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募资难、项目贵、支持政策不清晰 VC/PE进入冰冻期 注册制能成救命稻草吗?

作者:冯樱子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6-19 17:22:49

摘要:当下,募资难、创业风口退潮、退出遇困境,让过去几年涌现的数千家投资机构在有限的资源下,激烈竞争。数十倍或百倍回报的投资神话,渐渐成为过去时。

募资难、项目贵、支持政策不清晰 VC/PE进入冰冻期 注册制能成救命稻草吗?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冯樱子 北京报道

做投资太难了。

2018年开始蔓延的资本寒冬,至今并没有回暖的迹象。当下,募资难、创业风口退潮、退出遇困境,让过去几年涌现的数千家投资机构在有限的资源下,激烈竞争。数十倍或百倍回报的投资神话,渐渐成为过去时。

6月11日,在投中网主办的“第14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联创资本创始合伙人韩宇泽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由于疫情导致经济大幅下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面临着募资和投资均断崖式下跌,以及历史风险暴露等多重冲击。

韩宇泽认为,行业的困境除疫情的影响外还有政策的影响。新冠疫情下,LP为维系自身业务运转,加强现金流把控,收紧额度,已出现较严重出资违约现象,使得私募股权市场募资形势更为严峻。此外,监管部门不断为公募基金“松绑”,但对私募股权基金的支持政策始终模糊不清。

尽管如此,去年推出的科创板注册制,加上即将登场的创业板注册制,还是让VC/PE投资人们看到了曙光。

行业进入冰冻期 投资人呼吁政策做出实时调整

“募资难、投资难、退出难”已成为压在VC机构身上的三座大山。有投资人直言:“目前,腰部以下机构感到困难,头部机构也没有那么潇洒。”

在资本市场上摸爬滚打二十多年韩宇泽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整个行业仍处在寒冬,甚至可以说是冰冻期。”

2020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募资、投资、退出端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创下2017年以来新低纪录。据投中统计,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资本寒冬背景下的VC/PE募资市场再受重创,新成立的基金471支,同比下降26%,环比骤降56%。在投资方面,一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投资案例数1357起,同比下降37.1%;投资总额1103.67亿元,同比下降38.4%。

4、5月股权投资市场虽然有所回暖,但与2019年同期相比存在较很大差距。2020年4月,VC/PE投资数量同比减少57%,交易规模同比减少44%。2020年5月,VC/PE投资数量与2019年同期尚有六成差距。

“人民币基金募资金额呈断崖式下跌,有些机构已经快两年没有募到钱了。私募股权市场面临极大挑战。”韩宇泽说。

对于其背后的原因,韩宇泽分析,过去10年间,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总额仅相当于募集总额的20%左右。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完整退出比例不高,能给出资人带来正向现金流的基金少之又少。加上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多数出资人选择延迟出资或收紧额度,甚至出现违约出资现象。这使得私募股权市场募资形势更为严峻。此外,《资管新规》、《减持新规》等政策,对行业影响巨大。

实际上,《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钱源”关闸,创投圈开始陷入“钱荒”。同时,2013年设立的基金陆续到期,但受到资本市场低迷、企业上市破发及《减持新规》影响,形成退出“堰塞湖”。而退出不畅又加剧了市场募资难问题。

在募资方面,韩宇泽表示,《资管新规》出台后,私募股权投资行业资金的重要“水龙头”被卡住了,行业受到很大冲击,募、投、管、退四个程序均明显收窄。

具体而言,《资管新规》规定:金融机构不得为其他金融机构的资管产品,提供规避投资范围、杠杆约束等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资产管理产品可以投资一层资产管理产品,但所投资的资产管理产品,不得再投资其他资产管理产品(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除外)。

在《资管新规》严禁多层嵌套下,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结构化产品面临严控,私募FOF受到更大限制,“银行+资管计划+产业基金”、“银行理财+FOF+私募基金”或“保险资管+FOF+私募基金”的模式不再可行。

2017年11月,《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2018年第一季度,VC/PE募资难现象就已初见端倪。当年第一季度PE/VC募资规模约700亿元人民币,同比、环比均下降70%。

“《资管新规》的推出,让市场上最大的出资人,短时期内不能出资,甚至是有些基金已经签约的商业银行,都出现了大面积违约现象。”韩宇泽说。

与此同时,在退出端,韩宇泽表示,《减持新规》导致股权投资退出难。等到被投项目IPO,基金退出平均需要3—5年,减持新规又要延长1—2年。而且国内出台的减持新规比美国、香港市场都要更加严酷。

“基金管理的都是LP的钱,如果没有退出,行业就没有办法良性循环。”韩宇泽呼吁政策应“实时做出调整”,他指出2017年推出的《减持新规》、2018年推出的《资管新规》部分规定已不适应当今资本市场的发展,直接导致了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很差,并极大的影响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募集和投资等系列问题。

扶持政策不清晰 注册制能成救命稻草吗?

