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的眼睛寻找生命的光明——曾令超作品研讨会在京举办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4-23 14:51:24

摘要:4月22日上午,在第24个世界读书日前夕,由中国盲文出版社、求真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曾令超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盲文图书馆召开。

用心灵的眼睛寻找生命的光明——曾令超作品研讨会在京举办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4月22日上午,在第24个世界读书日前夕,由中国盲文出版社、求真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曾令超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盲文图书馆召开。

曾令超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和全国自强模范。他原是湖南省新宁县法官,在1981年的一次见义勇为中双目失明。作为一个盲人,虽然他看不见,但切身感受到党和国家给予残疾人的无限温暖,写出了人间的真善美,歌颂了光明与正义。

他先后创作《一个女人的调动》《跋涉光明》《天平至上》《女儿河》《人生跋涉》等十三部作品,获得国家图书奖、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省市“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

在研讨会上,曾令超深情地说:“我负伤失明,在黑暗里生活近四十年,文学创作是我的情怀和寄托,我艰难跋涉摸索写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作品。因为看不见,我的创作道路异常艰难,但是我一直强忍地坚持着,有时圆珠笔的墨水没有了,我却全然不知,写出一叠草稿,要妻子誊抄谁也辨不清的‘天书’的文字,可妻一看,没一个字,纸上除了笔尖的划痕全是空白,我悲痛万状,无可奈何,只好又从起炉灶。我每写出一部作品,几乎耗尽体力,绞尽脑汁,真的是用命在拼。但我不敢有丝毫怠慢,我要对得起党的培养和恩泽!尽管我的能力十分有限,作品也达不到那么完美的高度和深度,但我始终在尽力追求,恳请大家赐教。”

与会专家围绕曾令超先生《人生跋涉》、《一个女人的调动》、《天平至上》和《女儿河》4部作品,纷纷从文学审美的角度各抒己见,认为他的作品真实生动,字里行间承载着感恩、惜爱、求美的“光明情结”,饱含着一位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充分展现了残疾人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精神境界,为整个社会树立了自强不息、感恩生命、追求理想的家国情怀。

在研讨会上,著名文学评论家曾镇南先生高度肯定了曾令超的创作历程和作品。他说:“曾令超在文学创作的探索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灵魂的触觉,使之愈加灵敏,愈加精锐。他正是秉持着内心的光明,倚仗心灵的视力,去看取并写出崎岖的世路和严峻的人生的,这是曾令超小说宝贵的、独特的、无可取代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来自曾令超家乡的代表、湖南省新宁县常务副县长李荣卫向大家展示了曾令超写作用的特殊工具:一个硬纸夹、一个塑料模板。曾令超就是在这个自制的模板中写出了400多万字的优秀作品。李荣卫说:“我零距离地感受了曾老师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执着精神,他藏在纸页之间所有穿透心田的痛苦与快乐,总是无声地散落于我的时光,使我的思想在不断领悟、更新中充实,精神在不断锤炼、砥砺中焕发、昂扬,宠辱两忘……”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在讲话中说,曾老师坚守高尚的艺术理想和高涨的创作热情,坚持正确的价值方向,不远离实际生活,从真实的、本原的情感出发,与众不同的落笔视角拓展了文学表现力,给了文学表达巨大的空间。他的作品让人感受到真情实感,充满着正能量,非常打动人。

中宣部出版局许正明副局长在讲话中说,我国现有视力残疾人1700多万,他们同样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曾令超老师就是追逐中国梦大军中的一员,曾老师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文学创作,颂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他的作品自始至终贯穿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彰显出满满的正能量。

鲁迅文学院副院长徐可就曾令超塑造的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进行了评价。他说,从作品中看得出曾老师人物塑造上的变化,而且变化非常大,从最开始的脸谱化、标签化到后来逐渐转向了丰满、丰富、多元、生动和鲜活。可以说这表现了曾老师在文学创作上不断的变化、不断的发展、不断的成熟、不断的进步。

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主任李一鸣认为,曾令超的创作是有根的创作,他的起点就是亲身观察生活,从现实出发,深入概括社会生活,努力揭示社会生活本像和内在本质,讲述人间真相,敞开丰富复杂的现实世界。这就是密切关注人类实践活动和社会现实,关切人类生存途径和精神成长,这样的现实感,不是虚幻的,不是飘拂的,是深入的,是有根的。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宣文部主任郭利群说,像曾令超老师这种平凡中的伟大,尤其值得传扬,曾令超老师用生命书写了有温度的作品,值得我们很好的去读,去传。

中国残联理事、中国盲人协会主席李庆忠由衷地表达了对曾令超老师的特别敬意。他说:“我们盲人群体中不乏自强不息的人物,但是曾令超老师身兼英雄人物和优秀作家,这两重身份都特别值得我尊敬。”

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上强调:“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古今中外,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自尊自立、奉献社会的奋斗事迹不胜枚举。残疾人完全有志向、有能力为人类社会作出重大贡献。他们身上的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

曾令超体现出的残疾作家努力展示人格尊严的顽强意志,令人动容。在今天的时代潮流中,我们应该大力弘扬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作品。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许正明,中国残联理事、中国盲人协会主席李庆忠,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主任李一鸣,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宣文部主任郭利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艺评论家曾镇南,鲁迅文学院副院长徐可,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梁瑞郴、水运宪,湖南省残联宣文部禹坤吾处长,邵阳市文联主席张千山、新宁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荣卫等20位专家与会研讨。研讨会由中国盲文出版社、求真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张伟主持。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