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后疫情时代金融业面临三大挑战 银行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作者:胡金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18 16:47:43

摘要:杨景香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银行乃至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工程,是“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因此,银行业需要不断提升对新技术的认知和理解,充分发掘业务中的应用场景,以科技引领驱动业务的内生发展,并以更开放的心态与科技公司以及非传统金融机构开展更多维度、更深层次的合作。

后疫情时代金融业面临三大挑战 银行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世界经济运行的态势,带来的深层次的冲击不断显现,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的艰巨任务。但与此同时,这场疫情也在重构着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危机中也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在金融领域,尤其是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9月16日,由零壹财经·零壹智库联合大数据征信与智能风控服务商微众信科共同召开“2020第二届信用科技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上,信用科技赋能下的金融数字化转型之路成为各界探讨的热点。

“后疫情时代银行业的传统风控面临着三大挑战,首先是防控疫情的常态化使得业务快速上线;其次,宏观经济增速下滑要求银行业必须以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第三,普惠金融也让商业银行承担更多的小微经济信贷责任。作为金融本质的风控就必须智能化,未来在合规运营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应循序渐进,继续加强数据价值的挖掘,加大风控建模专业队伍的培养,充分利用新技术的优势,因势利导,不断加强智能风控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完成智能风控,将数据转化成信息,将信息转化成知识,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增值过程。”在当日论坛上,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资深专家周昆平表示。

而值得关注的是,9月17日同时在上海举行的以“连接•赋能”为主题的同盾咨询行业分享沙龙上,同盾科技金融科技首席专家杨景香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银行乃至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工程,是“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特别是银行业高速发展的核心动力就是ABCD(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因此,银行业需要不断提升对新技术的认知和理解,充分发掘业务中的应用场景,以科技引领驱动业务的内生发展,并以更开放的心态与科技公司以及非传统金融机构开展更多维度、更深层次的合作。

信用科技“加持”银行业

在“2020第二届信用科技论坛”上,多位受访的业内专家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当我国以央行主导的法定数字货币即将呼之欲出的时候,作为金融业大头的商业银行业务数字化转型成为必走之路。

“后疫情时代,我们国家的金融政策又给了更多的顶层设计,政策制定也愈发明晰,持牌机构金融科技应用节奏加快;另一方面,监管态度趋严,监管沙盒创新在不断提速。更重要的是,国家越来越重视金融科技生态发展。”9月16日,上海大学科技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级金融协会专家孟添表示。

而在原银监会政策法规部主任王科进看来,金融科技在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一直在强调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服务于小微企业。我国的融资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直接融资是我们下一步大力发展的方向。而在间接融资中又以银行贷款为主,过去银行贷款主要向大企业或资质比较好的企业提供,小微企业在获得银行贷款方面处于弱势地位。而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小微企业贷款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进步推动信贷发展,使更多小微企业得到了贷款的支持,对我国信贷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金融科技主要体现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今天银行等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的合作越来越顺利,银企优势互补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无论是金融科技的发展还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现实,都使得信用科技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要的一环就是信用科技机构、技术和产品,这一环节做得好,可以促进商业活力的提升和信贷更好地下沉。疫情期间经济的停滞在信贷领域带来的挑战是,贷款的违约或延期已经让过去的部分信贷模型失灵,因此迫切需要进行大幅度的调整,这些都给信用科技的发展带来新的机会和挑战,也给金融业的格局变化带来了新的契机。原来下沉市场的用户,正在被重新瓜分,这个领域的商业格局也正在被重新定位。”对此,零壹财经·零壹智库创始人柏亮16日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9月17日,平安银行零售经营及消费贷款事业部产品总监肖世江受访时分析指出,数据是对小微企业进行风险识别评价的基础,多维度的数据交互能精准定位客户定价水平。要广泛的收集整合数据,形成运营状况的全面刻画,为智能中台分析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才能基于数据来做数据模型,通过数据来驱动决策这方面,智能决策、策略匹配最后进行中台赋能。此外,针对小微企业的产品,一定要简单具有弹性;从业务流程上一定要是从端到端的,全流程设计;从风控上要把不良率控制住,最终降低成本,这样才能给客户提供低价的融资成本。

科技独角兽分羹市场

事实上,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是一个行业唱独角戏,而是银行跟科技公司的紧密合作,在国内商业银行中,除了有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之外,还有更多农商行、农信社等处于基层的金融机构,服务大量的社群民众,但是诸多的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由于规模和区域的限制,他们没有自身输出科技的能力。

在同盾咨询行业分享沙龙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指出,2019年央行颁布的《金融科技规划》,推动了金融科技创新的健康、持续发展。目前是金融科技发展的窗口期,既要避免重蹈互联网金融的覆辙,又要抓住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未来金融体系或许将呈现三方面变革趋势:一是更重视数据优化与标准化,运用大数据方法以解决信息不对称,为数字化时代奠定重要的生产要素积累;二是金融业将进一步拥抱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产品与服务的线上化、移动化、智能化;三是新技术难以“单兵突进”,离不开制度规则的合理、透明、规范。”

而这份国家级的金融科技规划,给国内市场上的科技“独角兽”拥有了分羹市场的空间。

杨景香受访时表示指出,我国的银行业经历了电子化、信息化、数字化、移动化等多个发展阶段,头部银行已率先从数字化中获益,并开始向智能化发展,而中小银行正在掀起一股数字化浪潮。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一副催化剂,那些在数字化方面布局较早,投入较多,经验相对丰富的银行,有望趁势而上,实现数字化能力和业务经营能力的双向提升。

“目前,我国的很多银行正处于从‘银行2.0’向‘银行3.0’转变。特别是中小银行,忽视了线上应用和网点的智慧转型,风控方面仍然偏重抵押担保物,缺乏新型的风控措施和研发能力,在数字化能力上跟头部银行和部分发达地区的领先型城农商行拉开了差距,这次的疫情更是凸显了这种差距。在未来,客户远程化、服务场景化、交易实时化、决策数据化将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顺应客户需求变化,与时俱进进行数字化转型,是这些银行的不二选择。”杨景香表示。

杨景香进一步分析指出,银行业的突围之道则是以金融科技进行深度赋能,通过“科技+场景+风控”三位一体的模式,既授人以渔,为银行提供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和服务,帮助银行解决或加强客户洞察、数据分析与积累、IT建设等方面的能力;更授人以鱼,提升银行的数据化转型能力、风控意识,因地制宜,以实践加沉淀的方式建立起长期发展所需的核心能力。

“随着金融服务线上化、场景化、用户交互高频化的发展,通过不断的反馈、响应和迭代,智能分析与决策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将更广泛。金融机构可以利用智能分析决策的优势在前台营销、客户服务,中台风险管理、服务运营,后台系统运维、安全审计等方面发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第三方服务机构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数据优势和人才优势,持续升级人工智能分析服务,助力金融机构快速稳健发展。”杨景香最后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