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韦评:坐在轮椅上换种方式前行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22 21:45:38

摘要:“在基地工作的家人们是各种残障人士,脊髓损伤截瘫、脑瘫、肢体、语言听力的都有。其中,肢体残疾人进行的是用语言沟通交流的话务客服,脑瘫、听力语言障碍者用打字方式与客户交流。”就业基地的负责人刘韦评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残疾人的集中就业,不光可以帮助残疾人本身,还可以解放家庭劳动力。

刘韦评:坐在轮椅上换种方式前行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秋分当天,甘肃连续多日的雨水终于得以停歇,午后缕缕的阳光射进屋内,让人在瑟瑟之秋增添几许温暖。

在一个约数百平方米的工作室里,数十名互联网客服人员全神贯注,紧盯电脑屏幕,头戴耳机接听电话,手指在键盘上飞速移动。不留意的话,很难看出他们是坐在轮椅上工作。

这是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的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就业基地,员工们进行的是“圆通总部的客服工作”,接听、接待圆通的客户咨询。一份看似平常的工作,让绝望的生命找到了希望。

“在基地工作的家人们是各种残障人士,脊髓损伤截瘫、脑瘫、肢体、语言听力的都有。其中,肢体残疾人进行的是用语言沟通交流的话务客服,脑瘫、听力语言障碍者用打字方式与客户交流。”就业基地的负责人刘韦评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残疾人的集中就业,不光可以帮助残疾人本身,还可以解放家庭劳动力。

刘韦评,48岁。翻开他的人生履历,简直就是一套可复制粘贴的残疾人自强不息以及帮助残障人士脱贫致富的成功样板。

被“横祸”割裂的人生

曾经的刘韦评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健康人,然而,一场横祸将他的人生硬生生的割裂开来。

1993年,他自主创业成立了张掖市金顶针制衣厂,经过几年打拼,在张掖有了小名气,就在事业蓬勃发展之际,年仅25岁的刘伟平于1997年10月不幸遭遇横祸,遭到歹徒抢劫,致使胸椎脊髓神经严重受损,造成高位截瘫,自此他不得不与轮椅为伴。

突然的变故,让刘韦评一下子跌入深渊,生活和事业一时间处于极度混乱的状态。正值风华正茂的刘韦评躺在病床上心如死水,一度消沉绝望。那时的他彷徨、迷茫,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他拒绝吃药拒绝治疗。两岁的儿子病床边踮起脚丫轻声央求:“爸爸抱抱,爸爸抱抱”,刘韦评闭起眼装听不见。妻子俯下身抱着孩子劝慰:“韦评,我知道你心里苦,可是我一个人真的撑不住。就算为了我和孩子,为了我们这个家你也要打起精神来,有你在这个家才算完整。”此时,刘韦评的泪水早已浸湿了枕巾,一家三口抱在一起哭成一片。

同时,年迈父母的关切,亲朋好友的鼓励,也给了他极大的温暖和力量。“我决不能躺在那里,趴在床上,哪怕我站不起来,我也要挺直腰杆,端端正正地坐起来,勇敢地做一个丈夫、一个爸爸、一个看着有点精气神的男人!”

于是,刘韦评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生理困难和心理压力,突破身体残疾障碍,积极开展肢体肌能康复训练。短短数月时间,夫妻俩再次经营起二人创办多年的制衣厂,此后,刘韦评开始了在病床上签订单,在轮椅上谈业务的日子。

“自己坐在了轮椅上,才深深感受到‘困’在轮椅上的各种心酸和不易,我是用了7、8年的时间才接纳了自己的残疾和轮椅。”痛定思痛之后的刘韦评告诉记者,人生没有几个7、8年好荒废,残疾和意外在所难免不可选择。

面对内心的痛苦、悲伤、恐惧和焦虑,刘韦评选择了接纳,同时,他接纳了不完美的自己,进而与命运对抗。

刘韦评在轮椅上重拾信心,励志重振事业,努力争做一个生活的强者。他突破身体残疾障碍,不甘就此沉沦,不仅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生活自理技巧,并使制衣厂发展为当地非公有企业中的佼佼者,日子也越来越红火。

