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北京银行文化金融贷款增速超两成 市场份额始终居北京市首位

作者:王兆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9-28 18:52:07

摘要: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北京银行将自身“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市场定位与北京市全国“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定位紧密结合,用智慧与创新描绘文化金融的梦想蓝图。

北京银行文化金融贷款增速超两成    市场份额始终居北京市首位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兆寰 北京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北京市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定位,带给了首都文化产业新的发展驱动力。

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北京银行将自身“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市场定位与北京市全国“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定位紧密结合,用智慧与创新描绘文化金融的梦想蓝图。

从首家将文化金融提升至战略定位,到首家针对文化创意企业推出专属产品“创意贷”;从首家创新版权质押打包贷款模式,到首家探索推出普惠文创产品“文创普惠贷”,过去十几年来,作为银行业中最先提出“文化金融”服务理念的先行者,北京银行积极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通过产品创新、模式优化、机制变革等方式,创造了诸多令人瞩目的行业第一。

同时,北京银行市场份额始终位居北京市榜首,在中国银行业推出产品最早、小微贷款最多、支持项目最全,见证并推动了中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光荣征程,是中国文化金融领域当之无愧的先行者、排头兵。

截至2018年6月末,北京银行文化金融贷款余额694亿元,较年初增加126亿元,增速22%,支持5000余户文创企业实现长足发展。

前瞻性思考

北京银行与文化金融的故事,要从12年前的一篇理论文章讲起。2006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将是以体制改革和落实政策为突破口,加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把北京建成文艺演出、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动漫和互联网游戏、文化会展和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

北京银行前瞻性的预见到,“文化创意产业将是北京未来的发展重点,是产业发展的新亮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文化创意产业是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经过充分调研、广泛学习、深入论证,北京银行率先向北京市委市政府递交《构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课题。这篇刊发在《北京调研》2006年第10期上的理论文章,从“文化创意产业本身的特点使融资面临诸多问题”、“借鉴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和“全方位构建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三个部分进行深入探讨和论述。同时,北京银行也提出了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以今天的眼光看,北京银行十几年前提出的这些前瞻思考,依然具有非常强的创新性、科学性、针对性。

这是北京银行认识文化金融的起点,也是北京银行支持文化产业的开端。北京银行在金融支持文化产业领域率先迈出的第一步,迅速带动整个北京文化金融产业的大发展。

率先涉足文创金融机构

与此同时,北京银行是在国内率先涉足文化创意产业的金融机构。参与文化部“部行合作”,推动投融资服务平台与“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建设以及“文化金融创新试点”工作,成立了全国首家文创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打造了一批文化创意专营支行。

同时,针对文化小微企业“轻资产、弱担保”难题,创新以版权作为核心质物,采取灵活的质押组合担保方式,推出“创意贷”,开创国内金融业无专业担保公司担保的“版权质押”贷款第一单,并主承销了国内首只文化创意中小企业集合票据。

据了解,北京银行相继与北京市文资办、市文化局、市广电局、首都文化产业协会等部门搭建合作平台,并通过政府补贴资金匹配,支持更多文创企业发展。与动漫协会、演艺协会等签订合作协议,借助行业服务协会,共同设计针对文创产业细分行业的具体融资方案。

随着“文化IP”概念的兴起,2017年10月,北京银行创新设立文创金融事业总部、文创专营支行,正式发布IP产业链文化金融服务方案,由此掀开了北京银行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新篇章。

此外,北京银行进一步为小微文创企业量身打造“文租贷”合作方案,推出“雍和印象”品牌;截至2018年6月末,文化金融贷款余额694亿元,较年初增加126亿元,增速22%,市场份额始终位居北京市首位。支持5000余户文创企业实现长足发展,为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以及《战狼2》、《红海行动》等优秀影视作品提供金融支持,为文化金融合作提供多项经典范例。

其中,北京银行是《十八洞村》《战狼2》《建军大业》《湄公河行动》《智取威虎山》《热血尖兵》《红海行动》等影视作品的部分出品方、发行方共同的金融支持者。

开启文化金融创新之路

作为在中国银行业率先将支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重要市场定位的中小银行,北京银行用艰辛的探索、持续的创新、严格的风险防控机制,打造了特色鲜明的“文化金融”品牌,开辟出宝贵的文化金融创新之路。

2008年5月,北京银行、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成功举行。北京银行以电视剧电影版权质押方式为华谊兄弟提供1亿元打包贷款,用于拍摄《兵圣》《望族》《我的团长我的团》等华谊兄弟制作的14部电视剧。这是国内首家以版权质押方式推出影视剧打包贷款的经典案例,开创国内版权质押创新先河。

