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此房奴非彼房奴

作者:吴君强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1-13 17:54:32

摘要:此房奴非彼房奴

   当红经济学家陈志武先生最近在参加国内一个电视脱口秀节目时,被主持人问道,愿意自己的女儿嫁给房奴还是嫁给有钱有房有车的富人?陈教授回答得很巧妙,首先是他不干涉女儿自己的选择,二是嫁给房奴并不是坏事,因为房奴更有财务纪律,自律能力更强。
    为什么说做房奴并不坏?整个节目当中,陈教授宣扬的一个理念是,年轻人最好能根据对自己未来的收入和事业上的判断,在适当和有需要的时候,大胆地利用不同金融产品,包括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按揭贷款,让自己今天的生活能够得到一些提升,而不是等到年纪大了的时候再去享受生活,那样的话,实际上自己一辈子总体上不是那么幸福。
    在新书《金融的逻辑》中,陈志武同样强调了利用金融工具特别是借贷工具的必要性。从上世纪20年代末开始,随着汽车等耐用消费品大量面世,信贷消费模式迅速流行和巩固,成为整个美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尽管次贷危机引发了全面的金融危机,正在挑战美国借贷消费支撑的经济模式和美国的金融资本主义模式,但陈志武断言,这种消费模式本质上不会改变,只是在度上会有收缩。
    中国经济现在正从投资驱动型的模式向消费驱动型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说,陈教授对信贷消费理念的宣扬和强调颇合时宜。陈教授还判断,最终制约人类经济增长的不是生产能力不足,也不是投资不足,而是消费需求跟不上,这也令言必称GDP的国人耳目一新。
    不过,陈教授因此得出嫁给房奴并非坏事这个结论,对于中国未婚女青年仍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嫁给美国的房奴未必是坏事,但嫁给中国的房奴未必有那么幸福。
    在《金融的逻辑》中,陈志武以康州一家基金公司的员工打比方,这位28岁的员工的学费、房屋和汽车全部通过贷款得来,一共达到27万美元,的确是个不小的数字,不过,这位在耶鲁大学读完了MBA的年轻人年薪达到了10万美元,整个贷款总数仅是其年薪的2.7倍,这其中,房屋总价仅为17万美元。
    两年不到,就能挣回一栋房子!难怪美国人敢于借钱消费,寅吃卯粮!实际上在美国,即使是普通的工薪阶层,用5-6年的收入也能买套房子。陈志武教授身为湖南人,常年在国内行走,恐怕不会不了解中国的国情,北京四环外五六十平方米的“蜗居”价格达百万,而北京的人均工资不到3万元,“不吃不喝”几十年才能买套房子,中国房奴的辛苦程度恐非美国房奴能承受。更何况,即使想当房奴也未必有条件,年轻人如果要买房子,数十万的首付款可能都要花掉一个甚至是几个家庭的多年积蓄。还有,美国房奴的社会福利保障并非中国房奴所能比,嫁给中国房奴的结果很可能是:生病不敢多花钱,孩子没法上好学校,每年外出旅游的开支恐怕也得砍掉。
    当然,陈教授在脱口秀中的谈话不必当真,他只说嫁给房奴不是坏事,并没说嫁给中国房奴不是坏事,更没有说嫁给房奴是好事。我想,如果有“钻石王老五”对陈教授的女儿表达爱慕之情,陈教授可能不为所动,但他女儿未必不动心哟。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