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超万起风险信息缠身 中银消费金融再收央行罚单

作者:刘陈希婷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0-18 17:13:00

摘要:中银消费金融再收央行罚单。10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公布的一则行政处罚信息显示,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银消费金融”)因违反相关规定,收到10万元罚单。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陈希婷 北京报道

中银消费金融再收央行罚单。

10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公布的一则行政处罚信息显示,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银消费金融”)因违反相关规定,收到10万元罚单。

具体来看,中银消费金融违法行为类型为“违反《征信业管理条例》”,行政处罚内容为“处人民币10万元罚款”,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日期为2018年10月10日。

实际上,中银消费金融作为持有牌照的金融机构,有告知义务、事前审查义务,并且要有完善的文书签署和完善征信资料的留存。有业内人士分析,此次中银消费金融挨罚或是因为其未经用户授权,查询了用户人行征信,遭遇客户投诉,监管机构查证后确认属实。

记者注意到,这已是中银消费金融年内第二次被罚。今年5月,中银消费金融就曾收到上海银监局的罚单。

上海银监局公布的处罚书显示,2016年7月,中银消费金融在办理部分贷款时,存在以贷收费的行为。上海银监局认定该行为违反了《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十六条第二款,决定处以警告,并罚没合计人民币138.68万元。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今年以来消费金融业内最大罚单。

公开资料显示,中银消费金融成立于2010年6月,是经中国银监会获准建立的全国首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是中国银行的附属机构,也是上海第一家消费金融公司。其大股东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认缴出资额为3.56亿元,持股比例为40.02%。此外,其股东还有百联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北京红杉盛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博德创新投资有限公司。

目前,中银消费金融主要业务包括个人信用贷、商户专享贷(包括教育、装修、租房等场景),以及互联网贷款(包括中银消费钱包、新易贷-为贷款等产品)。

财报显示,2017年度中银消费金融营业收入为40.05亿元,同比增长70.65%。净利润为13.75亿元,同比增长157.78%。凭借良好的表现,中银消费金融也在去年一举超过捷信消费金融,成为我国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最赚钱企业。

不过,在净利润快速增长的同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也开始显露隐忧。公司负责从2014年末的约64亿元,增长至2017年末的约398亿元。

除此之外,中银消费金融如今所面临的风险也不可小觑。据天眼查显示,目前其涉及的开庭公告达5094起,法律诉讼达6274起,法院公告达3271起。所有风险信息合计起来近15000起。

事实上,针对国内消费金融领域的发展不合规问题,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加强查处力度。中国银保监会非银部主任毛宛苑指出:“下一步,消费金融公司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遵循金融发展规律,把握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通过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发展动力,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