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登新:中国私人养老金仅有1.3万亿,储备规模不及GDP的2%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养老是每个人都绕不开的话题,可是,单靠基本养老保险足以养老么?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出席国际养老金监督官组织全球养老金论坛讲话时透露,2017年受托管理企业年金资产达到了6246亿元。在个人养老金领域,积极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已为人民群众养老、健康积累了长期储备金近9万亿元。
不过,这9万亿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私人养老储备。
“这是养老金储备的总规模,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2万多亿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二是4万多亿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三是1.3万亿的年金。”11月15日,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董登新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私人养老金储备主要指的是养老保险制度的二、三支柱,第二支柱的年金部分规模很小,第三支柱的养老目标基金虽然已经开卖,但也只有很小的规模,同时,虽然国家在政策上给予购买养老保险产品个人的税收优惠,但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还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
就此,董登新坦言,我国14亿人口的私人养老金储备几乎是个“空白项”。
单靠基本养老保险不“保险”
衡量一个劳动者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水平,其中的一个主要指标就是看个人养老保险替代率,也就是一个人退休后领到的养老金与退休前工资的占比,这个占比越高说明保障水平相对越高。
多年来,我国的企业人员的平均退休金的年均涨幅基本与城镇职工的工资涨幅相符,为此,养老金的替代率能维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66%左右),然而,随着老年抚养比逐年的上升,我国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已处于下降通道。
即便如此,绝大部分的养老金替代率依然来自于第一支柱。
此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曾公布了一组数据:“总体上看,三大支柱在养老保障体制构成比例上是失衡的,其中第一支柱大概占养老金总量的78%,第二支柱占总量的18%,而第三支柱只占4%。”
而相对较成熟的养老保障体系,三大养老支柱所占比例通常为5:3:2或者4:3:3。
“我国的第一支柱缴费负担过重,第二支柱覆盖面太小,第三支柱刚刚起步,是一个比较薄弱的支柱。”董登新表示,将家庭理财直接与养老挂钩,并将养老作为个人或家庭理财的最高目标,只有这样的一种理财规划或投资动机,才能让家庭理财更长远、更理性、更从容、更快乐。
众所周知,美国政府是世界最大的赤字政府,美国人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透支消费者,一人数卡(信用卡)在手,刷遍全球无忧愁,美国老百姓不囤房、不炒房,存款也不多,在美国股市的交易额中,散户仅占10%略多,然而,美国3亿人口却拥有高达28万亿美元的私人养老金储备(不含社保),远超其GDP规模。
“在美国家庭金融资产中,养老金储备所占比重高达35%。相比之下,我国13亿人口却仅有1万多亿人民币的私人养老金储备(不含社保),远不及我国80多万亿GDP规模的百分之二。”董登新表示,虽然我国已经“解决温饱”问题,但社会的浮澡与急功近利、赚快钱与一夜暴富的梦想,仍是每一个家庭难舍的追求,而长达二、三十年规划的“养老储蓄”与“养老投资”却仍不在家庭理财的考虑范围。
家庭理财观亟待全面转型升级
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风口,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下,在2020年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我们的人口老龄化也正在加速,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2.4亿,将养老储蓄与养老投资的理念纳入家庭理财观尤其迫切。
就此,董登新表示,改变家庭理财观,强化国民养老保障意识,路径很清晰,首先,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应大幅降低缴费率及替代率,并尽快实现“全国统筹”,由中央统一征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用,并由中央统一发放全国退休人员养老金,由中央政府直接负责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统收统支”。其次,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必须全面归位,它应该像职业年金一样强制实现“全员覆盖”,这是雇主应尽的社会责任,不可推脱。企业年金不同于普通的“税费”,不得随意减免,它是企业的刚性成本,不可退让。
最后,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产品要做到大开发、大繁荣。由于第一、二支柱养老金带有很强的“批发”属性,因此,政策营销成本低、效果较好,但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产品则带有很强的“零售”特征,其产品营销主要依赖于“一对一”宣传和游说,因此,个人养老金产品能否赢得市场和老百姓认可,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金融机构的产品研发与宣传推广,并让投资者理解并接受这一长期投资产品;二是长期投资绩效才是无声的广告和实力,任何个人养老金产品,只要有着稳健适度的长期收益率,就一定可以赢利家庭或个人的信任,也才能吸引并留住家庭个人的长期养老储蓄与养老投资。否则,个人养老金产品市场就可能无法做大做强。
可以想像,当14亿人口的养老储蓄形成一定规模后,它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将是不可估量的。
在董登新看来,首先,公募基金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根据美国的经验,私人养老金的一半是用来购买公募基金的,因为只有公募基金才是真正的“投资专家”;其次,庞大的私人养老金及其支撑下的公募基金,将会成为A股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而且是长期机构投资者,再加上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不断吸引成熟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这将极大地助推A股市场的机构化、国际化进程,并为我们的投资者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慢牛”、“长牛”。实际上,这样的投资环境,恰恰是对投资者的最好保护,这才是投资者最大的幸福。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