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双十一”后投诉量同比激增27.81% 对“新消法”了解甚少导致消费者维权难

作者:吴丽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1-26 21:20:47

摘要:据了解,2018年“双十一”销量再攀新高,但各类消费维权事件屡见不鲜。据消费保投诉数据显示,11月12日至11月18日,仅7天时间,该平台共接到有关“双十一”消费类投诉近5000件。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丽华 北京报道

“双十一”刚刚落下帷幕,热衷于买买买的你消费了多少金额?“剁手”后是否在懊悔中?

据了解,2018年“双十一”销量再攀新高,但各类消费维权事件屡见不鲜。据消费保投诉数据显示,11月12日至11月18日,仅7天时间,该平台共接到有关“双十一”消费类投诉近5000件。

近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又发布了2018年“双十一”网购消费投诉与体验报告。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网购用户有效投诉量同比增加27.81%。

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朱剑桥表示,网络购物领域存在很多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与消费者不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新消法”),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以及经营者不能完全了解和贯彻“新消法”关系密切。

“新消法”早在2014年3月15日已实施,内容涉及面广,对个人信息保护、网络购物、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等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热点问题作了明确规定。但记者在网络调查和实地走访中,发现知道上述条款的人并不多,擅于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消费者,更是寥寥无几。

事实上,在网络消费特别是大型购物节期间,先提价再降价,搞虚假促销;设置霸王条款,规定最低消费,订金变定金;接了订单,却迟迟不发货;收到商品,却发现和店铺展示的商品大相径庭;商品有问题,留下差评却被商家辱骂,甚至隐私遭泄露,被肆意报复。

每年的“双十一”,商家的虚假促销“手段”屡试不爽,前些年损害的仅仅是消费者利益,但近两年,不少同行表示已经受到牵连,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被打乱后,销量已经大不如前。

为了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让学法、懂法、用法贯穿到日常生活当中,唤起社会各界对消费维权的重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司指导,中国电子商会主办,华夏银行冠名,消费保及《消费电子》杂志社承办的“2018-2019华夏银行杯全民普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答题赢大奖”活动11月26日在北京启动。

活动承办方介绍,本次活动将采用线上预赛与线下决赛方式,其中线上预赛还包括现金场与奖品场两种形式。现金场单场奖金高达万元,奖品场有iPhone XS Max手机大奖及其它新潮产品,线上预赛阶段将通过周冠军及总经验值筛选出20名参赛者进入决赛,并将由承办方出资赴北京参加由著名主持人蒋昌建主持的线下终极决赛,现场赢取巨额奖金。

“双十二”即将到来,2019年元旦、春节还会带火一波节日消费的热潮,活动承办方最后表示,知识竞赛选择在年末上线为的就是让普法教育真正和消费者的线上线下购物联系在一起,发挥出法律的更大价值。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