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华夏幸福播下一颗"深圳"的种子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10-09 18:51:37
于是/文
每年到了11月,松花江逐渐封冻,哈尔滨就宣告开启过冬模式。
赶在2020年的冬季到来之前,华夏幸福在哈尔滨,播下一颗种子。
10月9日,深哈金融科技城奠基。
省、市、区领导,华夏幸福和平安集团的高层,来到松花江边,为这个总体量近160万m²的"北国深圳",共同挖下第一锹土。
深哈金融科技城奠基
Part 1项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哈尔滨今年的供暖,再过10天左右就会开始。
同样还能够为这个冬天增添一些暖意的,还有带着亚热带海洋气息的深哈金融科技城,10月9日在新区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200亿。
深哈金融科技城效果图
这是华夏幸福落子黑龙江的第一个项目,建筑面积近160万m²。
相当于20个哈尔滨大剧院,或是20个深圳湾万象城。计划5年建成,是落地在哈尔滨的"北国深圳"。
未来,不仅项目内部规划有平安集团的"金融
和已经建成的其他产业新城相比,深哈金融科技城至少有3个亮点不容忽视:
·它是双国家级战略叠加之地
振兴东北最早在2006年提出,2008年《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获国务院批复。
2013年9月、10月,"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带一路"。
地处东北亚中心的哈尔滨,作为对俄日韩、中东欧乃至北美地区开放的门户,站在两大国家级战略的交汇处。
尤其是今年,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经济格局下,"一带一路"稳定出口和投资的作用愈发明显。
哈尔滨的产业经济正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深哈金融科技城带来的这颗"幸福"种子或将为城市带来蓬勃生长的力量。
·它是"带土移植"的定制级产业平台
作为中国最北部的省会城市,哈尔滨全年近半时间,室外气温在0度以下。
产业也有自己适宜的土壤和气候,南橘北枳极为常见。
为了让产业能够顺利落地扎根,华夏幸福综合评估了深哈金融科技城的资源禀赋,分析了全球7大自贸区1200多个园区,匹配出:
科技服务、智能产业、总部经济、金融服务、高端商业5大产业方向。
并为每个方向,进行了二级细化。
奠基动工时,就已经同步启动全球招商。
以贯穿园区全生命周期的"科技服务"方向为例。
18年产业运营,华夏幸福已经培养了超过4600人的TOP级产业发展团队。
未来,从最初的研发设计、创业孵化,到后期的科技金融、检验检测,以及尾部的知识产权,都将"移植"成熟团队入场,为"城里"的企业保驾护航。
·它是全场景覆盖的TOP级产城生态
企业来了,服务跟上了,留不住人才,一切归零。
伴随着科技和城市的发展,城市规划设计关注的重心,也在逐渐从空间向人转变。
随着大城市、超大城市的出现,让人们工作效率更高,生活更美好的TOD开发模式和产城融合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深哈金融科技城效果图
在整个深哈金融科技城的布局上,可以看到:
所有设计,均出自国际级大师手笔。
更需要人流规模,更追求效率的商业和产业空间,都布局在地铁站上盖。
对环境资源、产品调性要求更高的金融空间,则沿松花江岸渐次铺开,成为哈尔滨一道滨水封面。
内部街区式商业,在深圳华润中心、万象天地,早已有成熟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和华夏幸福董事长王文学、联席董事长吴向东一起挖下深哈金融科技城第一锹
总资产8.84万亿元,总营收1842.8 亿美元,平安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综合金融平台,也是华夏幸福第二大股东和重要战略协同企业。
未来,平安集团将与政府联手,吸引全球重要的金融企业入驻,将整个片区打造成全业态的东北亚金融新高地。
这个冬天,当松花江封冻的时候,更深处,却听见种子发芽的声音。
Part 2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有现在,都是时间的种子,开出的花。
站在时代和城市的交汇处,会看见产业新城一路走来的变化,也会看见,华夏幸福在其中,所选择的独特路径。
每一个产业新城,都带着与生俱来的基因烙印。
华夏幸福从第一个项目开始,就选择和政府共同创造价值,然后分享收益。
也就是开发性PPP模式。
国盛证券分析师认为:
更长远看,市场化的资源平台,可以更有效导入现代产业,助力政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带来更长期的稳定税源和城市发展。
产业新城本身也是一座微缩的"城"。
当作产品来看,时代价值观的变迁,也在带动产品迭代。
产品的重心,从空间,到企业,再回归到人。
最初的产业新城,其动力核心是优质产业集聚的工业园区。
以空间聚集,提升产业效率;以更高的产业密度,碰撞出更多创意。
这也是城市最初出现的动力。
第二代产业新城,更关注企业,服务更多出现。
谁有能力为企业接入资源平台,有能力帮助入园企业跑得更快,谁就是那个时代最成功的"城"。
如今的产业新城,更关注人本身,不仅需要工作场景,还需要生活场景。
抢人大战,在城市之间兴起,每一个产业新城都在默默为它所在的城市助力。
配套住宅,运营商业,引入教育,甚至营造调性氛围的能力,都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年轻人需要。
华夏幸福18年来,做过数十个产城项目,是中国产城经验最为丰富的企业,没有之一。
深哈金融科技城,选择金融、科技、生活为场景入口,全面升级中国产业新城3.0版本。
放眼整个中国:
擅长做产业运营平台的企业,虽然少,但是有。
擅长做商业的企业,也有。
但同时擅长产业和商业,并且都成功打造过中国TOP级产品的,目前看,只有华夏幸福团队。
2020年4月的财报交流会上,华夏幸福发布了"新模式、新领域、新地域"的三新战略。
在"新领域"中,提出:
在产业新城的基础上,探索开拓综合不动产新业务领域,将增加商业地产及相关中高端住宅业务 ,如写字楼、商场等,并对康养、长租公寓等新型不动产业务保持探索。
未来,显然还有更多。
产业、商业,从来都不是立等可取的领域。
长期运营的背后,是"时间"。
对于企业而言,"时间"的背后,是既有成本,风险,又有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以华夏幸福的起点,河北固安产业新城为例来看。
2002年,华夏幸福创始人、董事长王文学接受委托,开始对固安工业园区进行统一规划招商、基础建设,开创了政企联合运营,共同提升城市价值的开发性PPP模式实践。
5年后,固安产业新城开始贡献利润。14年后,固安县财政收入12.4亿美元,人均收入4683美元,分别比14年前,增长62倍和4.75倍,公共预算收入位列全省第二位。
至今,固安产业新城仍然源源不断地为华夏幸福贡献现金流。同时,固安区域在政企合作的模式下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固安产业新城实景图
产品、模式叠加的护城墙,让华夏幸福更有勇气秉持长期主义,做时间的朋友,收获时间的玫瑰。
Part 3城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是哈尔滨?
