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李剑阁:我国资本市场体制改革远未到位

作者:吴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2-16 18:21:55

摘要:他坦言,我国资本市场虽然拥有了与世界各国相比毫不逊色的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但体制改革远未到位。在产权保护、监管与市场的权力和责任边界的确定、法规体系的建立等方面,与发达资本市场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李剑阁:我国资本市场体制改革远未到位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敏 北京报道

12月16日,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在首届“清华金融科技峰会暨博士生论坛”上谈改革开放和金融科技两者的关系时表示,我国在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的大舞台上,虽然是后来者,但由于四十年来坚持改革开放,我们在金融科技的应用和革新上从未缺席,更未落伍。特别是近些年,在金融科技上我国一直处于第一梯队,遥遥领先于世界上的很多国家。今后的任务不仅要在金融科技方面继续紧跟甚至引领世界潮流,重要的是要在改革开放方面攻难克坚,打开新的局面。没有坚实的制度基础,炫丽的“金融科技”只能是一座不堪风雨的“沙塔”。

李剑阁表示,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风控和区块链等金融黑科技手段正在颠覆和重塑传统的金融生态。科学技术强力推动金融行业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全新的现象。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借助科学技术我国的金融业已经取得了跨越式的巨大发展。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国考察的时候,代表团的全部费用都是靠随身集中携带的大量美元现金。那时,中国没有旅行支票,也没有信用卡。1988年中国银行最先发行长城国际信用卡,但在境外只能以美元支付结算。2002年,中国“银联”成立。此后不久,中国居民就可以在境外使用信用卡,以当地币支付,以人民币结算了。这个历史性进步,固然有科技发展的因素,但国内改革深化和经济发展,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和外汇储备大幅增加是重要的体制基础和物质基础。”李剑阁说道:“中国不仅跨越了使用个人支票的阶段,现在在移动支付和减少纸币流通方面也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这不完全是单纯的金融科技进步,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放手发展了民营经济,大胆进行了以支付体制以致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

在谈到资本市场时,李剑阁表示,我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建立股票市场。经过短暂的探索,借鉴和学习了NASTAQ的经验,同时搭上了科技发展的快速列车,迅速形成了无纸化、计算机自动撮合和远程交易为特征的现代交易所模式,一直到此后十多年,纽约交易所的股票交易还保留着“递条子、打手势、靠嗓子”的传统交易大厅。可见,拥有最先进科技的美国,并没有在所有方面都能引领全球金融市场的变革。与美国一样,如何突破“路径依赖”和“利益固化”的障碍,是各国金融科技发展的一个课题。

他坦言,我国资本市场虽然拥有了与世界各国相比毫不逊色的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但体制改革远未到位。在产权保护、监管与市场的权力和责任边界的确定、法规体系的建立等方面,与发达资本市场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李剑阁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不必然带来金融科技和金融体制的进步。世界上有不少科技相当发达的国家,由于金融理念、监管体制比较僵化保守,所以他们并没有建立起与科技水平相称的金融设施,这些国家的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都难以置信的落后,金融科技更是无从谈起。这进一步证明了“制度高于技术”的道理。

他强调,发展金融科技要有制度改革的配合。首先必须建立宽严适度,可以容错纠错的监管体制。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于2015年正式发布的《监管沙箱》指引文件。在英国推出《监管沙箱》指引文件以后,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也陆续进行了相应的测试。

李剑阁称,金融与科技的恰当结合,不仅能够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也会对金融体系带来重要的变革。金融科技使得客户群体、赢利模式不断发生变化,而金融的专业性、综合性、复杂性、风险性也会随之变化。在我国现有的法规体系下,如何建立适应时代,鼓励创新,既能容错,又能纠错的监管体制是一个重大课题。

责任编辑:吴丽华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