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牛集团闯关IPO背后: 家族成员持股超96% 曾参股金芒果小贷深陷诉讼泥潭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2-28 16:19:02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叶青 北京报道
当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公牛集团)冲刺IPO之际,记者通过企查查发现,其曾经投资的芒果小贷存在大量的法律诉讼案件。截至2019年2月27日,金芒果小贷涉及的法律诉讼多达301起,其中173起是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其他类型纠纷76起,借款合同纠纷50起,企业借贷纠纷2起。
事实上,自1995年创立以来,公牛集团生产的印有“公牛”品牌标志的开关插座走进了千家万户,经过数年的奋斗,这家靠卖开关插座起家的公司也加入了冲击IPO的队列。证监会网站显示,2018年底,公牛集团披露了招股书拟冲刺A股。
招股书显示,公牛集团拟向社会发行不超过6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不低于10%,募集48.866亿元,募集资金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的投资项目,包括插座Led灯生产基地的项目建设。
家族成员持股超96% 关联交易频繁引关注
据了解,1995年阮立平以两万元注册成立公牛集团,与阮氏家族开始创业。现如今,这家成立已有24年的老牌企业,家族氛围仍然比较浓厚。招股书显示,公牛集团两位创始人--阮立平、阮学平兄弟合计持有公牛集团95.876%的股份,二者持股比例相等。而阮立平、阮学平的姐妹阮亚平、阮小平、阮幼平通过凝晖投资持有0.754%的股份。阮氏五人合计持股96.63%,这个持股比例保证了即便上市之后,阮氏家族依然是绝对的控制人。
某券商人士表示,除了占据绝对控股比例外,公牛集团家族内的关联交易也非常引人关注。招股书显示,自2015年以来,与公牛集团存在关联关系的关联方就有12家公司,几乎全部为阮氏家族控股的企业,如阮立平与阮亚平控制的犇磊电器、阮立平与阮小平控制的超润电器、阮小平及其配偶厉国校控制的超诚电器等。
长久以来,经销商销售是公牛集团核心销售模式。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经销销售收入占公牛总体收入的比重在80%以上。公牛集团董事长阮立平妻子潘晓飞曾以个人名义直接参与到了公牛集团的经营中,2015——2017年及2018年一季度,潘晓飞向经销商提供借款期末借款余额分别为6342万元、6222.50万元、5783万元及619.45万元,总计金额高达1.9亿元。
此外,记者通过天眼查发现,潘晓飞的弟弟潘敏峰控制的杭州亮牛五金机电有限公司(下称亮牛五金)和杭州杭牛五金机电有限公司(下称杭牛五金)多年来位列公司前五大客户之列。2015年——2017年,公牛集团与亮牛五金、杭牛五金关联销售金额分别合计为3786.08万元、5203.04万元、7373.94万元。
2015年,潘敏峰与阮亚平的女儿虞岚分别为阮立平、阮学平代持星罗贸易各50%股权;
潘敏峰的配偶徐奕蓉与阮立平外甥女蔡梦淑分别也为阮立平、阮学平代持秋美贸易各50%股权。而公牛集团与星罗贸易、秋美贸易两家公司均存在原材料采购的关系。公牛集团为减少关联交易,于2017年8月分别以500万元收购了这两家公司。记者针对公司实控人股权集中等问题致电公牛集团并发去采访函,相关负责人的回复并未明确有何具体应对措施。
优势渐失 存货大增 小米成最大竞争对手
公开资料显示,公牛集团主营业务为以转换器、墙壁开关插座为核心的民用电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包括转换器、墙壁开关插座、LED照明、数码配件等,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等用电场合。有道是,“一招鲜,吃遍天。”
某券商专注家电行业分析师表示,长久以来,受益于较好的质量,公牛插座已经成为了细分子行业的龙头企业。公牛产品给人留下了“耐用”“质量好”的印象,能让消费者在想买插座时就会想到公牛插座,但如今这种优势已在逐渐丧失。在招股书中,公牛集团已将小米列为国内最重要的竞争对手。
上述分析师进一步指出,自2015年小米在市场上推出带有USB功能的插线板后,公牛插座等相关产品厂家,似乎是感受到了来自小米的市场竞争压力,随即跟进,转而拓展墙壁开关领域,甚至转型LED照明以及相关数码配件等领域。
不过,该分析师表示,由于这些行业普遍毛利率较低,并且作为这些行业的后来者,自然整体毛利率水平就会更低。数据显示,2015年到2018年一季度,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逐渐从四成水平下降到了三成左右,分别为41.63%、45.21%、37.79%和34.98%。
与此同时,更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公牛集团的存货一直大幅上升。2015年至2017年,公司存货金额分别为3.9亿元、4.61亿元、9.63亿元。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公牛集团存货金额高达8.48亿元,仅仅一个季度,公司的存货金额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对于存货量急速上升问题,某券商内部分析人士刘先生对记者表示,存货量上升,无疑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压力,库存积压过多会占用资金,而且折旧的产品在未来如果不适应市场或许需要打折处理。占用的资金在处理时会消耗净利润,产品持续积压就像“炸药包”一样,有吞噬公司净利润和现金流的风险。
高额利润购买理财产品 金芒果小贷涉及诉讼多达301起
公牛集团IPO募集48.866亿资金,用于产品升级、研发建设等领域。不过,记者统计发现,2018年以来,募集规模超过公牛且成功上市的企业只有四家,分别为工业富联(271.2亿)、迈瑞医药(59.34亿)、宁德时代(54亿)和华西证券(49亿)。
可以说,一旦公牛集团上市成功,募资规模也是巨无霸级别的。那么,公牛真的需要募集那么多钱吗?财务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及2018年1月至3月,公牛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4.59亿元、53.66亿元、72.4亿元和20.49亿元,净利润为10亿元、14.07亿元、12.85亿元和3.21亿元;2015年至2017年,公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净现金流分别高达10.8亿、17.7亿和11.6亿。
刘先生指出,虽然公牛现金流充裕,但并没有进行扩大再生产,而是悉数购买理财和进行投资。2015年至2017年,公牛集团投入理财产品和私募基金的资金分别高达13.58亿、18.63.亿和13.02亿。然而,招股书上却显示,本次公牛集团欲募资48.866亿元,用于扩充产能。在每年都有超10亿元闲置资金的情况下,公牛集团为什么还要募资那么多?
此外,记者从招股书了解到,除了主营业务,小贷业务等投资也是公牛集团的副业之一。报告期内,公牛集团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分别为4500万元、0万元、4500万元、0万元,均系对浙江慈溪金芒果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芒果小贷)的投资额的收回。
2012年,公牛集团出资9000万元投资金芒果小贷,持股30%。此后4年间,金芒果小贷多次减资,注册资本从最初3亿元降至8000万元,公牛集团的出资也降至2400万元。招股书显示,公牛集团实际控制人之一的阮立平担任金芒果小贷董事长。
企查查显示,截至2019年2月27日,金芒果小贷涉及的法律诉讼多达301起。2017年8月,公牛集团将持有的金芒果小贷30%股权,按出资额2400万元,全部转让给自己的控股股东宁波良机实业有限公司,以期从贷款纠纷的泥潭里脱身。
不过,企查查显示,宁波良机实业有限公司疑似实控人是阮立平,总股权比例为14.39%。
编辑:刘春燕 主编:陈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