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逆回购重启叠加续作MLF 央行操作增量稳价

作者:刘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7-15 19:10:10

摘要:15日央行公告称,今日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此次MLF操作是对本月两次MLF到期和一次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到期的续做,其中TMLF续做可继续滚动,总期限为3年。

逆回购重启叠加续作MLF 央行操作增量稳价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佳 北京报道

15日央行公告称,今日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

此次MLF操作是对本月两次MLF到期和一次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到期的续做,其中TMLF续做可继续滚动,总期限为3年。

此次MLF操作为一年期,利率为2.95%,与上次持平。5月以来,已经连续3个月MLF利率一直维持在2.95%,保持不变。

而此次MLF利率未做调整也在市场预期之中。7月13日,央行进行了下半年的首次逆回购操作,利率维持在2.2%的水平不变,从央行历史操作来看,逆回购、MLF利率调整具有联动性。

业内人士表示,7月中长期流动性将以平衡投放为主,通过MLF续作等操作,释放长端资金,缓解货币收紧预期。

重启逆回购

央行7月13日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0年7月13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5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7天,利率维持在2.20%。

此次逆回购是央行下半年以来首次逆回购。此前,央行已连续10个工作日暂停逆回购操作。

数据显示,此前连续两周的时间,央行都没有进行逆回购的操作,从而导致市场净回笼的资金高达6000多亿。

但是,进入到本周以后,央行终于又开启了逆回购的操作。7月13日,央行以利率招标的方式进行了500亿逆回购的操作,而中标的利率则是在2.2%;7月14日,央行又进行了300亿的逆回购操作,利率和周一相同。2日逆回购合计净投放800亿元。

某券商研究员认为,7月以来,受股票市场快速上涨影响,股票、债券呈现明显的跷跷板效应。央行若投放流动性引导债券利率回落,可能助推股市“火热”行情。鉴于此种境况,政策引导利率下行的时点将会适当延迟,央行重启逆回购操作意在稳定资金面。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郭凯近期表示,下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适度”有两个含义,一是总量上要适度,信贷的投放要和经济复苏的节奏相匹配。二是价格上要适度,一方面要引导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向实体经济让利,但并不是利率越低越好,利率如果严重低于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相适应的水平,就会产生套利、资源错配等问题。

“降成本仍是下半年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上述人士表示,“今年有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降1个百分点要求,金融让利实体也需要整体利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鉴于5月下旬以来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收益率较为显著上行,后续要实现降成本目标,央行需要通过OMO、MLF等操作适当引导市场预期,稳定并适当降低利率;同时,在存款利率相对刚性的情况下,必要时可以通过降准激励银行降低贷款利率。”

开源固收指出,央行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长远角度出发,平稳短期内股市上涨带来的资金利率上行,并同时防止向市场释放太多宽松的信号,以避免造成资金套利、“空转”等副作用。

LPR或不变

在连续两天央行展开逆回购操作的同时,今天又展开了4000亿1年期的MLF操作,显然是在给市场提供流动性。

而在MLF利率保持不变后,以MLF利率作为报价主要参考基础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可能也将保持不变。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近期监管层已明确今年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其中主要包括企业贷款利率下行在内的利率下行让利规模要达到9300亿元。

“综合考虑上半年企业一般贷款利率降幅和全年让利目标,也不排除7月在MLF利率不变的同时,商业银行小幅下调作为企业一般贷款利率定价参考的1年期LPR,从而引导企业贷款利率更大幅度下行的可能。另外,综合考虑当前房地产市场运行态势及调控政策方向,主要作为房贷参考的5年期以上LPR将保持不变。” 王青说。

自从LPR机制推出后,5年期以上的利率共有过3次变化,整体趋势为稳中有降。

王青称,当月MLF利率不动,通常LPR报价也会保持稳定,尤其是在近期货币市场资金利率中枢上行、银行边际资金成本抬高的背景下,本月LPR报价大概率将保持不变。

但是也有观点认为,不排除在MLF利率不变的同时,商业银行小幅下调作为企业一般贷款利率定价参考的1年期LPR报价,从而引导企业贷款利率更大幅度下行的可能。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表示,从理论上来说,假如经济持续改善,央行未来实施降准降息的概率会很小。当前已公布的各项数据显示,二季度经济的回升可能会超预期,GDP增速甚至可能到3%以上。“在此情况下,我认为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定。央行在短期流动性管理上也将较为保守,逆回购的频次和规模都可能有所下降。”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