在今年被称为“史上竞争最激烈”的春节档上,一部原本被认为题材不太适合春节,且没有流量明星担纲的《红海行动》上映13天票房已经突破24亿元,成功实现逆袭。北京银行为投资方博纳影业提供1.8亿元贷款支持,保障了影片拍摄制作期间后顾无忧。

如今市值已超150亿元的博纳影业,也在创业初期即与北京银行开展合作。不过,当时的博纳影业总资产不足百万元,这也是10余年前绝大多数文创企业共同的处境。

北京银行从博纳影业的作品中,感受到了时代脉搏的强劲律动和令人神往的“正能量”,于是,勇敢而又谨慎地回应了博纳影业的融资需求。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北京银行成功为博纳影业发放贷款,双方10余年的合作也由此展开。

让梦想照进现实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与黄杉木店路交叉口西北角,高楼掩映之间,有一些低层的红墙建筑。这里曾是北京铜牛京纺物资公司的库房,3年前,作为老国企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试点项目,它依托原有库房高度加以改造装修,引入了电影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如今已形成涵盖剧本创作、电影投资、制作及发行等服务的全产业链电影产业集群——铜牛电影产业园。

在产业园负责人刘国宁的设想中,铜牛电影产业园是一个电影产业的小社区,一个“足不出园”便可孵化一部电影的资源宝地,一个帮助电影人梦想照进现实的平台。前进的路上,他由衷地感谢北京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电影梦“打光”。

刘国宁本人是编剧、导演、制片人,其他几个合伙人也是演员、导演、编剧等电影从业者, 他们的很大优势,就是可以将之前的资源进行整合。“当然也有个私心”,刘国宁开玩笑地说,“也希望运营电影产业园的过程中,能继续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想。”

对于这个定位,他们不是没有动摇过。当初园区改造升级需要大量资金,入园企业的预付房租是资金来源之一。当非电影领域的企业慕名而来并且表示可以立即交钱时,这对一度捉襟见肘的产业园来说, 是个很大的诱惑:拿到钱,就能缓解燃眉之急。

不过,他们最终还是坚持了最初的定位:入驻的企业必须和电影上下游产业链相关。据刘国宁介绍,招商时他们严格按照电影产业链模型进行遴选,每个产业环节都要覆盖。为了避免同质化,同一个产业环节原则上不超过3家企业,从而使企业的业务形成上下游互补的互动合作,而不是同业间恶性竞争。

如今,园区已有50多家企业入驻,涵盖电影前期策划、投资、制作等各个环节,“足不出园” 就可完成一部电影。

2016 年,产业园联合园内影视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主旋律电影产业联盟”,这是国内首个以主旋律电影为主题的电影产业联盟。2017 年 3 月,产业园又成立了“明星义工”分会,旨在借助明星的社会影响力,号召更多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事实上,无论是产业园运营方还是入驻企业,让梦想照进现实,都离不开资金。北京银行与产业园的接触,开启了银行、产业园、入园企业“多赢”的合作之门。

据悉,在北京银行朝阳路支行举办的一次活动上,客户经理陈诚得知铜牛电影产业园有资金需求,第二天,她就在行领导的带领下拜访园区,了解了企业具体需求,随后开始进行贷前调查、 撰写报告、接洽担保公司、审批,支行上下分几路同时操作、密切配合,短短几天就为产业园申请到 1000 万元的流动贷款。

北京银行专业而高效的服务得到了产业园的认可,“在合作中也了解到,北京银行在文创领域有丰富经验,”刘国宁说,当他们了解到园区内企业有资金需求时,也会第一时间推荐北京银行。

在园区的牵头组织下,北京银行为入园企业进行了一场宣讲,除了介绍北京银行在文创领域的产品和优势,还将朝阳区文创信用促进会的相关优惠政策进行了及时传达。

由于文创类企业具有轻资产的特点,北京银行丰富的产品和服务非常贴近企业需求,受到了企业的关注。其中,一家影视公司通过这场银企对接会,在北京银行申请到了100万元的贷款。

“金额虽然不大,但北京银行为企业传递了这样一种理念:有信贷记录并有良好的履约记录,有利于企业以后贷款以及向资本市场迈进。”刘国宁说,在支持文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北京银行提供了资金支持,也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最新的政策信息。

编辑:刘春燕 主编:陈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