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暴跌拖累亚太股市下行 A股一枝独秀创业板大涨1.7%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帅可聪 刘春燕 北京报道
隔夜美股再度暴跌之际,A股终于走出一波独立上涨行情。
受累于美股大跌影响,今日亚太股市早盘全线走低,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股市接连重挫。唯独A股低开高走逆势大涨,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涨0.93%,报2654.88点;深证成指涨1.68%,报7963.66点;创业板指涨1.7%,报1392.05点。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A股市场估值已经处于偏低水平,与美股牛市高位相比并不在一个水平,美股暴跌所能造成的影响有限。在近期政策频出利好的情况下,市场风险偏好短期已有所回升,不过市场风格轮换过快,反弹的持续性仍有待观察。
美国股市又遭血洗 苹果高盛惨不忍睹
美股周一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跌602.12点或2.32%,报25387.18点;标普500指数跌54.79点或1.97%,报2726.22点;纳指跌206.03点或2.78%,报7200.87点。用以衡量市场恐慌程度的VIX恐慌指数周一飙升17.8%,报20.45。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此次美股暴跌的原因包括美元走强、民主党重掌众议院、特朗普汽车关税政策等多重忧虑。
洲际交易所(ICE)美元指数周一上涨0.6%至97.43,创下了17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美联储在上周的政策声明中暗示,该行将在12月份再度加息,并预计在明年也将继续调升基准利率。自2015年12月在接近零利率水平的位置启动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美联储已经加息8次。
“在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的盈利中,大约40%的盈利都来自于美国以外的市场,这个事实对股市来说可能会是一种挑战。”道富全球咨询公司(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的首席投资策略师迈克尔-阿罗内(Michael Arone)表示,“随着美元走强,企业盈利将会面临风险。”
在美股周一的暴跌中,苹果与高盛股价大跌成为了市场焦点。苹果公司股价周一暴跌逾5%,市值一天蒸发近500亿美元。包括摩根大通Samik Chatterjee在内的多位分析师表示, iPhone将面临需求下滑的潜在风险。Chatterjee本月已第二次下调苹果目标价,从270美元降至266美元。苹果供应商股价也受此消息影响集体重挫。
高盛股价周一暴跌逾7%,投资者担忧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1MDB)丑闻对高盛集团造成的潜在监管影响。马来西亚财长Lim Guan Eng周一稍早表示,对于高盛经手1MDB几十亿美元的问题交易,马来西亚将寻求高盛退还所有交易收费。美国司法部此前的调查结果显示,高盛通过三个项目为1MDB筹集了高达65亿美元的资金,从中赚取约6亿美元,筹资期间超过27亿美元被用来向马来西亚政府官员行贿。
A股市场一枝独秀 再现百股涨停
受累于美股暴跌影响,今日亚太主要股市接连重挫。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股市直至收盘亦未能挽回跌势。日本日经225指数最终收跌2.1%,报21810.52点。韩国首尔综指最终收跌0.44%,报2071.23点。澳大利亚S&P/ASX200指数最终收跌1.8%,报5834.2点。
A股市场则在今日大幅低开后逐步收复失地,午后强势上攻,可谓一枝独秀。在A股带动下,港股市场也在早盘大跌的情况下企稳回升,香港恒生指数最终收涨近0.5%。
从今日A股盘面上来看,文体传媒、非银金融、酒及饮料、券商等板块涨幅居前。两市逾8成个股上涨,涨停个股多达140余只。其中,壳资源概念股受到游资追捧爆炒,恒立实业盘中再度强势涨停,至此该股在十四个交易日中已经收获十三个涨停,自10月19日开启反弹以来,恒立实业累计涨幅已经高达282%。
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A股的反弹得益于近期政策面频出利好。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美股和A股的走势关联度并不高,美股处于高位回落,A股则是在探底回升,两个市场的位置也不同,因此美国大跌对于A股影响是短期的。近期政策利好频繁出台,万亿减负计划、千亿纾困基金、多地驰援民企政策集中落地等等,多种因素支持A股反弹。
“A股市场的估值本就已经严重低估,和美股十年牛市的高位没法比,并不在一个水平位置上”,一位券商分析人士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不可能一直跟跌,而且最近出台很多政策,稳定市场信心”。
不过,一些分析人士也指出,政策暖风频吹,让市场风险偏好短期有所回升,但A股反弹的持续性仍然有待观察。
“关键是风格”,一家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对《华夏时报》记者直言,“市场妖股横行,从盘面上看就很明显,比如昨天拉的股票今天就跌落下来,风格轮换得特别快。这样的话,反弹持续性是存疑的”。
巨丰投顾在今日的策略分析中也指出,创投、壳资源等题材概念股连续表现,而大幅炒作背后,是市场信心的提升和资金的活跃。但与此同时,很多个股连续大涨后已经不具备较高的安全边际,要时刻谨防这些强势股的拉高出货,“一定要注意短期题材股的最后疯狂”。
编辑:刘春燕 主编:陈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