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百特难逃强制退市 造假旧案牵出申万宏源前员工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一周一次的例行退市风险公告,让已经停牌长达11个月*ST百特(002323.SZ)3.5万股东处在持续的焦虑中。
6月29日,*ST百特再度发布存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2017年4月7日、5月12日、12月15日,公司三次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调查通知书》、《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被立案调查;2018年7月4日,公司又收到深交所下发的《关于通报江苏雅百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涉嫌犯罪案被中国证监会移送公安机关的函》(中小板函【2018】第5号),公司因涉嫌构成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该案被中国证监会移送公安机关。《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从2018年8月起,这家公司便因为重大违法行为而触发强制退市诱因,直至现在依然在停牌中,而在停牌前股价则经历多达27个跌停板,目前股价只有1.31元/股,总市值仅9.769亿元,流通市值则为4.1亿元。
而此前,就在6月28日晚间,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一项自律措施决定书,对时任申万宏源证券投行部员工周乐作出注销职业证书、三年不受理执业申请的纪律处分。《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这一项处罚决定书背后所涉及的则是周乐作为*ST百特承销商的申万宏源投行项目部员工为其海外项目造假提供便利,拍摄的现场尽调图片为不实图片,且成为监管部门定性*ST百特特重大财务造假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核查证据。
狼狈为奸合伙造假被揭穿
资料显示,江苏雅百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10月21日在盐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陆永。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金属屋面、墙面围护系统新材料的设计、研发等。
“*ST百特如此性质恶劣的项目造假、财务造假,恐怕退市是大概率事件。”7月1日,上海一位太阳能光伏行业分析师周峮(化名)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
在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决定书中,则“抽丝剥茧”的证实了申万宏源投行部员工周乐与上市公司之间狼狈为奸的一幕。
据决定书内容显示,申万宏源证券是*ST百特(当时公司名“雅百特”2016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的保荐机构,而周乐则是该项目的协办人、承揽人。
2016年3月,*ST百特发布定增方案称募集不超过10亿元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公司面临发展机遇期,主营业务持续快速发展,2016 年国内市场空间,将达到 100 亿元以上,且未来五年保持高速增长。而业务和利润主要来自巴基斯坦的一个地铁项目,雅百特在与巴基斯坦木尔坦市开展的城市快速公交专线项目实现收入超过2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21.8%。当年*ST百特发布的2015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达9.26亿元,净利润2.66亿元。
到了2016年9月,根据证监发行部要求,申万宏源证券周乐与金元证券、众华会计事务所、君泽君律师事务所等相关人员前往巴基斯坦对雅百特木尔坦项目进行现场走访。在走访过程中,周乐拍摄的“木尔坦项目照片”与后续中铁一局巴基斯坦分公司提供的《木尔坦公交专线情况说明》两相印证,上述周乐拍摄的“木尔坦项目照片”不是木尔坦公交专线的图片,而是伊斯兰堡公交专线站台的图片。
由此揭开了江苏雅百特这个带来不错收入的海外项目,乃是上市公司合伙券商投行一手打造的、子虚乌有的项目。
对此,记者也了解到,在6月28日证券业协会发布的决定书中明确指出,这张以伊斯兰堡公交车站照片冒充木尔坦项目现场核查照片,导致申万宏源出具的《关于江苏雅百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木尔坦地铁公交项目之专项核查报告》存在虚假陈述。周乐在非公开发行项目现场核查过程中弄虚作假,编造虚假信息,未做到诚实守信、勤勉尽责。
中国证券业协会决定对周乐给予注销执业证书(一般证券业务)、三年内不受理执业注册申请的纪律处分。同时,这项纪律处分录入协会证券业从业人员诚信信息管理系统和中国证监会诚信档案数据库。
惊动外交部出面澄清
*ST百特项目造假、财务造假已成铁板钉钉的事实。但是在当时,由于周乐拍摄照片的造假以及上市公司伪造相关投资文件的造假,还惊动外交部特地出来为此澄清。
《华夏时报》记者梳理资料了解到,2017年4月6日,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雅百特涉嫌信披违规等行为立案调查。雅百特于2015至2016年9月期间通过虚构海外工程项目、虚构国际国内贸易等手段,虚增营业收入约5.8亿元,虚增利润近2.6亿元,其中2015年虚增利润占公司当期利润总额约73%,2016年前三季度虚增利润20%。
在彼时证监会调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ST百特的走账公司和供应商都是空壳公司,木尔坦发展署和雅百特并没有任何经济关系及资金往来,当时该公司出具的有关巴基斯坦政要的信函、工程建设合同均系伪造。
2017年9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当日例行记者会上证实,经证监会联合巴基斯坦有关部门调查,该公司所出具的有关巴政要的信函系伪造,也尚未发现证据证明,雅百特同巴境内任何公司和个人有经济关系及资金往来。
此前央视媒体报道还显示,为了增加这场造假行为的真实感,*ST百特还与境外公司伪造虚假的建筑材料出口合同,将报关出口至安哥拉的货物运送至香港,然后通过第三方公司又把这批建材给运回来,以这种方式达到了一种虚构海外工程正在施工的假象。这种境内外业务空转的现象,实际上在2012年前后,贸易公司集中造假现象爆发的时候,被市场高度关注过。为造假雅百特动用了7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个公司走账,超过了100多个银行帐户进行资金划转。
27个跌停投资人无处可逃
7月2日,《华夏时报》记者查阅*ST百特股价发现,在上述案件被确立之后以及在深交所对这家公司启动强制退市机制之际,*ST百特停牌之前的股价经历多达27个跌停,从2017年4月6日证监会正式立案开始,雅百特股价从最高17.71元下跌至停牌前1.31元,跌幅超过90%,市值蒸发122亿元。停牌之后,该股还有3.5万投资人被深套其中。
值得关注的是,该起造假案也引发投资人索赔。2018年3月15日,上交所投服中心公开征集因雅百特虚假陈述受损的中小投资者,追究公司实控人陆永和雅百特的首要赔偿责任,有近600名投资人索赔总金额超过2000万元。
而*ST百特董事长陆永曾于2017年在公司官网上发表了一封《来自雅百特董事长陆永的公开致歉信》,称对于因此事而遭受投资损失的广大投资者,雅百特及公司管理层将积极商讨相关赔偿事宜。但是到了2018年,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开庭陈述上述案件索赔时,*ST百特却陈述称不应当承担赔付股民的责任和义务,不同意赔偿,也不予调解。
“上市公司九成是要退市的,我们可能无法获得赔偿,这只股票我投资了20万,就算是打了水漂,买个教训。”7月3日,*ST百特一位投资人王佳(化名)对《华夏时报》记者无奈的表示。
编辑:刘春燕 主编:陈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