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抱薪者吴海:变暗补为明补,政策更直接企业才更有信心

作者:张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2-14 23:00:08

摘要:魅KTV董事长、桔子酒店创始人吴海先是在微信公众号上公开发声,随后又直接通过正规渠道谏言,提出“政策直接简单,增强信心”、“变暗补为明补”等主张,并建议尽快将社保基金减免这些简单直接的政策迅速落地,增强企业信心。

抱薪者吴海:变暗补为明补,政策更直接企业才更有信心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之下,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影响。

为拯救企业,各地扶持政策频出。不过,仓促出台的政策,许多并没有触及中小微企业的痛点。

为此,魅KTV董事长、桔子酒店创始人吴海先是在微信公众号上公开发声,随后又直接通过正规渠道谏言,提出“政策直接简单,增强信心”、“变暗补为明补”等主张,并建议尽快将社保基金减免这些简单直接的政策迅速落地,增强企业信心。

“国家已经真金白银的拿出钱了,我只是希望把钱花在刀刃上,把钱的效应发挥到最大,取得最好的效果,我绝不是为了自己发声,因为我们投资人还有钱,有信心的话可以接着往里投钱,但是更多的企业没钱投了,如果他们没有信心的话就只能破产了,所以这是我发声的初衷。”吴海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向上谏言

事实上,2月11日,吴海公开发声的第二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建立企业应对疫情专项帮扶机制,纾解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困难。通过减免国有物业房租、下调贷款利率、延期还本付息、完善税收减免政策等,实施临时性支持措施。

其中,完善税收减免政策方面,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多项新的免税政策。

但在吴海看来,比税收减免更加急迫的是企业现金流问题。

“税收的政策是一个长期的影响,下一阶段疫情过去了,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这个关键点是解决眼前的信心问题。所谓信心,就是企业对政策预期有确定性,能够明确计算出自己能生存多长时间,然后再决定自己是有信心先抗住,还是采取裁员甚至破产等措施。说到对受冲击大的行业免税,其实现在旅游行业、文化娱乐基本都没收入了,也就没什么税要交了,交税是生意恢复之后的事,眼前最着急的是生存问题。所以,我觉得现在免税作用有限,先解决生存问题、解决现金流的问题才是更主要的。”吴海说。

据了解,此次吴海直接向上谏言,就提出要解决信心问题。目前看来,企业对疫情在4、5月结束是有信心的,但是对是否能撑到那时候没有信心,因为没有收入之后,现金流压力增大,所以帮助解决现金流问题就能增强信心,同时,这也需要政策速度加快,如果在企业裁员后政策才落地,将会给就业带来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吴海指出,原本的暗补应该变成明补,企业才好明确算出政策对现金流的影响。

“比如社保,缓交也好,退保也好,其实直接免缴最直接,企业立刻就可以知道对现金流的影响。事实上,很多政策本质上都是在补贴,比如说租国有的楼免租金,虽然看着是国企给租户免租金,但是国企亏的钱实际就是国家的钱,实际等于国家拿钱来补贴了;另外,国有的楼对外租的占市场比例太低,这个政策影响面太小,不如把暗补的钱直接拿出来用于所有受影响企业的租金补贴,无论他们租的是国企还是私企的楼,这样既快也公平。”吴海说。

不仅如此,在他看来,国家的这种暗补很多,例如给银行贴息,实际上本质就是替企业交了部分利息,这也是属于暗补。如果将所有的暗补都变成比较直接的明补,也比较容易公平分配资源。

在资金用途上,企业可以用于支付利息、交租金,也可以直接补到养老、社保上,对企业来说都是现金流。如果补到社保中,还可以让现在不能开业的企业实现“失业不失岗”的做法,减轻没法营业的企业的压力,同时,也能让因企业无法营业实际处于失业状态的员工基本权益有更大的保障。

事实上,李克强也表示,鼓励地方综合运用失业保险基金结余等资金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实施缓缴或返还部分社保费等政策。

让企业活下去

让企业活下去,也是为就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2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时,统筹做好“六稳”工作,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事实上,在“六稳”中,之首就是民生之本的“稳就业”。

“为什么保就业,因为我们国家经济现在转向消费拉动,老百姓有钱才去消费的,所以得保就业。就业就不分高低贵贱了,收入本身比较高的人,事实上消费影响也不大,现在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各个地方怎么理解中央政策。”吴海说。

比如,社保方面,最好由国家统一调配,而不是各地方自己来,因为虽然全国是有盈余,但是东北等地社保可能都是亏空的,就比较难落地。此外,由于地方财政吃紧,无论是社保返还或是其他利好政策,地方可能会更愿意投入到对未来经济增长空间大的企业,但是这类企业不一定对就业有好处。

“像总部企业、高科技企业,招人不一定多,把钱补在这些企业可能有一些贡献,但是就业问题就不一定得到最有效的解决。现在的问题是既要保增长又要保就业,所以我觉得是要平衡好的,各地应该从大局出发,地方是按照受损失最大的行业来补,还是看对就业最有好处的行业来补,还是看GDP贡献大的企业来补,这个要衡量好。”吴海表示。

在他看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都是就业主力,第二产业肯定应该优先补,因为社会首先是需要产品然后才是服务,这样既解决就业,也解决了各种产品的生产,能满足需求,提供现实的消费品,但补完第二产业后,第三产业重点补哪些应该综合考虑。

一个尴尬的现状是,旅游、文化行业受到的打击是最大的,但现有的地方政策实际上是不补这些行业的。

“电影院、健身房这些企业,如果没有什么相对的政策的话,第一波裁员马上就要开始。实际上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样,我们现金流只有那么多,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说,我们可能资金雄厚一点,但如果社保政策不变,裁员是一定的,因为员工已经不上班了,给员工一部分钱我心甘情愿,也好协商,但是企业不营业还要交社保就压力比较大,虽然说可以滞后给,但也还是要给,万一到时候经济不是太好,一下补交那么多怎么能交的上呢?这就会影响信心。所以,政策要直接、明确才能给人信心,补充现金流要直接、要快。如果出台一个政策,要申请这个那个,信心就很容易受影响。”吴海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