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名单呼之欲出 科创板“开门迎客”独角兽来了吗?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3-07 20:00:39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麻晓超 陈锋 两会报道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两会前科创板“开门迎客”。
3月2日零点2分,证监会新闻办率先在媒体群发出好消息:征求意见刚满一个月的科创板细则正式发布,即日起开放企业申报上市。
创业板当年首批上市的只有28家企业,科创板首批名单大概率也不会长。一个国内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是,想买的标的能不能首批上?
高调亮嗓
在科创板“门前”,陆续有新三板挂牌企业“高调亮嗓”。
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6日,已有三家新三板企业宣布“备战”科创板。它们分别是金达莱(830777.OC)、江苏北人(836084.OC)、大力电工(830965.OC)。
一个外界不得不问的问题是,这三家公司高调宣布“备战”科创板,是在打噱头,还是真有实力登陆科创板?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招商证券在一份研报里筛选了新三板企业中满足科创板上市标准的企业名单,但最终被筛选出的55家企业名单中,并没有金达莱、江苏北人、大力电工的名字。
不过,江苏北人相关负责人3月5日对外表示,公司符合登陆科创板的各项条件,正在准备相关材料,还没有向上交所提交材料。
江苏北人2月21日对外宣布“备战”科创板,其主营业务为提供与机器人相关的系统集成的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和服务包括汽车零部件焊接生产线、激光焊接系统、冲压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视觉生产线、机器人自动化装配和加工系统等。
《华夏时报》记者根据江苏北人2018年10月11日的一次增发情况计算,该公司截至当时总市值为11.88亿元。而根据wind数据,截至2019年3月6日,该公司市值约15.84亿元。
如此市值规模,或许可以勉强落入到科创板上市企业“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预计市值不低于15亿元”的财务指标要求。
但江苏北人所属行业以及核心技术水平,是否符合《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上市推荐指引》中规定的保荐机构优先推荐的范畴,还是个悬念。
大力电工可能也面临着所属行业以及核心技术水平是否在优先推荐之列的问题。
该公司2019年2月27日对外宣布“备战”科创板,其属于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是专业从事高压电动机软起动及电动机节能、无功补偿及与之相关的电气成套的整体解决方案和电力电子设备供应商。
此外,《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根据Wind数据,截至3月6日,大力电工市值约为3亿元,这低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中规定的最低10亿元的市值标准。
最新宣布“备战”科创板的金达莱,于3月4日对外公布了消息,是一家从事水环境治理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的综合服务商,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6日,其市值约为39.7亿元。
但《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根据Wind数据,39.7亿元的市值背后,是因为其股价在2019年经历了一轮快速上涨,近日交易价格在20元左右,而这轮上涨前,其股价一度低至8.77元。其股价快速上涨背后,有没有“猫腻”,是否存在短期虚高的现象?
独角兽来了?
招商证券在前述研报中,筛选了估值在20亿美元以上,并且还未上市的16家独角兽,预测它们有望第一批登陆科创板。
这16家企业分别是蚂蚁金服、阿里云、今日头条、菜鸟网络、饿了么、威马汽车、联影医疗、神州专车、腾讯云、金山云、奇点汽车、生物医疗领域的科信美德、智能硬件领域的柔宇科技,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必选科技、商汤科技、旷视科技。
其中,估值450亿美元、至今独立运营的今日头条被市场预测最有可能率先上市。不过,对于“是否准备上科创板”的问题,《华夏时报》记者从今日头条公关部获得的答复是“不实消息”。
一位接近今日头条的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最近确实被很多人问到今日头条上不上科创板,“(官方回复)一般说不实就真的是不实,也怕日后打脸”。
与之相比,背靠“大树”、估值33亿美元的腾讯云似乎“清净一些”。
在被问及“是不是有很多人问腾讯云上不上科创板”时,腾讯云一位内部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是“第一次听说”,没听到要上科创板的消息。
在招商证券研报中,关联方同样在港股上市的金山云估值略低于腾讯云,为21.2亿美元。
一位接近金山软件(03888.HK)的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金山系旗下某资产今年可能会单独上市,但具体是哪一项资产、会不会选择在科创板上市,目前还不清楚。
出行领域的神州专车被贴上了35亿美元估值的标签,有望成为首批登陆科创板的独角兽,同时,《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其母公司神州优车(838006.OC)也被招商证券筛选为55家符合科创板上市标准的新三板企业之一,整体市值约452.01亿元,收入98.56亿元,利润-3.01亿元。
《华夏时报》记者联系神州专车公关部,截至发稿时,未收到回复。
前述16家有望首批登陆科创板的名单中,最值得期待的或许是蚂蚁金服。这家阿里系巨无霸,自2011年支付宝被剥离阿里巴巴集团开始,一直都伴随着上市传闻,但时至今日仍未成真。
如今,蚂蚁金服旗下除了拥有支付宝,还有余额宝、招财宝、蚂蚁聚宝、网商银行、蚂蚁花呗、芝麻信用等业务板块。招商证券在研报中给出的估值为750亿美元。
对于蚂蚁金服上不上科创板一事,该公司公关部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不予置评。
在过去历次上市传闻中,蚂蚁金服的上市地点遍及港股、美股、A股。2014年,关联方阿里巴巴因港交所未给“同股不同权”开绿灯而远走美国上市,增加了蚂蚁金服也一同海外上市的猜测。如今科创板“横空出世”,如蚂蚁金服一样的独角兽们,是否多了国内上市的动力呢?
