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三季度营收178亿元 唯品会连续24季度盈利 特卖中心战略逆势增长

作者:张 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1-15 10:51:59

摘要:北京时间11月15日凌晨,唯品会披露了其未经审计的2018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唯品会三季度净营收同比增长16.4%,订单数同比增长29%。

三季度营收178亿元 唯品会连续24季度盈利 特卖中心战略逆势增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杰 北京报道

率先开创特卖这一独特商业模式的唯品会(vip.com,NYSE:VIPS),虽线上红利殆尽时,客户增长逆势稳固,单客价值持续提升。

北京时间11月15日凌晨,唯品会披露了其未经审计的2018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唯品会三季度净营收同比增长16.4%,订单数同比增长29%。唯品会当季净营收178亿元人民币(约合26亿美元),较分析师预估高出3.2%,同比增长16.4%,连续24季度盈利。按照非通用会计准则,唯品会归属股东净利润为5.008亿元人民币(约合7290万美元)。

唯品会图1.jpg

“新消费趋势下,各层级市场变化明显,唯一不变的是消费者对‘好货不贵’的需求。唯品会坚定不移做特卖,就是要面向广普人群做真正的品牌特卖,”唯品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亚表示,“我们正利用自身优势,布局多层次、系统化的特卖产品矩阵,为供需两端持续赋能。”

得益于“特卖”战略回归和自营服饰穿戴品类的稳固优势。当季唯品会订单数达到9570万,同比增长29%。活跃用户数实现11%的增长,客群购买力、用户粘性等数据稳步提升,用户复购率达85%,复购客户订单占比达96%。截止2018年9月30日,唯品会超级VIP会员数达到230万,环比增长21%。

第三季度,唯品会与腾讯、京东的战略合作成效显著,向唯品会日均贡献新客达22%。微信钱包的新客数在微信端占比45%,10月日均UV比年初数据增加三倍。此外,唯品会小程序累计访客已超1.4亿,社交生态发力明显。

沈亚表示,在2018年第三季度,唯品会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11%,呈现健康的增长趋势。其次,人均消费额的持续上升,体现了我们运营实力和执行能力。唯品会专注于好货战略,希望持续加深我们在特卖领域的优势。”

“在第三季度,唯品会人均消费额同比增长5%,得益于人均订单量的强势增长。我们会继续深耕好货战略,这将给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唯品会首席财务官杨东皓表示。

对此,唯品会在货品、性价比、客群、渠道、运营等多个维度都进行了升级。作为以服饰穿戴为核心品类的电商平台,唯品会的核心优势在于对货品的把控力。通过其国内电商中最大规模买手团队的采买、优质SKU的挑选、系统性的库存管理能力、对高性价比货品的自营等全链条差异化运作,实现以货找人。

货品升级的同时,唯品会还以“裸价”策略推动性价比升级。以今年11.11大促为例,唯品会主打“无套路”一价到底,不凑单不满减、一口价,大促开售24小时订单量超过千万单。

渠道层面,唯品会围绕“特卖”布局多层次的货品消化渠道“唯品快抢”、“最后疯抢”等王牌栏目对业绩增速助力明显。“唯品快抢”专注单品特卖,7月来,单品日销售额超百万元的商品比比皆是,10月销售额较8月增长近50%。

“最后疯抢”主打穿戴类品牌组货,99%的商品3折封顶。栏目于8月13日上线后增速显著,10月销售额已经比9月翻番,并有效拉升用户活跃度、回访率、回购率,在拉动整站消费的同时推动唯品会ARPU值增长。

运营层面,唯品会希望为消费者构建纯粹的购物场景。唯品会APP的全新版(含小程序)已于10月31日全量同步。新版APP充分发挥特卖精髓,突出特卖频道板块的同时,实现客群个性化推荐、差异化搜索的精准对位,营造特卖感,重唤用户心智。

据国家统计局10月数据,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下滑至6.5%,创十年以来新低,整体经济形势、消费力疲软。与此同时,各层级消费市场差异明显,一二线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维持在个位数区间,而三四线城市社零增速仍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因此,一方面是消费者支出品类宽度增加,人们的消费观、购物选择愈加理性。另一方面,电商下沉也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高性价比的品牌商品。而特卖,正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匹配最广普人群的电商业态。

全球化监测和数据分析公司尼尔森的数据显示,2017年四五线城市电商渗透增长高达10%-15%,远高于一二线城市增幅。唯品会多年来已形成广泛深入的品牌认知,特别是对下沉市场而言,伴随着电商渗透率的提升,人们的消费行为将逐渐由传统渠道转向线上,唯品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特卖”新蓝海。

“特卖作为电商行业内独特的商业模式,以解决消费者核心需求为要义,在经济下行环境中更显抗周期优势。” 唯品会首席财务官杨东皓表示。

责任编辑:黄兴利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