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重庆信托2018年投资收益抢眼 人均创利1859万居行业首位

作者:刘陈希婷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5-06 18:06:11

摘要:4月30日,重庆信托发布2018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重庆信托实现营业收入69.11亿元,较2017年的70.89亿元有所下降;实现净利润37.27亿元,同比下降16.81%。

重庆信托2018年投资收益抢眼 人均创利1859万居行业首位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陈希婷 北京报道

4月30日,重庆信托发布2018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重庆信托实现营业收入69.11亿元,较2017年的70.89亿元有所下降;实现净利润37.27亿元,同比下降16.81%。

重庆信托表示,2018年,资管新规“靴子”落地,未来大资管的竞争格局将愈加激烈。一方面,转型对相关机构的资管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长形成一定冲击,另一方面,多家机构也以打破刚兑为核心,加大各种收益浮动的净值型产品的发行力度,并进行一系列业务架构和模式的调整,大资管行业的经营将更多元化。此外,公司地处西部,人均资产在国内处于偏低水平,高净值客户较少,信托资金的募集难度较高,使得公司在竞争中的优势将有所削弱。

投资收益抢眼

资料显示,重庆信托前身为重庆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于1984年10月经央行批准成立,注册资本金3500万元人民币,后续不断地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增资扩股。2015年9月29日,重庆信托完成股份制改造,变更名称为重庆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截至目前,重庆信托注册资本金已增至150亿元,位列行业第一。

2018年,重庆信托实现营业收入69.11亿元,较上一年度微降2.51%;实现净利润37.27亿元,较上一年度下降16.81%。

在收入构成中,利息净收入仍占据了重庆信托的绝大部分,达35.68亿元,同比增长2.85%。此外,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21.12亿元,投资收益为13.07亿元。与2017年度相比较,信托主营收入下降10.36%,而投资收益则增长6.26%。有业内人士评价到,重庆信托精于投资,布局多家优质企业和机构,收益可观。

截至报告期末,重庆信托所有信托项目均按时分配收益,无拖延拒付情况,也未出现因本公司自身责任而导致信托资产出现损失的情况。

重庆信托在年报中表示,“公司积极寻找与银行、券商、保险以及其他机构的合作契机,在稳步发展传统信托业务的同时,积极转变经营思路,紧紧抓住市场和政策变化带来的业务机会,业务模式及产品类型推陈出新,努力开展信托新业务”。

转型压力加大

截至2018年末,重庆信托管理的资产规模为1904.69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主动管理型占比47.25%,较2017年的49.49%下降了2.24个百分点。

记者发现,上述近2000亿资产,分布于实业的比例高达59.84%,是重庆信托鲜明的特色之一。除此之外,另有11.05%、10.21%的信托资产分布于房地产领域和金融机构。

“尽管供给侧改革成效初现,但经济结构调整仍在深入推进,新的增长动能还未完全形成,预计2019 年经济增速将继续放缓。”重庆信托指出,部分实体企业经营困难将向信托行业传导,一方面,符合准入条件的项目将减少,加大信托公司展业难度,同时,局部风险仍处持续暴露期,房市调控效应、地方融资平台的处置等也会为信托带来新的风险隐患,这些因素都将对信托公司业务拓展和风险管理带来压力。相较于固有业务而言,当前信托业务的规模、增速、收入都已处于主导地位,但结合市场主导的信托产品为单一资金信托、事务管理类信托、被动管理型信托这一事实来看,目前信托公司依赖于牌照优势或者制度红利的优势还比较明显,主动管理能力或整体管控能力还有待提升,信托业固守原有优势,业务开发、业务创新能力不足,衍生服务与高附加值产品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处于低水平。

重庆信托认为,监管政策继续趋严,信托业务面临结构调整。2019 年,包括信托业在内的整个金融行业将继续面临更严格、更全面、更有效的强监管政策。各监管机构合作,将逐步落实去通道、降杠杆、打破刚性兑付等政策。短期内可能使信托面临资产配置和资金来源收窄的双重压力,信托传统经营模式受到挑战,通道类业务将持续缩减,如何顺应监管与市场形势,加强主动管理能力建设,寻求稳定可持续的增长点,将是信托公司最迫切的问题。

不过,对于重庆信托来说,2018年也是成果丰硕的一年。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重庆信托积极布局资产证券化、养老地产、消费信托、慈善信托等创新业务领域,先后参与和成立了:武汉城投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三亚棚户区改造项目财产权信托、苏宁结构优化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中国中车2018年度第一期资产支持票据、天风·云纺商业物业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春蕾圆梦慈善信托等项目。

数据显示,2018年,重庆信托资本利润率12.93%,加权年化信托报酬率1.03%,人均创利1858.59万元,连续多年保持行业首位。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