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交锋60天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徐芸茜 北京报道
奥巴马访华在即,中美贸易战却一触即发。
从9月11日的“轮胎特保案”爆发至今,中美双边贸易市场上可谓硝烟弥漫。就在最近一周之内,美商务部再拿中方油井管说事,征收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中国商务部立即做出反应,对美汽车发起“双反”调查。接着,美国转而对中国铜版纸等征“双反”税。
11月15日,奥巴马总统将开展他的首次访华之旅,而恰恰就在此时,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分析人士指出,美国频频出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是为配合奥巴马访华增加谈判筹码,以催促人民币加快升值。贸易摩擦背后,是人民币汇率问题。
尽管两国间看似大战一触即发,但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贸易专家均认为,中美之间不可能发生贸易战。“中美两国经济关系太密切了,不可能打贸易战。”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林桂军教授对记者说。
代理过多起中国企业反倾销诉讼的蒲凌尘也表示认同。他说:“不单是中国,谁都打不起这场战争。因为目前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全球的一体化使得国与国之间越来越紧密。贸易战一旦打响,连锁反应太大了,谁都不敢轻易按下这个‘按钮’。”
贸易战一触即发
自“特保案”爆发后,中美之间的“战火”在60天内迅速扩散。
“我们的信息一天一更新,以便企业能够及时快速地掌握最新信息。”商务部公平贸易局一官员对记者说。
来自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美国对中国产品共发起10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2起反倾销调查和1起特保调查,涉及轮带、禽肉、轮胎、铜版纸、油井管等多种输美产品。中国的反制措施则涉及进口自美国的电工钢、肉鸡、汽车零部件、小轿车和越野车等产品。
其中,自10月27日至11月6日的短短11天时间内,美国连续对我国9项产品通过贸易救济调查。
10月28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我国钢格栅板、钢绞线的反补贴初裁结果,对相关企业分别加征7.44%和7.53%-12.06%不等的税率。此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6名委员一致认为,中国输美无缝管对美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11月3日,美国商务部通过对我国金属丝网托盘产品作出反补贴初裁,对中国涉案企业征收2.02%-3.13%不等的税率。11月5日,美国商务部认定中国输美油井管产品存在倾销,涉案企业反倾销税率高达99.14%。11月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初步裁定,对从中国和印度尼西亚进口的铜版纸、从中国进口的焦磷酸钾、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四项产品征收“双反”关税。
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反制措施,也令世界震惊。11月6日,中国商务部决定,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发起“双反”调查。
随着奥巴马访华的临近,中美双方不但没有停手之意,反而你来我往,高潮迭起,出牌速度明显加快,贸易战似乎一触即发。
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
“看似一触即发,实则不可能发生贸易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贸易专家对于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均给出了上述判断。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部主任李伟说,中美贸易争端频发,是奥巴马政府屈从于国内蓝领工人利益群体政治压力的必然结果。奥巴马通过支持轮胎特保案,换取这部分利益群体在医保等其他国内政治议题上的支持。
蒲凌尘分析认为,这次经济危机所引发的贸易纠纷的白热化,说明了中国在世贸组织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中国的快速发展让美国乃至世界都感到害怕。“贸易就是这样,本来5个人,但现在多了2个人,市场就这么大,要怎么分?而过去5个人形成的游戏规则因为这2个人的加入就要改变。这种改变会随着加入人数的不断增加而变化更大。”蒲凌尘说。
据了解,目前中美两国互为双方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很快将超越加拿大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如今,在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仍然十分脆弱的前提下,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的中美两国仍十分倚重于双方的良好商贸关系。“双方贸易战的结果将十分严重,都是两国不愿意看到的。”林桂军说。
然而中美两国的贸易冲突短时间内却也难以改变。中美之间的关系已经正式走出蜜月期,开始“打打闹闹地过日子”。
汇率问题是根本
为何奥巴马访华日越近,双方贸易摩擦越密?毫无疑问,这是为了增加其与中国谈判的筹码。专家认为,在贸易摩擦背景下,人民币汇率问题将显得尤为刺眼,它无疑将成为届时美方向中国施压的重点之一。因此,早在10月24日,奥巴马在致函美国纺织团体协会时表示,中国必须停止操控货币的行为。致力于新兴市场的美国投行Roth Capital副主席Donald Traszheim也表示,美国对中国放缓人民币升值步伐不满。
虽然中国此前已经表示,近期人民币汇率将会保持稳定,但是美国人却不会轻易善罢甘休。奥巴马此番访华目的很明确,或将对中国的汇率政策实施更多压力,以促进美国出口和刺激就业。但是,这显然有悖于中方对此的一贯观点——继续以自主、可控、渐进的方式推进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同时维护中国的自身利益。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中国接下来会遇到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过去这段时期好像这方面的声音消失了,但是随着美国经济复苏,这方面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