在2020年9月16日收到深交所下发的《关于对深圳市赛格集团有限公司的监管函》。截至2020年10月23日,在前次违规减持基础上,赛格集团持续减持了公司股份1408.52万股(其中1069.52万股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持有比例由3.54%进一步下降至2.23%。在一个半月内累计减持公司股份约3%,占其原本持有公司股份的57.40%。

有市场声音揣测,此次英唐智控的一系列“利好”操作,带有“没你我也行”的态度。根据27日该公司回复证监会的公告显示,胡庆周对作为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拟控股公司的战略投资者赛格集团发生的前述违规减持及多次快速大批量减持公司股票,并对公司及中小股东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表示遗憾。

公告称,“合格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应以维护上市公司长远发展及广大投资者利益为己任,胡庆周及公司管理层均认为赛格集团并不符合这一点。”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