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降价90%! 打击“救命药”销售灰色地带

作者:韩永先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2-07 18:20:02

摘要:12月6日,国内药品招标史上最大规模的跨区域联合采购,国家医保局主导的“4+7”城市带量采购在上海开标,共涉及31个药品。

降价90%!   打击“救命药”销售灰色地带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韩永先 北京报道

12月6日,国内药品招标史上最大规模的跨区域联合采购,国家医保局主导的“4+7”城市带量采购在上海开标,共涉及31个药品。

招标结果显示,此次预中标品种大幅度降价,降幅达到60%-90%,远超之前市场预期本次带量采购平均降幅30%-40%的预测,导致二级市场对医药股反应强烈。

受此影响,医药行业板块连续两日大幅跳水,12月6日收盘,中信证券医药板块整体下跌3.55%,板块指数下跌59.51点,领跌大盘,204家正常交易的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只有16家上涨,其余188家出现不同程度下调。12月7日,医药板块指数继续下滑3.58%,178家公司的股价继续下滑。

市场预期,药品中标降价幅度超出预期,仿制药行业净利率未来将会持续走低,医药行业的经营格局将得到重塑。

一方面,仿制药行业降价将成趋势,集采谈判模式将从试点向全国普及,进而影响相关医药公司的业绩,仿制药企业不得不重构销售经营体系,压缩此前巨额的销售费用;另一方面,仿制药降价压缩医药企业盈利空间,加速了传统医药企业向创新药转型;此外,通过以量换价集中采购,降低了社会整体用药成本,提升了医保使用效率,大面积降价将对整个医药体系产生冲击。

整治销售灰色地带

“这种降价的趋势将传导至其他品种、其他非试点区域,在此背景下需要全面地评估仿制药企业的原料药成本把控、研发、生产、市场公关等能力。” 渤海证券研究员赵波称,投资者此时应积极回避产品线单一、研发薄弱无后续产品梯队的企业。

赵波预测,集采模式将会深刻影响医药制造企业销售体系,集中采购环节减少,直接降低交易成本,企业对销售人员的需求也会相应减少,以前销售人员庞大的企业可能还会遇到销售人员薪酬成本过高问题。企业对销售人员的需求将由以前的关系维护人员转移到学术推广人员。

而事实上,造成国内药价普遍较高的主要关键点就是医药行业独特的销售体系。

国内医药行业的普遍现象是销售依靠大量医药代表推广,垄断销售渠道,而不重视对原研药、创新药的研发投入。这种格局带来的是近年来医药领域受贿腐败案件频发,医药安全事故不断,药价长期居高。

《华夏时报》记者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发现,中国医药制造行业销售费用投入常年超过行业的利润总额。

2017年,医药制造行业共计7697家企业单位,销售收入共计2.82万亿元,销售成本共计达1.91万亿元,仅产品销售费用就达3842.30亿元,实现的利润总额3314.10亿元。

“垄断渠道、销售推广、返利等政策直接造成药企成本较高,同时通过垄断销售渠道,依赖单一产品即可实现轻松暴利,成为目前医药行业创新力不足、药价高企、腐败频发的根源。”国信证券分析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2018年以来,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调整医药主管部门的职责权限,医药行业相关政策密集发布,医疗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打破医药行业弊端,重塑市场格局的措施逐步落地。

随着两票制、医保控费、国家招标新政实施,医药行业生产、销售、市场定价的格局出现较大调整,像此次“国家版”集采政策落地,将影响整个的医药采购市场。

据天风证券研究所的测算,11个试点采购城市中,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地合计销售规模3018亿元,占全国比例超过20%,整体将预计影响全国30%的药品市场。

鼎臣医药咨询创始人史立臣公开表示,带量采购会降低药企的销售费用,尤其是依赖医院渠道的处方药,有助于改变国内药企重营销轻研发的局面。

一位外企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对《华夏时报》记者称,试点目前面向的主要是国内仿制药公司,对外企原研药企业影响不大,带量采购就是想通过政府直接议价,挤压出药品价格加成中来自营销推广和渠道的“水分”,医药的大幅降价已经开始,原研药不得不大幅降价参与竞争,将会影响到医药销售的渠道市场。

医药垄断红利不再

“集采谈判的模式也将会在全国普及,仿制药企业未来如何盈利?” 中泰证券研究员池陈森认为,任何市场环境下壁垒都是关键,任何没有壁垒的行业都无法持续产生超额收益。 过去医药行业的批文、定价、市场准入壁垒被打破以后,没有壁垒的普通仿制药将逐步回归制造业利润水平,盈利空间将向具备成本优势的企业和原料药企业集中。未来仿制药企业需要向首仿、难仿、改良型新药发展,赚技术、专利的钱。带量采购激进的降价方式将倒逼企业加速转型升级。

政策层面看,从2016年3月5日国务院发布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拉起仿制药供给侧改革的序幕开始,国家围绕打破医药行业的批文、定价、市场准入、销售渠道、仿制创新壁垒的政策密集出台,围绕的核心目标就是促进医药行业创新升级,打破医药高价市场格局、激活市场竞争机制。

2018年以来,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调整医药主管部门的职责权限,医药行业相关政策密集发布,医疗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此次带量集采试点是主要仿制药改革推动政策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试点名单公布当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开出反垄断法实施10年来原料药领域最大一笔反垄断罚单。

根据对我国仅有的三家冰醋酸原料药生产企业成都华邑、四川金山、广东台山新宁的反垄断调查,三家涉案企业在生产销售冰醋酸原料药过程中,多次交流市场行情,交换产量销量信息,讨论共同涨价事宜,最终达成共同提高销售价格的垄断协议,违反反垄断法的有关规定。依法对三家涉案企业作出行政处罚,没收违法所得及罚款共计1283.38万元。

 国家市监总局反垄断局调查处处长刘健说,我国原料药领域垄断行为,损害患者和医药生产企业合法权益,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将持续加强原料药领域反垄断执法。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两个事件同时推出,落实力度空前,意味着我国的医药医疗体制改革深化,向看病难、用药贵、市场垄断的旧疾全面开刀,医药医疗行业的高暴利将逐步终结。

今年以来,医药政策鼓励创新,优化药品注册审评审批流程,加快进口药上市,鼓励药品境内外同步研发政策逐渐落地,大力推进已上市仿制药的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完善配套支持政策,破解了医药市场传统格局。

医疗政策提出自2018年起,预约诊疗、远程医疗、临床路径管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制度开始实施,大力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等10个方面的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满足医疗服务新需求。

国家医疗保障局的成立,加快制定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并将开展药品集采的谈判试点,这些深化改革政策将逐步把我国的医药医疗事业推向市场化竞争的合理轨道,解决医药医疗领域的顽疾。

编辑:严晖   主编:陈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