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109家险企参与14家加入联盟链 保险业区块链11大场景将落地

作者:胡金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12-30 21:15:06

摘要:2020年,区块链产业毫无疑问将迎来风口。区块链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将引领一个新的信息时代的开始,而保险业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场景,也正在加速落地。

109家险企参与14家加入联盟链 保险业区块链11大场景将落地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2020年,区块链产业毫无疑问将迎来风口,而“区块链+”也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区块链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将引领一个新的信息时代的开始,并能催生很多新的技术、业态,而保险业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场景,也正在加速落地。

《华夏时报》记者获悉,12月27日,上海保交所举行了“保险行业区块链应用技术标准制定工作启动暨区块链保险应用白皮书发布仪式,与此同时,也正式对外发布《区块链保险应用白皮书》,启动推进“保险行业区块链应用技术标准”建设工作,标志着区块链技术在保险行业标准化建设的序幕正式拉开。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保险交易所也已在银保监会的指导下,依托中国信通院“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联合保险行业机构,共同开展“保险行业区块链应用技术团体标准”制定工作,目前已有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太平、中再集团、太保集团、泰康保险集团等109家行业机构参与、响应并积极支持标准的制定工作。也就在当天的会议上,保险风控区块链平台建设正式启动,包括人保财险、太保财险、平安财险、大地财险、中华联合财险、安达财险、三井住友、史带财险、安盛保险、阳光财险、华泰财险、永诚财险、都邦财险、华安财险等14家保险机构正式宣布加入该联盟链平台。

保险业区块链新动能显现

自2014年开始,我国区块链技术应用公司开始增多,2016年12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中就首次提到了区块链,并明确提出加强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创新、试验和应用,以实现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主导权;今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也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

“保险风控区块链平台以旅行保险领域存在的保险欺诈行为为切入点,旨在通过数据共享的方式,在保险承保阶段发现重复投保行为,为机构提供更多维度的保险风控信息,提升机构反欺诈水平,体现保险风控信息的市场价值属性。”当日,上海保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前,银保监会多次强调,鼓励银行业保险业积极运用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创新产品服务,提升金融服务的实效性、便捷性和可得性。

前述上海保交所相关人士表示,针对当前区块链规模化运用中存在标准和应用规范缺失、应用模式分散等问题,上海保交所制定的保险行业区块链应用技术团体标准,将从多方面持续赋能保险业 :一是统一业内应用标准,减少不同公司、不同应用场景之间的技术摩擦,促进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与共识,提升保险行业整体运行效率;二是加速明确行业应用主攻方向,推动区块链技术突破,促进行业创新发展,有效解决重复建设、标准不统一等难题;三是夯实区块链创新基础,集行业之力推动区块链应用技术标准的突破,可以为保险业与区块链技术融合发展营造公开、公平、安全、高效的创新环境,为场景应用规模化拓展注入新的动能。

场景落地加速

事实上在保险业,近年来已有多家险企深耕区块链技术,探索区块链在民生、教育、医疗、健康、跨境贸易、赋能实体经济等方面的运用。以中国平安为例,将区块链等前沿技术运用在中国智慧医疗建设及医疗科技创新;同时将区块链应用于在“三村晖时间银行”,让志愿服务记录真实、有效、可追溯,推动社会公益模式的创新;平安产险搭建智慧农业产销溯源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连接物联网设备,实现全产业链溯源管理,以科技协助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针对企业、银行、监管部门等各方遇到的困境,中国平安还积极推动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从科技角度进行破局。在贸易融资领域,平安金融壹账通建成全球首个由监管部门香港金融管理局主导的区块链贸易平台“贸易联动”,联通香港、欧洲、粤港澳大湾区、渤海湾等地区的国际贸易枢纽,构建金融贸易“空中走廊”;在跨境交易领域,平安金融壹账通建成天津口岸区块链验证试点项目,成功实现了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贸易中的验证应用,破解跨境贸易数据割裂零散、难以验真的行业痛点。

《华夏时报》记者也了解到,在27日的会议上,由中国信通院和上海保交所牵头、10家业内外机构共同编写的《区块链保险应用白皮书》,这份白皮书聚焦再保险、健康医疗、保险风控、保险资管、跨境贸易保险等11个应用场景,围绕“风控”、“人才”、“监管”、“合作”四个维度,对区块链技术在保险业应用进行了展望,引导区块链与保险业的融合发展,为行业区块链应用标准奠定了基础。

白皮书内容显示,在底层技术研发方面,2017年正式发布保交链底层技术平台及白皮书,2018年迭代完成保交链二代底层技术平台并通过工信部信通院评测认证,已通过专利初审及软件著作权登记的相关技术达33项,能够为行业提供高稳定性、高安全性、自主可控的行业商用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平台,助力构建稳定、高效、安全的保险生态环境,引领行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行业应用场景方面,积极与机构合作,探索推出10个保险应用场景,并有多个应用场景在重大赛事中获得金奖和一等奖,服务几十家保险业及其产业链上下游机构,逐步形成保险区块链应用的氛围和概念。

上海保交所相关人士也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要素集聚作用,以场内保险交易市场业务的应用为突破口,持续打造保交链智慧平台,不断丰富保交链生态,做深做透已有的多个应用场景,推进多个应用场景落地和保险区块链应用标准制定,通过开放输出与行业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促进保险行业降本增效,重构保险行业信用形成机制,推动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责任编辑:冯樱子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