20年间,他和妻子白手起家,创办了制衣厂,跨行转型成立汽车美容装潢公司,成立了文化传播中心。刘韦评坐在轮椅上“趟”出了一片属于自己新天地,

在轮椅上有尊严的活着

坐上轮椅,刘韦评方知还有很多“同路人”,同时,深深体会心理建设对于残疾人的重要性。为此,他自己重新开启人生还不够,还要带着其他残疾朋友一起前行。

事业逐渐走上正轨之后,刘韦评自学考取了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沙盘师,攻读了兰州大学工商管理课程,自学考取了国家家庭教育指导师。同时,他还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等资质。他深知,重建心理健康是轮椅朋友“站起来”的第一步。

学成之后,刘韦评通过个别谈心、入户访谈、励志分享、专题讲座、网络微课等形式,义务为残疾人及其家庭提供现身说法式的心理疏导。2015年初,刘韦评注册创办了 “张掖市韦评残疾人社会工作事务所”公益组织,实施了“红细胞志愿助残培育工程”项目,广泛开展残疾人心理援助、扶贫助困、就业培训、创业扶助等助残志愿活动,让残疾朋友们像红细胞一样“复制再生”“输送氧气”“裂变壮大”,实现个人身心健康、自强自立。

2.jpg

刘韦评清晰的记得,在轮友群里偶然认识的重度残疾人曹学增。那时的他整天躺在床上,心灰意冷的连门都不敢出,为此,刘韦评不耐其烦的对他进行多次疏导。终于有一天,曹学增下厨做了在他残疾后的第一顿面条,全家人开心得吃不够,尤其是曹学增的妈妈,终于敢坐在村口与村民谈笑。此后,曹学增又考取了残疾人C5驾照,开始了“滴滴打车”业务,赚到了致残后的第一笔钱。

“正是因为他们的需要,我愿意划着轮椅,克服着大小便不便、双腿水肿、褥疮危害等重重困难进行志愿助残。”刘韦评表示,多年来,他和志愿者朋友们一道培训残疾人近万人次,义务心理咨询上千人次,走访特困残疾人家庭数百户。

除了心理问题,就业更是残疾人的拦路虎。

刘韦评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与渔”,他竭尽全力想办法,帮助大家自强自立。2017年8月,他通过调研、启动、实施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就业项目;2018年7月,刘韦评联合多方筹建的张掖市集善乐业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挂牌成立,正式成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集善乐业残疾人互联网就业项目”甘肃省示范基地。

3.jpg

记者了解获悉,360平方米的“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就业基地,以快递业和电商业为主的“互联网在线客服”运营平台,已有62位残疾人朋友实现互联网客服就业,工资收入从最初的500至900元增加到现在的1200至3900元。去年8月,刘韦评又在甘州区注册成立了第一家“京东便利店——助残公益店”,帮扶残疾人更好实现创业,还设立专区陈列残疾人及亲属手工艺产品,义务助残售卖。

“我和我爱人经过几十年打拼,自己的日子过得不错,但是,我们走出去也不是百分百的能被尊重,何况我身边这些生活还很窘迫的朋友,我希望通过努力让他们找到回归社会的尊严。不过,钱财别人可以给,唯独尊严需要自己通过努力去证明给别人看。”刘韦评告诉记者,他觉得自己做的事情非常有价值,而这,也是他们夫妻俩每月捧着准备下发的20多万元的工资明细单,依然不会抱怨的原因。

据记者了解,去年,一个在家需要被人贴身照护的一级肢体残疾人被送到了基地就业,吃、住、工作都在大家的帮助下全程无障碍,其父母第一次双双走出家门打工,年底回来含着眼泪告诉刘韦评,他们夫妻俩一年赚了11万元,更没想到的是,孩子不光学会了独立,还在基地赚到4万多元钱,这是他们几十年来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采访最后,刘韦评告诉记者,坐上轮椅真的不是坐等生命终结,这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前行,残疾人还可以通过各种努力创造奇迹,无愧今生。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