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高压!刘士余之后 又一保险公司原董事长主动投案 正接受组织调查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敏 北京报道
在反腐败高压态势下,突然就掀起来一股高官主动投案风。
官方数据显示,中共十九大以来,全国共有2.7万名党员干部主动交代了违纪违法问题,5000余名党员干部主动投案。
继云南省委原书记秦光荣、河北省政协原副主席艾文礼、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王铁、原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之后,又有一党员干部主动投案。
5月24日18时,云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发布消息称,云南省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许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对于保险业内人士而言,许雷也并不陌生。2011年11月-2016年12月间,许雷曾担任诚泰财险董事长。
主动投案为几何?
公开资料显示,诚泰财险是唯一一家总部设在云南的全国性保险公司,于2011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而许雷正是诚泰财险的首任董事长,任职时间长达五年。
许雷的履历显示,其是湖南岳阳人,1966年10月生,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97年1月至2005年5月在云南建工集团工作。2005年5月至2007年8月,许雷任云南省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云南省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2007年8月至2009年7月,任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党委委员。
2007年8月至今,许雷任云南省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并在2011年11月至2016年3月,兼任诚泰财险董事长。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兼任诚泰财险党委书记、董事长,直到2016年12月19日,诚泰财险公告称,收到云南省国资委的任免通知,许雷不再兼任诚泰财险董事长、董事职务。
北京嘉润律师事务所原野律师告诉本报记者,主动投案并不必然导致减轻或从轻处罚,需要判断主动投案后是否如实供述犯罪事实、供述的犯罪事实是否已被办案机关掌握,以及是否有对他人犯罪线索的检举揭发,进而依法认定为“坦白”、“自首”及“立功”,一般而言,坦白、自首、立功属法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
原野进一步表示,主动投案后,投案人往往会供述一定内容的犯罪事实,进而产生省却办案机关侦查工作任务的效果。但对犯罪事实的认定除口供外,往往还需要其它证据予以佐证方可作为认定犯罪事实的依据。因此,主动投案即使存在一定的节约司法资源的效果,一般也仅仅是对先期侦查阶段犯罪线索筛查工作任务的简化。同时,鉴于不能排除投案人在投案前已与其他涉案人员、证人等相互串通,伪造、毁灭证据,进而避重就轻,希望以主动投案骗取轻微处罚的可能性,因此,对投案人的供述内容,侦查机关往往也是需要进行细致甄别。
地方政府的“宠儿”
虽然,许雷的主动投案不一定是因为诚泰财险,但诚泰财险的今天或多或少与许雷有关。
作为地方政府的“宠儿”,诚泰财险曾七年内三次增资扩股。
2015年1月份,诚泰财险完成首轮增资,注册资本由10亿元增至20亿元,引进新股东昆明产业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市国有资产管理营运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宇恒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股东数量增加至10家。
2016年12月份,诚泰财险完成第二轮增资,注册资本由20亿元进一步增至40亿元,引入新股东—昆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股东数量增加至11家,股东业务领域已涵盖至投融资、交通、航空、旅游、化工、房地产等多个行业领域。
2018年12月,诚泰财险完成第三轮增资,引入紫光集团,注册资本金增加至59.7亿元,股东数量增至12家。紫光集团以33%的持股比例成为诚泰财险第一大股东。
不过,该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均是云南地方企业且均为云南国资委或昆明国资委控股。分别是:云南省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3.4%)、昆明产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3.4%)、昆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3.4%)、昆明市国有资产管理营运有限责任公司(持股8.71%)。
而作为云南省本土保险公司,诚泰财险混改得到云南地方政府大力推动。
2018年1月份,《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22条措施的意见》(云政发〔2018〕5号)第十九条提及到,“完善混合所有制项目推介发布机制,再向社会集中推出一批混合所有制改革示范项目,重点推动省工业投资集团公司、诚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该工作明确由省国资委牵头,省财政厅等部门配合。
后于2018年7月份,在诚泰财险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干部大会上,云南省国资委表示,诚泰财险混改是省委、省政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促进国有企业转化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的重大举措。
净利下滑超7成
遗憾的是,虽然备受宠爱,但成立以来,诚泰财险的经营状况却不甚乐观。
根据诚泰财险官网信息,公司目前的经营区域有云南省、四川省、河南省、山西省、湖南省。
作为总部设在云南的本土保险公司,在当地财险公司保费规模排名中,竟屈居第八。来自云南监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1——12月,诚泰财险在当地财险公司的保费规模排在第八位,市场份额为2.3%。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5年——2018年,诚泰财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7.5亿元、9亿元、10.1亿元、11.9亿元。
虽然年原保费收入一直不足12亿元,但有赖于投资收益,诚泰财险在2015年扭亏为盈,2015年——2017年净利润分别为1528万元、3740万元、8744万元。
不过,2018年,该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至2389万元,下滑幅度超七成。72.68%。
2018年8月,诚泰保险副总经理李华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将加快全国布局,通过五年努力,争取实现全国省级机构不低于15家,实现年保费收入不低于80亿元,实现承保盈利、投资收益优于同业的良好业绩。”
从年保费收入不足12亿,如何跨越至不低于80亿,值得市场期待。
但就目前来看,于诚泰财险而言,当务之急恐怕不是规模的扩张。
从业务结构上来看,车险作为诚泰财险的第一大险种,近年来,一直承保亏损,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诚泰财险机动车商业险承保利润分别为-1.8亿元、-5904.94万元、-6325.13万元。
2018年该公司前五大险种更是全线亏损,从其年报披露的信息来看,2018年该公司排名前五的险种分别是,车险、意外伤害险、责任险、农险、企财险,其中,车险承保利润为-1.1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2月,诚泰财险还收到监管函。原保监会随机抽检了公司61个备案产品及相关材料,发现其中45个产品存在问题,问题数量合计73个,主要包括保险责任不清晰或存在歧义、条款规定与保险法相违背、条款要素不完备、产品属性分类不当、险种归属不当、命名不规范、免除或减轻保险人责任的条款未作明显标示、费率表内容不完备、保费计算公式错误、精算报告及可行性报告不完备、附加险未逐条备案等问题。
对此,监管函要求诚泰财险应立即停止使用问题产品,自监管函下发之日起三个月内,禁止公司备案新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农险产品除外),并且要对产品开发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自查整改,向监管部门报送整改报告。
责任编辑:冯樱子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