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花钱保投资 中国铁路大跃进

作者:江金骐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10-25 23:06:00

摘要:花钱保投资 中国铁路大跃进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江金骐 北京报道

    国家统计局10月21日公布数据,前9个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仅增长1.7%,刺激投资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正成为各方期待。
    同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核准公路、机场、核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建设项目,决定加快南水北调中东线一期工程建设进度。
    而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日前透露,现在国务院批复的铁路投资额已达到2万亿,其中在建项目的投资规模超过了1.2万亿。而且这些只是现在确定的数字,有的比“十一五”规划的数字已经有了提高,未来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有些数字可能还会增加。其实新一轮的铁路建设,早已悄然启动。
新工程遍地开花
    记者23日从山东省发改委获悉,从今年开始到2015年,山东将新建和改建铁路3800公里,其中,建设新线2200公里,改造原有线路1600公里,届时,山东旅客和货物发送能力将提高一倍以上。
    接着,记者24日又从重庆市发改委获悉,该市争取已久的渝郑、渝昆铁路刚获批准,目前前期准备工作已展开。据重庆市发改委罗国红副调研员介绍,为争取这个项目,重庆从去年开始向铁道部申请,原以为2年内难有回音,结果申请近日竟被纳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虽然是中长期规划,但先期的15个铁路项目即将开工。”这位负责人透露。
    此前的10月15日,石武铁路(石家庄—武汉)客运专线已经在郑州举行开工典礼,作为北京—香港客运专线的组成部分,石武铁路客运专线正线全长840.7公里,项目投资估算总额1167.6亿元。
    从有关渠道记者还获悉,投资超过137亿元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沿海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项目随时可能开工;有可靠消息表明,未来3年内,将有192.5亿元投向新疆的4条铁路。
    “中央要刺激经济,加大基建投资相当重要。”结合扎堆开工的铁路工程,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指出,一是因为上年度为防止过热,包括铁路在内许多投资项目被压下来,现在到了自然释放的时候,其次,中国铁路负荷远不能满足需求,增加投资并不意外。
    相比之下,背负刺激经济厚望的高速铁路,在规划方案中的,除了京石高铁9月宣布开工外,其余的相对平淡,不过,包括投资超过2000亿的京沪高铁,以及广深港高速铁路、汉宜高铁、南宁至广州等在建项目,都在如期推进。
建铁路成经济抓手
    铁路建设已进入新一轮加速期?对此,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李敬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不置可否,但他表示,无论是新近开工的还是规划中的铁路建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值得期待的。
    “投资铁路建设的好处,一是由政府作主导,以当前政府财力可以应付;二是有关投资不但改善了基础设施,对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也很有好处,还不会导致产能过剩。”李敬辉说,这些基建投资,动辄数百亿到上千亿元人民币,项目的边际利益可以想象。
    对以铁路建设带动经济,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也表示看好。郑新立上周曾透露,11月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就如何应对目前的经济形势做出重大部署,主要是要将基础建设投资,作为刺激经济的新抓手,“尤其是加快铁路建设”。
    另外,城轨交通也步入快速发展期。根据地铁规划,2008年和2009年开工的地铁项目投资总额约为1800亿元,包括成都、沈阳、青岛以及北京地铁7号线、14号线等,全国将于2015年前在15个城市,建造总里程达1600公里的64条城市轨道线路。
    “我们有过去成功的经验,1997、1998年时扩大内需,把我们的高速公路框架体系建立起来了,而这一次要把铁路建设搞起来。”郑新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只有7万多公里的铁路,和美国的27万多公里差远了,应加快改革,让社会资金能够进来。
国债托底
    据郑新立介绍,发改委今年制定了《铁路管理体制改革方案》,铁路改革中将力求破除垄断,以求铁路建设有充足的资金来源。
    作为回应,铁道部近日放出消息,今年向国家发改委申报的总额达800亿元的铁路建设债券,已经着手发放,首期的400亿元,分别于9月和10月分成两次,已委托国家开发银行牵头承销,其余400亿元正等待发行。对此,专家将其解读为政府已开始借加大基建投资,来力托经济。
    与此同时,发改委的一些官方研究机构已经暗示地方,要做好项目的承接准备。记者从一些地方官员处得到信息,固定资产的投资,将可能在保持结构优化的同时,在总量上有所放开,财政投资的资金,部分将通过发行国债填补。
    “考虑到地方财政困难,国家正计划允许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发行建设债券,投向包括铁路在内的大型基建项目。”郑新立介绍。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