以区域来看,哈尔滨是是华夏幸福"三新战略"里,新地域中"3+3+N"的"N",高潜力都市圈。
而且,哈尔滨和深圳有太多相似。
清末时期哈尔滨街景(图片来源于网络)
早在1900年,中国境内第一条铁路,中东铁路把哈尔滨接入东北亚的"都市圈"。
40多个国家,30多万侨民涌入,19个领事馆相继成立。
1912年,哈尔滨7成人口来自欧洲。
哈尔滨是近代中国,最资深的移民城市。
也是工业化时代,中国最辉煌的国际化城市。
近100年后,另一波技术的浪潮,在中国南方另一座移民城市登陆。
同样的移民城市,同样的风头无两。
只不过如今的哈尔滨,如今穿过工业化,才能进入新的阶段。
如果不想成为底特律,甚至这可能是哈尔滨在这个时代,唯一的选择。
在大洋彼岸,成功跨越工业化痛苦历程的,还有纽约。
海运盛行的年代,纽约也曾经是全球服装业的制造中心。
二战之后的五六十年代,纽约进入去工业化阶段。
1967-1977的10年间,纽约消失了30多万个制造业工作岗位。
1975年,纽约市甚至成立了市政救援公司,以便接管纽约的财政,避免它进入破产程序。
再后来,如你我所见,伴随着美元国际地位的确立,纽约依靠金融业实现了城市的涅槃。
原有的服装业,也向更上游攀升。纽约时装周,和巴黎、米兰、伦敦并称全球4大时装周。
科技进步加快了世界的颠簸,城市在其中此起彼伏。
每一个现在,都是未来的种子。
深哈金融科技城,在哈尔滨的土壤里,会长出东北亚的"华尔街"吗?
英伟达硅谷总部 (图片来源于Gensler官网)
就像1885年,当铁路富豪利兰.斯坦福先生和妻子,决定在旧金山湾区南部的帕罗奥多市创建一所大学的时候,谁能想到,这个决定对于它所在的城市意味着什么,对于美国又意味着什么?
它所在的地方,后来被叫做,硅谷。
换个角度看。
哈尔滨需要华夏幸福和平安集团,在松花江边种下什么?是产业奔腾,活力四射的"北国深圳"吗?
是前途无限的独角兽,蜚声国际的奢侈品品牌,又或者是领跑全国的产业新城样板吗?
是,也不是。
在空间和产业之上,更重要的,依然是人。
王文学从固安工业园区起步,开创出产业新城开发性PPP模式。他带领华夏幸福砥砺前行22年,公司成为推动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累计导入超过2000家企业,累计签约投资额7000亿元,创造30万个就业岗位。
如果以固安、大厂、嘉善、霸州当地人的视角来看,影响到的又何止是30万人,更是激活了整个片区的产业生态,和城市生活。
吴向东从一砖一瓦开始,用了8年时间,把位于罗湖桥头的华润中心建成深圳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综合体,深圳万象城迄今仍是中国营业额最高的购物中心之一,进而奠定了华润置地的商业地产领导者地位。
2019年,吴向东加盟华夏幸福。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是吴向东在公司内部最常提起的一句话。
也许,所有输入的市场要素,甚至包括人,都不过是为了唤醒哈尔滨原本已有的移民基因和企业家精神。
"城市必须知道它在世界的目标,知道它对世界的意义。"
戴维·龚比担任多伦多市长将近10年,一直在反思多伦多的城市战略,以及当前,如何成为全球移民的首选城市。
"你不能复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佳典范。"
接下来,如你我所愿,哈尔滨终将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复兴之路。
明年4月,哈尔滨的供暖结束,松花江的冰层开始融化,不同颜色的丁香花渐次盛开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中央大街卖冰棍的老板们,把小摊上随手就能抽出的各色冰棍收拾进冰箱卖。
相信未来,深哈金融科技城终将枝繁叶茂。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年轻人,会从寒冷的、温暖的地方,来到松花江畔。
他们当中,必然有人敢为天下先,也敢为天下难。
他们将和哈尔滨一起,拥抱新的春天,熙熙攘攘又生机勃勃的春天。
编辑:蒲巧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