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大放血危机蔓延 印度或成最大的“灰犀牛”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叶青 北京报道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正当美股经历历史最长牛市之际,新兴市场却“此跌绵绵无绝期”。
9月5日,追踪将近800家新兴市场最大企业个股的FTSE新兴市场指数跌入技术性熊市;MSCI新兴市场货币指数跌0.2%,跌至16个月来最低点,墨西哥比索、印度卢比汇率再破新低,印尼盾徘徊在20年低位附近。
当日,新兴市场再遭血洗。股市方面,亚洲交易时段印尼股市大跌4.45%,创两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股指也跌至2个月新低;新加坡股市下滑1.29%至3169.09点,为2017年4月来最低;韩国首尔综指收跌1%。在汇率方面,印度卢比跌至历史最低点,南非兰特刷新两年新低。继土耳其、阿根廷等国之后,本币贬值风潮正向多个新兴经济体蔓延。
印度尼西亚、印度、南非等多国货币汇率近日连续出现大跌行情,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大期货分析师赵晓君表示,多重外部因素叠加以及恐慌情绪传导是加剧本轮新兴市场货币汇率走低的重要原因。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以及美联储加息预期等外部因素,给新兴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外资纷纷撤离新兴市场
新兴市场的货币表现今年以来尤其引人关注。据记者统计发现,阿根廷比索自今年以来已贬值超50%;印度尼西亚卢比创下近20年来的新低,今年以来已贬值10%。
此外,土耳其里拉、南非兰特、巴西雷亚尔、印度卢比等纷纷屡创新低。其中土耳其里拉曾在8月初出现崩盘,8月10日跌幅一度达到20%,而今年以来里拉已经暴跌74%。
外汇交易员李欣表示,此次新兴市场风暴与此前不尽相同,原因在于甚至没有出现暂时性反弹,纯粹是一场美元和其他非美货币之间的较量。
“由于新兴市场发展过程中留存的弊病各有不同,但共同点都来源于过快的经济增速和滞后的货币政策。土耳其在经历快速增长后,过多的美元负债使得本国货币不稳,阿根廷同样没有有效手段控制美元债务,一旦美元指数出现较大波动,而本国央行由于话语权和应对措施有限,导致新兴市场出现多米诺骨牌一样的连环爆雷。”易龙智投首席分析师刘思源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除此以外,据国际金融协会(IIF)于北京时间9月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8月,流入新兴市场股市的资金量达到71亿美元,其中有58亿美元资金被中国股市吸引,占比达81.7%。数据显示,今年迄今流入中国市场的资金量已经超过920亿美元。
IIF的数据还显示,新兴市场债市遭遇48亿美元资金撤离,为6月以来首次流出。对于何时进场做多新兴市场,摩根大通伦敦私人银行EMEA外汇主管米纳尔·帕特尔表示,目前还没有准备好进入新兴市场,接下来仍将高度关注那些拥有大量外债的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强势美元压制,使得新兴市场的经济变得非常困难。
“新兴市场的暴跌会持续到下一个美元弱势周期,纵观历史我们发现,但凡美元强势往往伴随新兴市场出现危机。而美元弱势才能留给新兴市场更多发展机会,因此再次迎来弱势美元前,不会有新兴市场全面企稳的情况,只是爆发危机的节奏因为具体国家内部情况不同而快慢有别。”刘思源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近几个月来,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印度尼西亚持续面临本币贬值压力。据印尼央行数据,截至9月5日印尼盾对美元汇率收盘报1美元兑14927印尼盾,创1998年以来最低水平。与今年年初时相比,印尼盾对美元汇率已下跌约10%。分析人士认为,印尼盾持续贬值的直接原因是美联储持续加息令美元走强,导致国际资本加速回流美国。同时,近期土耳其、阿根廷等新兴经济体货币大幅贬值,令市场产生了一定恐慌情绪,印尼盾受到“牵连”。
对此,赵晓君表示,由于新兴市场在全球化的分工定位较为固定,经济结构较为单一,社会矛盾长期根植于社会发展中。这就导致这些国家会一直受到美元与美联储加息周期的困扰,一旦美联储加息,美元上涨,自身脆弱的经济必然会受到冲击进而导致货币暴跌。
印度或成最大的“灰犀牛”
面对新兴市场的持续暴跌,作为美国的债主将获得最大的利益。刘思源表示,由于美元指数不断攀升,此前被新兴市场吸引的热钱将回流美国。此外,近些年表面上被新兴市场赚取的财富,伴随美元升值而变相回流美国。
最悲催的莫过于新兴市场本身,消耗了资源承担了污染,最终当资本大幕落下,只剩下一地鸡毛和更加贫穷的底层人民。摩根大通就新兴市场危机的蔓延发出警告认为,虽然某种资产类别长期而言可能提供价值,但投资者通常会出售相对安全的持仓以弥补更脆弱市场的损失,或者更糟糕的是,对所有新兴市场一视同仁,并不加区别地抛售。
贝莱德基金经理Pablo Goldberg表示,羊群效应已经“接管”市场。这意味着无论某些国家的个别风险是什么,选择买入的投资者都有被践踏的风险。我们正面临一场新兴市场的信心危机,并存在一定程度的危机蔓延,鉴于短期汇率走势,现在不是买入新兴市场货币的最佳时刻。
新兴市场国家土耳其、阿根廷、巴西和南非的危机仍然在恶化和蔓延。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市场上流传一个观点认为,经济保持相对稳定的印度,未来有可能取代上述国家,成为新兴市场最大的“灰犀牛”。近期印度卢比也遭遇巨大压力,9月5日美元兑卢比一度涨破71.90,再创新高。
“随着新兴市场风险的扩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目光转向印度,印度近期公布的一系列数据非常让人担忧,而莫迪政府解决经济问题的方式,可能引发投资者的担忧及资金流出。”中喆投资分析师刘世兰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刘世兰指出,目前印度经常账户赤字预计将是6年来的最高水平,2018/2019财年到期的短期债务接近2200亿美元,相当于印度外储的一半以上。随着印度卢比/美元汇率的下跌,印度外储存在大幅缩水的风险,一旦外储缩水到无法覆盖短期债务,预计印度难以排除类似于近期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风险。
此外,从近期联储官员的讲话可以看出,虽然有部分官员开始提及放缓加息或者暂停加息,但预计9月的加息基本已是铁板钉钉的事情。除了9月加息之外,美联储月度缩表的规模将从每月400亿美元扩大至每月500亿美元。而欧央行现有的QE购买规模也在9月份之后从300亿欧元减少至每月150亿,并在12月彻底结束。刘世兰表示,这些都意味着全球流动性将会继续收紧、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或许9月之后才是新兴市场最大的难关。
编辑:刘春燕 主编:陈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