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谈股论金】五穷六绝七翻身,信心比黄金货币更重要

作者:水皮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7-31 18:01:05

摘要: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同样是股市,中美之间的差距怎么会那么大?同样是公布二季度的GDP数据,我们公布二季度GDP的那一天指数是大跌,因为预期好,而且实际的数字又比预期更好,结果居然引发了反向操作。理由就是大家会觉得既然数据已经好了,后面预期的、更加宽松的政策可能就不会出台了。

水皮:【谈股论金】五穷六绝七翻身,信心比黄金货币更重要

水皮/文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同样是股市,中美之间的差距怎么会那么大?同样是公布二季度的GDP数据,我们公布二季度GDP的那一天指数是大跌,因为预期好,而且实际的数字又比预期更好,结果居然引发了反向操作。理由就是大家会觉得既然数据已经好了,后面预期的、更加宽松的政策可能就不会出台了。

昨天是美国公布二季度GDP的日子,大家预测数值应该在下降34到35%之间,所以昨天从2:09分开始,盘中就有所分析,世界各地,各种商品都出现了跳水走势,包括美国的三大股指期货。但是到了晚上,就见成色了,道琼斯指数低开,最多时候跌了500多点,但是收盘的时候已经收复了一半的失地。纳斯达克索性就翻红了,上涨了不到0.5%。中美两个市场真的是不一样,A股是利好出尽是利空,美国出的是利空,因为二季度GDP是1947年以来最糟糕的记录,但是股市表现却是利空出尽是利好。说明A股投资者的心态、心智还是太浮躁了,太不成熟了,太有待于改进了。

昨天有重大的新闻,政治局召开了第二季度的经济形势分析会,“三个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宏观判断,即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为什么说这个宏观判断非常重要呢?因为决定工作重心依然是经济建设。虽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表述略有区别。一季度主要是用于对冲,释放了比较具体的政策;二季度强调的是落地落实,也就更加精准。的确也跟一般投资者预期更宽松政策有所差异。但实际上,我们从表述里面也可以看出,要把一季度的措施落地生根。换句话来讲,也不存在马上收缩政策的风险。

而且因为要有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以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两个循环互相推进的格局。在稳增长和防范风险方面要做到长期均衡。听话要听音,大家应该知道,这就是一季度已经开始的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或者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今后一段时间依然会保持。因为我们考虑到现在形势的复杂性,经济的好转。三季度,四季度会加速恢复,但是这些原来的支持政策也要落实到位。

从这个角度看,对市场当然是一个好事。而且这一次会议专门提到资本市场,要推进制度建设,严厉打击证券犯罪,最后就是保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大起大伏一定不是管理层愿意看到的。水皮觉得指数上冲是一个正常的反应,但是盘中又再一次跳水就说明大家心态还是不稳,短线还是有惊弓之鸟的感觉,再加上北向资金在沪股通的打压,也必须引起上面的高度重视。

股市上有个规律,就是重要的头部都是基金拿钱买出来的,重要的底部都是基金拿股票砸出来。我们发现一个数据挺有意思,就是二季度基金在银行板块上的持仓已经降到了2.4%左右,跟一季度4.2%相比急剧下降。持仓比例是历史上比较低的,历史上最低的时期是2014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那个时候从2.4%到2.11%直到三季度的2%。当然物极必反,2014年的四季度,行情启动的时候就是金融股,连涨三个月,基金的仓位又回升了,回到9.8%。所以现在上证指数低迷跟基金一致性的行为有一定关系,跟调仓也有一定关系,但是有时候就是要用逆向思维来考虑问题。

昨天美国股市的走稳,实际上和中国股市是一个鲜明的对照,我们也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基本面在好转才是中国股市平稳发展的大前提。

总地来讲,今天的走势先冲高回落,然后V字型的走稳,承接还是比较有力的。上午的上冲当然跟权重股有很大关系,不管是券商还是保险还是银行,都有一波明显的上冲,直接带动指数,带动人气。但是好景不长,上午的冲高也就持续到了10:05分,接着就开始一路往下砸盘。保险、银行、券商包括地产都充当了砸盘的主力。

当然砸盘的力量中也少不了北向资金。简单地看,沪股通上午最多的时候流入29亿元,到了11点的时候,也就是半个小时变成了流出了11亿元。里外里差了将近40亿元,应该讲砸盘是不遗余力的。深股通上午10:18分的时候,最多流入是35亿元。到了11点的时候,也就不到一个小时。从35亿就变成了9亿,20多亿就砸下来了。好在下午基本上北向资金平稳了,在尾盘时候有所回流。所以今天北向资金在砸盘的过程中充当了主力的角色。

好就好在也只是虚惊一场,有惊无险,反而在前天反弹的基础上经过今天的震荡,应该讲是有助于盘面走稳的。我们也只能希望沪深股市早一点能够气定神闲,能够平稳运营。

一句话点评: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责任编辑:柴冠羽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