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正文

助力粮油稳产保供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王红玲建议加大中央资金投入,支持湖北高标准农田建设

作者:徐芸茜 方凤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5-26 16:23:28

摘要:“到2020年,湖北将建成高标准农田3570万亩。”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湖北省委会主委王红玲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据统计,目前湖北尚有2300多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亟待建设改造,建设任务依然繁重,且需要大量财政资金投入。

助力粮油稳产保供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王红玲建议加大中央资金投入,支持湖北高标准农田建设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徐芸茜 见习记者 方凤娇 北京报道

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为“六保”任务之一的保粮食能源安全,又一次被提及。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部分粮食出口国传出限制出口的信息。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网站消息,我国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供求总体宽松,完全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也能够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考验。

而作为全国粮食主产省和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同时也是新冠肺炎疫情重灾区的湖北省,遇到了难题。

“到2020年,湖北将建成高标准农田3570万亩。”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湖北省委会主委王红玲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据统计,目前湖北尚有2300多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亟待建设改造,建设任务依然繁重,且需要大量财政资金投入。

然而,“春节以来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湖北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一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47.6%,全年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极不乐观,县级财政更是捉襟见肘,无力承担地方配套资金投入。”王红玲向本报记者坦言。

基于此,王红玲建议,加大中央资金投入,支持湖北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建设油菜“三型”综合示范区,支持粮油稳产保供。

支持湖北高标准农田建设

据王红玲介绍,目前,湖北尚有2300多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亟待建设改造,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不强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按照目前亩均2000元的建设标准,要完成2300万亩建设任务,还需建设资金约460多亿元。2020年国家下达湖北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40万亩,按亩均财政资金投入不少于1500元的要求,中央按每亩1000元标准补助,还需湖北地方财政配套投入最少17亿元。若按目前亩均2000元的建设标准,地方需投入34亿元。

而疫情之下,湖北全年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极不乐观,县级财政更是捉襟见肘,无力承担地方配套资金投入。

为此,王红玲建议加大中央资金投入。为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湖北2020年的34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建议国家加大对湖北高标准农田资金投入,除中央正常高标准农田补助资金外,将需湖北地方财政配套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通过增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中央对湖北的专项政府债券多种方式解决。

简化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使用流程。现行的新增耕地的核定流程复杂、周期长,王红玲建议自然资源和财政等相关部门简化高标准农田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使用流程,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经核定后,在满足省内耕地占补平衡需求的情况下,用于跨区域耕地占补平衡的调剂收益全部用于增加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项目建设与以工代赈相结合。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所在乡镇,优先安排返乡留乡农民工在项目工地就业,增加返乡留乡农民工就业岗位,提高项目区农村群众工资性收入水平。对本地企业在项目招投标上,优先考虑。项目施工单位要结合目前疫情防控形势,尽量从本地采购生产生活物资,既能够降低材料的运输成本,又可以促进拥有资源的部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以实现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的双赢。

建设油菜“三型”综合示范区

湖北也是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食用油供给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支持长江流域油菜生产,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全程机械化,在稳定我国食用油供给保障中起到重要作用。

湖北作为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突破油菜绿色高产高效与多元化利用‘卡脖子’关键技术, 开发功能型‘油’、‘菜’、‘花’系列高值化产品,整建制创建油菜功能型、效益型、生态型综合示范区,对于增加长江流域油菜产能,促进粮油兼丰与绿色增产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王红玲认为,“提升油菜全产业链质量效益,需要湖北发挥自身优势,激发内在潜力,在功能型、效益型、生态型发展方面先行先试,取得经验后在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推广。”

然而,“湖北虽在生态、品质、科技、加工、时空等方面都有显著优势、在产能、品质、功能、加工、替代等方面潜力巨大,但也面临多重障碍,具体表现为:单产偏低、成本偏高影响比较优势提升,规模化、机械化发展潜力仍待挖掘;内陆油脂加工企业受进口冲击、盲目扩张等因素影响,不利于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省外对湖北菜籽油认识仍停留在量产(少产)无特色阶段,影响市场占有率提高。”王红玲说。

因此,王红玲建议支持粮油稳产保供,建设油菜“三型”综合示范区。以“两区”划定为契机,落实中央产油大县奖励政策、轮作休耕政策和国家大型商品油料基地建设等项目,2021—2022年每年安排国家双低优质油菜综合示范区建设资金10亿元,每年利用冬闲田扩种优质双低油菜200万亩左右,到2022年建设双低优质1900万亩左右,以县、乡为单位,整建制开展油菜“三型”综合示范区创建。

促进绿色生产,推广油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全程机械化。加快种子包衣、缓(控)释肥、绿色防控等适宜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物化技术集成组装,示范推广油菜绿色高效“345”模式(亩平物化投入控制在300元左右、单产提高到400斤、纯效益达到500元),提升科技含量,减轻劳动强度,促进规模化生产。

开发油菜多功能,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油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开展功能型油菜绿色优质高效关键技术与万元田综合示范攻关,打造功能型、效益型、生态型新模式、新业态,坚持油用为主,拓展菜用、花用、蜜用、饲用、肥用、保健用等多种功能,把湖北油菜产业建设成为科技创新引领区、特色功能示范区、产业集群优势区。

加大政策扶持,稳定油脂加工产能。主动适应和引领油脂加工产业创新升级,培植具有竞争力、影响力、控制力的菜籽油龙头企业、领军品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放贷力度,对订单生产、原料收购、加工流通等流动性贷款给予贴息,强化质量监管,提升油菜籽产地初加工技术装备和技术工艺,适度发展镇村小榨坊、小油厂,改善产地加工质量卫生条件,满足城镇居民“口油”消费。

突出加工增值,推进优质菜籽油品牌建设。一是支持优质菜籽油的加工和系列精深产品的开发,重点突破破壁提质生香、低温低残油压榨、低温精炼等关键环节,加强菜粕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精深加工系列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二是实施特色高油酸油菜产业行动计划,到2022年建设特色高油酸油菜功能区100万亩。突出“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发展模式,建设高含油、高油酸等专用油菜生产基地,鼓励注册菜籽油农产品地理标志,培植菜籽油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地方浓香菜籽油品牌。加强食用菜籽油市场监管,强化市场准入和质量监督,引导优质菜籽油产品优质优价。

加强调控监测,促进菜籽油储备调节。一是在进口调控上,建议加强产业监测预警,允许内陆主产省进口非转基因油菜籽,以乌克兰、俄罗斯、蒙古等为进口来源国,释放加工产能,化解产能过剩和原料不足问题;二是争取设立“国家菜籽油储备基本保障区”。

“当国产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低于40%时,适时推出食用油储备措施,平抑市场剧烈波动,储备量以100万吨为宜(占国产菜籽油的20%,占总菜籽油消费量的10%以下),可在长江流域油菜保护区优先试点建设。”王红玲如是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秦岭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