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助力”同济堂变相退市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 旭 北京报道
在国内广有布局的复星系,参股和控股国内医药企业屡见不鲜,但此次将收购之手伸向远在美国上市的同济堂,实属罕见。不过,上市一年多来,每况愈下的同济堂竟吸引复星医药的目光,此时复星医药是抄底还是拉一把股票跌入低谷的同济堂,即便是同济堂董事长王晓春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不清楚”。
远在美国上市的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下称同济堂,NYSE:TCM)因境内上市公司复星医药(600196)的举牌,再次成为焦点,闹得沸沸扬扬的同济堂美国退市再次浮出水面。
复星抄底同济堂无意间却揭开了同济堂再次回购的序幕。私有化失败后的同济堂董事会,近期正酝酿再次出资2000万美元回购同济堂流通股,而回购完成,同济堂的流通股所剩无几,而借此机会同济堂或将实现之前的私有化计划。
复星“抄底”同济堂
10月18日,复星医药通过上交所宣布,下属控股公司复星实业(香港)有限公司(下称复星实业)以自有资金742.06万美元,在纽交所二级市场收购同济堂共计182万股ADS,占截至2007年12月31日同济堂药业已发行在外普通股的5.37%。
在公告中,复星医药解释说此次收购同济堂药业股票,主要是以投资为目的,但业内并不这样看。
一医药行业分析人士认为,以往复星医药参股和控股了多家医药企业,其与国药集团共同组建国药控股,股份几乎与大股东国药集团相当。目前其已经连续减持参股的羚锐股份,截至目前,仅持有羚锐股份4.72%的股票,最高时曾持有11.72%,对于最近减持羚锐是否为收购同济堂的股票做准备,复星医药品牌与公关部总经理周依亭进行了否认,认为之间不构成关联。
对于为何收购同济堂的股票,周依亭表示:“从二级市场收购只是一点点小投资,不是一个很大的事情,没有什么特别的。”
同济堂2007年3月16日登陆纽交所后,最高价曾超过发行价10美元,达到最高12.50美元,但随后一路走跌,成为跌幅最大的中国概念股;同时因为美国金融危机,美股暴跌,本就不被华尔街看好的同济堂也难以幸免。截至10月23日,同济堂股价在2.21美元左右。
不过,复星医药之前与同济堂未有瓜葛,双方也未传出有密切的合作,此次出手从二级市场收购同济堂的股份,复星医药是抄底并借机展开与同济堂进行资本合作,还是拉一把深陷低谷中的同济堂,则引发多重猜测。而复星医药一高层表示:“购买同济堂股票只是价值投资,双方并没有深入的合作。”
对于外界的种种猜测,同济堂董事长王晓春亦表示:“他们刚收购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只是收购过程中进行了沟通,但为什么要买也不是太清楚。”
巨额再回购直指退市
虽然复星医药方面和王晓春均未透露复星医药的意图,难以判断是否抄底同济堂伺机增持直逼大股东王晓春的控股权,但此时有理由相信,复星医药此次出手并不孤立,因为在9月9日,同济堂董事会通过决议,董事会所有董事共同出资2000万美元回购同济堂流通股,当时同济堂的股价为3.80美元,总市值为1.28亿美元。
据了解,为了实现回购,同济堂将于10月30日在深圳举行年度股东大会,届时回购动议将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同济堂执行董事陈永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会议最主要的议题是讨论董事会回购流通股。”
而对于这次回购,王晓春则强调说:“这次是回购流通股,不是私有化。”他表示:“目前公司股价很低,美国的法律规定公司可以回购自己的股份。不高于2000万美元,具体怎么做,还需要股东大会审议。”
这是同济堂第二次因股价过低要求回购流通股,今年3月10日,王晓春和陈永存提出收购动议,拟以10.20美元/股(ADS)回购同济堂所有流通股,将同济堂私有化,并聘请摩根士丹利为财务顾问。但随后因资金问题,事态陡转直下,7月份,同济堂宣布,公司董事长王晓春和董事陈永存放弃回购所有流通股。结果私有化半途夭折。
对于选择放弃回购,当时王晓春曾对本报记者表示:“国内外资本市场恶化,融资成本超过了当时的预期,无法承受这么高的募资代价的压力”。
上市之初,同济堂共发行986.5万股ADS,每股发行价10美元,募资9865万美元,净融资额7200万美元。复星医药收购同济堂182万股ADS后,目前同济堂另外还有804.9万股(ADS)流通股。
截至10月23日,同济堂股价为2.21美元,如果同济堂董事会出资2000万美元,按照目前的市价,足以收购完所有的流通股,从而完成变相退市。与之前的私有化收购耗资1亿多美元相比,同济堂董事可以节省8000多万美元。
不过,王晓春10月23日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肯定收不完。按照目前股价理论上可以,但是投资者不会那么低卖的,股东大会不可能会确定收购价格,如果到时回购股价上去了,投资者会不卖的。他强调,此次“回购不是为了退市,目前股价偏低,通过回购也是为了提升投资者信心”。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