尽管处于寒冬之中,但去年科创板注册制的推出,加上创业板注册制即将登场,都让VC/PE们感受到了一股暖意。业内投资人感慨道:“退出的春天要来了”。

2009年,创业板横空出世,退出无门的中国本土创投终于迎来了爆发式的收获。十年过去,科创板注册制及创业板注册制或将成为中国创投行业一个新的里程碑。

达晨财智总裁肖冰表示,科创板注册制、创业板注册制,两个交易所良性竞争,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对投资机构较为有利,同时,能够更加推动资本市场有序发展。他预测,明年IPO常态化下,IPO数量会创历史纪录。

注册制无疑让基金退出更加顺畅,同时对机构募资亦有好处。有了大量退出案例,LP会受到更多鼓舞,就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创投行业中,从而推动行业进一步良性的循环。

韩宇泽指出,科创板运行即将满一年,7月解禁压力骤增。这将进一步检验科创板,相信科创板会更好。

注册制的落地给行业打了一阵强心剂,但或许这并不能完全解决私募股权基金所面临的困境。

业内期望监管部门给予私募股权及创业投资更多的政策支持。VC/PE在中国用了30年时间,实现了从0到10万亿的规模。然而,监管部门对行业的扶持政策始终不够清晰。甚至在一些非私募股权基金的政策中,VC/PE行业被误伤的事情时有发生。

目前,监管部门对公募基金释放多项优惠政策,而一级市场私募股权行业却有些受冷落。

韩宇泽表示,近些年,资本市场有些低迷,证监会为了呵护市场,给予了公募基金更多关注。此外,公募机构从开始就在证监会的监管体系之下,而私募股权基金的监督管理权直到2014年才正式划归证监会。因此,监管部门对公募基金的发展、需求更加敏感。

“公募基金可以看做是证监会的亲儿子,监管部门肯定会想尽办法对其照顾。”有投资人对记者表示,实际上,PE/VC曾长时间处于无人监管状态。“最初几年,行业内机构只要自己能募资,就可以去投资了。创业板推出后,大量资金涌入,同时出现了很多不规范行为和一些非法集资属性的假PE,行业的监管需求越来越强烈。但2008年之后,证监会疲于应对二级市场的大熊市,无暇顾及私募股权基金。此时,发改委与证监会还争夺过私募股权公司的监管权。

因此,多名投资人认为,监管部门应给予私募股权行业更多的关注。

此外,韩宇泽表示,后疫情时代,国家强调要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金融工具,事实证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金融与实体经济结合的最佳方式,面对募资难,与资金量庞大的国家大基金、产业基金合作,以及管理一定量的外汇储备等,都是民营私募股权基金可以寻求的出路。

近些年,政府、国企在私募股权基金领域异军突起。其中,2016年受国务院国资委委托,中国诚通控股集团牵头发起3500亿元的基金,成为标志之一。

国企成立的风险投资基金规模动辄几百亿,而国家级大基金更是千亿级别。有投资人曾表示,政府、国企基金在行业内属于航母级别。

韩宇泽说:“大部分近两年新成立的人民币基金是国有基金,且体量很大。但目前,市场不可预测性强、行业波动周期越来越短、行业内专业人员数量有限,国有基金在传统体制机制下,可能面临效率不高、人才短缺等问题。而市场化风险投资机构发展20多年,有一定能力帮助国有基金管理得更好。”同时他也希望国家大基金与民营募股权基金对接时,信息更加透明。

韩宇泽还提到,在美国祭出规模空前的财政和货币刺激之后,不免让人担忧,我国持有大量的美元货币是否会有风险。他提出,一部分外汇储备可以委托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管理,并进行对外投资。“以国家身份对海外项目投资,可能会引起其它国家的警惕,所以资金可以通过民营机构对外投资、购买资源,做好海外布局,完善国内产业链。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