对此,独立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科创板上市的优势,一个在于把优质资源、核心资源留在国内市场,降低话语权丢失风险,同时也可以提升企业自我保护意识与风险防御能力;另一个则在于科创板属于国内资本市场制度改革与创新的试验田区,未来在交易制度改革中,将有可能带来较大的改革预期,提升市场机制的灵活性,增强企业回归意愿。”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也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相比赴海外上市,在科创板上市的最大优势就是政策支持,在科创板上市的科创企业可能会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目前不管是从中央到地方,还是从证监会到交易所,各级政府领导都非常重视,一些地方甚至还出台了对科创板上市的支持政策。”
“与此同时,赴海外上市的劣势则非常明显,例如纳斯达克对上市企业持续信披要求等要求较高,一般的企业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成本去适应。而在科创板,由于是新设板块,目前从监管到市场都不成熟,存在许多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缝隙’可以钻。”宋清辉称。
不过,郭施亮同时指出,在科创板上市的弊端之处,则是在于科创板属于探索阶段,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当前制度完善性和市场运行环境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至于科创板未来的估值与定价,仍然有待观察,海外成熟市场在这方面会具备一定的优势,更具有成熟治市经验。
中概股何时回归?
除了前述还未上市的独角兽,科创板门前还有另外一批特殊的“客人”:已在海外IPO的红筹企业。
2018年初,中国监管部门曾推出CDR政策,其意图之一就是引导已在海外上市的阿里、腾讯等回A股发行CDR,但最终无疾而终。如今科创板发行政策又将海外红筹发行CDR囊括在内。
港股、美股上市的高科技股会不会有足够动力回科创板上市,或者至少回来发个CDR?
对此,民生银行股票市场分析师李相栋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科创板主要解决的是国内中、小科创企业的融资、成长的问题,对于百度、阿里、京东、腾讯而言,它们可能不缺资金,凭借自身的信用和实力也完全可以在成熟市场完成融资,而且就自身发展阶段而言,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发展阶段,或者说由原来的高速发展阶段进入了现在的低速稳定阶段。
那么,对于那些尚在成长阶段的海外上市公司而言,是否有足够动力回归或者发行CDR呢?一位港股上市的高科技公司高层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当然有啦”。
宋清辉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海外上市的高科技股回归的主要动力,很可能是国内市场的高估值、高溢价。
李相栋也向《华夏时报》指出,近些年发生的中概股回归A股的案例中,回归的主要动力在于套利,在于两地市场的估值不一样,A股整体估值是要高很多的,尤其对同类型的科技企业。
“最近确实有媒体在打听我们回不回科创板,说我们各方面都挺符合科创板的,但目前还没听到内部谈论这事。”一家高科技行业的中概股公司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海外上市股暂不考虑回归或者发行CDR的顾虑会是什么呢?
郭施亮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海外上市企业不选择回归科创板,或许出于拓展海外市场,或专注于海外市场发展为主,其核心重心未必在国内市场,这与企业定位与发展战略思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性;也有可能是在等待国内资本市场的制度环境相对成熟后,再行择机回归。
此外,宋清辉还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一些在海外上市的大牌企业大部分都已经适应了国外资本市场的环境,熟悉了国外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他们中有一些可能会是因为回归“水土不服”等顾虑,而放弃不在科创板发CDR的机会。
编辑:严晖 主编:陈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