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导致贸易摩擦 欧盟商会建议人民币渐进升值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徐芸茜 北京报道
长期以来,产能过剩一直是困扰中国的一个问题,而其造成的破坏性则由于全球金融危机而放大。如今,该问题引起了欧洲人的关注,被认为是引发全球范围内贸易争端的导火索。
11月26日,中国欧盟商会公布了一份报告名为《中国产能过剩研究——成因、影响和建议》的报告,是其第一本关注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问题的行业性报告。
“在中国政府庞大的刺激计划推动投资增长,并用于新建工厂和增加多余产能之时,金融危机已经打压了中国的出口需求,”报告称,“结果就是,多数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实际上已变得更为严峻。”
“而在国际上,产能过剩明显加剧了中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间的贸易压力。”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说。
报告称,过剩产能或将增加银行不良贷款,而生产商将过剩产品折价销往海外,亦可能引发贸易紧张局势。“由于贸易摩擦打断供应链,全球化的正面效应将受到威胁。”
因此,欧盟商会建议,通过汇率调整作为应对产能过剩的举措之一。“人民币汇率不是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但是或许可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伍德克说。
过剩危机六大行业
虽然程度不同,但是中国很多行业目前确实存在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指生产能力和实际产量之差。实际上,国务院8月时已意识到,产能过剩局面已殃及多数行业,且各地政府“盲目”扩张产能。并于随后认定钢铁、水泥、电解铝、玻璃、煤化学制品、多晶硅和风力发电设备为最严重的违规行业,宣布将采取措施限制这些行业扩张产能。
以钢铁行业为例。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产量几乎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实际上,其惊人的产量等于紧随其后的日本、美国、俄罗斯、印度四国之和。
2008年底,中国钢铁产能为6.6亿吨,而产量仅为5亿吨,需求仅为4.7亿吨。过剩产能1亿到2亿吨,这一数字在2009年仍在上升。2009年,全球钢需求前景暗淡,美国需求同比下降了36.6%,全球需求同比下降14.9%。在这样困难的全球大背景下,2009年上半年中国钢铁行业投资却达到了1400亿元,而且中国目前在建的产能达5800万吨。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担忧。
除了钢铁行业外,造船业产能过剩问题同样严重。
“目前市场的需求为3500万-4000万载重吨,其中的70%为出口。中国国内需求仍然较小,仅为1000万载重吨。因此,造船业面临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可能持续到2011年。”罗兰贝格大中华区总裁常博逸对记者说。
很多农业相关行业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大豆压榨业的产能为8700万吨/年,但开工率仅为48%。
同时报告指出,目前政府采取的抑制产能过剩的举措尚未奏效,相反,巨大的经济刺激方案更是直接加剧了行业产业的进一步过剩。
建议人民币渐进升值
欧盟商会报告指出,中国并不是唯一受产能过剩困扰的国家,实际上,世界其他地方的行业也受到中国过剩产能的波及,最明显的就是中国和其贸易伙伴之间的摩擦剧增。
报告称,中国作为出口大国,金融危机大幅削减了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而中国政府巨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在地方决策者的执行下,正在资助着各地新建工厂,进一步增加不必要的产能。
与此同时,由于银行为某些行业的新增过剩产能买单,不良贷款的威胁也与日俱增。产能过剩亦影响全球市场,加剧贸易压力。由于贸易摩擦有碍供应链的发展,因此严重制约了全球化所带来的积极效应。
伍德克预测,到2010年下半年,以不公平贸易为由针对中国的倾销案将明显增多,“因为美欧失业率不断攀升,他们都不愿意承担调整的成本,这也会造成贸易对话变得更为艰难。”
“中国产能过剩问题正给我们(欧盟成员国)的领导人带来政治压力……我们确实担心保护主义。”伍德克说。
针对中国产能过剩问题,欧盟商会提出了数十条参考建议,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通过实现人民币渐进式升值,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颇为巧合的是,11月29日,欧洲央行总裁特里谢、欧元集团主席贾克和欧盟经济暨货币事务执委阿尔穆尼亚将与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南京举行会谈。外界普遍认为,人民币升值将是这次会谈一个重要的议题。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欧盟商会这份报告是否在为即将展开的会谈打前奏。
据本报记者了解,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也将参加在南京的会议。他表示,商会会将这份报告的内容呈于有关部门,并希望其中的部分建议可以被采纳。
不过,有分析人士表示,中国的确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不过将中国产能过剩同全球贸易摩擦加剧联系起来却显得“极为荒谬”。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