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多部门对网约车开展进驻式全面检查 滴滴称将启动安全大整治

作者:张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9-05 20:02:07

摘要:9月5日,多部门对全国网约车、顺风车平台公司开展为期15天的进驻式全面检查。 由交通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十部门和北京天津两地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已经入驻滴滴,对网约车、顺风车平台公司的进驻式全面检查正式启动。

多部门对网约车开展进驻式全面检查  滴滴称将启动安全大整治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再次发生的致命顺风车事件,将滴滴的安全问题重新摊在阳光下。风暴之下,除了程维和柳青的“好胜心盖过了初心”的道歉,滴滴显得异常沉默。

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频繁发生的安全问题背后,网约车的奇点已至。

9月5日,多部门对全国网约车、顺风车平台公司开展为期15天的进驻式全面检查。 由交通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十部门和北京天津两地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已经入驻滴滴,对网约车、顺风车平台公司的进驻式全面检查正式启动。

据了解,几次恶性事件暴露出平台公司应急处置上的漏洞和保障乘客安全、确保安全生产能力上的不足,此次检查中,平台公司是否根据这些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整改,App保障乘客安全功能设置情况,车辆动态实时运行风险管控条件,与公安机关建立联动情况等都是检查的重点。

“根据7月份的统计数据,滴滴公司共在60个城市取得经营许可,只传输了44个城市的运营数据,其中实时传输的经营数据和定位数据占比分别为59%和21%,数据传输不完整、不及时以及数据质量差等问题十分突出。”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滴滴运营如此大规模的移动出行业务,缺乏经验和参照,没有足够的敬畏之心、警惕之心,丧失了安全红线和底线的意识,社交出行的引入也偏离了绿色共享出行的初心。”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在会上表示。

据了解,滴滴将新投入1.4亿专项资金加强安全客服团队的建设,摒弃客服外包模式,在今年年底前将自建客服中心扩展至8000席。在所有展开业务的地级以上城市,办理网约车与网络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许可证,今年年底前在不低于一百个城市完成办理工作。

除了滴滴以外,检查组还将在北京对网约车平台首汽约车、神州专车、易道、美团及嘀嗒、高德等顺风车平台进行进驻检查,并赴杭州检查曹操专车,其他地方网约车、顺风车由公司注册地所在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指导相关城市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城市其他管理部门进行检查。

滴滴谋变

9月4日,滴滴出行公布,将启动安全大整治,“一键报警”服务正式启用;在加密保存数据、保障司乘隐私的前提下,在网约车业务中(快车、优享、专车等)试运营全程录音功能;持续开展犯罪记录筛查、每日出车人脸识别等行动,持续配合警方坚决打击犯罪。

这是针对滴滴旗下产品的一次大升级,然而,这些升级来的略有些晚。

有媒体统计,2015年以来,滴滴司机或乘客致死刑事案件至少32起,非致死的刑事案件至少103起。其中4起杀人案均为女性乘客遇害,凶手为顺风车司机。

据不完全统计,致死刑事案件中,司机致乘客死亡的22起,司机被害身亡的3起,司机致非乘客的其他人员死亡7起。涉及省份14个,黑龙江1起,北京1起,陕西2起,湖北5起,四川2起,云南2起,重庆2起,广西2起,湖南2起,天津2起,河南2起,浙江3起,福建6起,广东5起。

非致死刑事案件数量就更大。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上线至今,滴滴平台司机或乘客造成的非致死刑事案件103起,由滴滴司机实施犯罪行为的共54起,这54起刑事案件以强奸猥亵和故意伤害为主,强奸猥亵18起,故意伤害20起。滴滴乘客实施犯罪行为的共49起,故意伤害19起,抢劫26起。

按照产品最初的设计思路,滴滴建立一个信息平台,把私家车的“空座”资源整合起来,再由点对点机制把资源精准匹配给有出行需求的乘客。在此期间,乘客只需为私家车司机分摊一部分油费即可。这种“共享”模式既利用了社会闲置资源,也能减少每天上路的汽车总量,缓解城市拥堵。对于这个前景广阔的产品,滴滴显得很慷慨,当时声称自己只会抽取运营成本,明确产品的“公益”定位。

但与此同时,降低门槛让大量非专业人员进入,这对监管和规则形成了挑战。

8月26日下午,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以及北京市、天津市交通运输、公安部门,针对上述事件,对滴滴公司开展联合约谈,责令其立即对顺风车业务进行全面整改,加快推进合规化进程,严守安全底线,切实落实承运人安全稳定管理主体责任,保障乘客出行安全和合法权益,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整改情况。

据了解,已有多地对滴滴等网约车公司展开约谈。

深圳市相关部门在约谈中明确指出,如滴滴公司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当地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对平台的联合惩戒、撤销经营许可证、app下架、停止互联网服务、停止联网或停机整顿等措施。

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表示,滴滴运营如此大规模的移动出行业务,缺乏经验和参照,没有足够的敬畏之心、警惕之心,丧失了安全红线和底线的意识,社交出行的引入也偏离了绿色共享出行的初心。在安全管理实践上的不足,滴滴内部过分强调了降低伤亡率和司乘冲突率等要求,对事故和车内冲突的关注度较大,对恶性事件判断为发生概率极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平台与政府部门的配合在滴滴方是需要滴滴方面进行加强的,在背景核查等方面需要加强与主管部门的协调与配合

程维还表示,平台将新投入1.4亿专项资金加强安全客服团队的建设,下决心摒弃客服外包模式,在今年年底前将自建客服中心扩展至8000席。在所有展开业务的地级以上城市,以办事处形式尽快全面申请,办理网约车与网络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许可证,今年年底前在不低于一百个城市完成办理工作。

全面整改拉开帷幕

不仅是滴滴,神州专车、易道、美团及嘀嗒、高德等顺风车平台将全面迎来联合检车。

此次检查中,将安全问题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平台公司是否根据这些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整改,App保障乘客安全功能设置情况,车辆动态实时运行风险管控条件,与公安机关建立联动情况等都是检查的重点。

互联网信息安全方面,则将重点关注平台公司个人保护等措施和隐患。

检查组表示,网约车平台公司平台、车辆、驾驶员有关许可办理情况,不符合条件车辆和驾驶员的清退情况;车辆及驾驶员注册条件和程序,平台派单机和价格机制;平台公司、注册车辆、和驾驶员受到行政处罚的情况,以及平台公司向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的数据传输情况,平台对乘客的举报处理情况及相关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体系建设,这些问题此前都是不少网约车平台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滴滴为例,截止7月已经在60个城市取得了经营资质,但只向平台传输了44个城市的运营数据,实时传输数据和定位数据传输只占到59%和21%,运营信息传输不完整的情况非常突出。这些问题都是此次检查的重点之一。

检查组还特别提出,平台公司不可以混淆顺风车和网约车的界限。顺风车的前提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应是车主发布路线后再对乘客需求进行匹配的共享出行方式,如果这个顺序反过来,就是非法营运的网约车,这个界线不可跨越。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