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华基金今年以来8只产品亏损过半 激进扩张之后折戟分级产品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叶青 北京报道
2015年疯狂成立的分级基金,现在都怎么样了?
牛市赚钱,熊市抗跌,在基民眼中,这就是实打实的好基金了。但是好“基”不常有,发行在高位,成立以来就不停亏损的基金却比比皆是,其他基金或许在蛰伏之后还能迎来“回春”的日子,但是对于提高投资门槛与收紧流动性的分级基金来讲,翻身已是难事。
监管与市场行情成为影响分级基金表现的两大主因:去年沪深交易所发布的《分级基金业务管理指引》于2017年5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其要求满足30万元证券类资产门槛条件、通过综合评估并签署《分级基金投资风险揭示书》的个人和一般机构投资者才可以申请开通分级基金子份额买入和基础份额分拆的权限。在今年资管新规落地后,监管明确各基金公司需要对分级基金进行整改,部分投资者退出市场;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市场持续震荡,今年2月份、6月份较大调整过后,跟踪指数的分级基金集体继续遭遇暴挫。
在这一背景之下,持有较多分级基金的鹏华基金表现最为明显。截至今年8月9日,鹏华基金12只分级基金在其211只产品中排名垫底,其中,有8只年内亏损超过50%,鹏华中证新能源B最为严重,年内亏损超过72%,这在行业中都不常见。
分级基金折戟
2007年国投瑞银基金公司创新设计出分级基金瑞福分级,由此开启了国内分级基金的历史。
分级基金设计的初衷,是通过发行一只产品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的需求,丰富适合中国资本市场的杠杆产品。A类份额适合低风险投资者,B类份额则适合追求高杠杆、获得高收益的投资者。一直在不温不火的分级基金在2015年借助大牛行情充分利用自身杠杆效应赚的盆满钵满,一战成名后,分级基金发行数量与管理规模双双暴涨。
不过理想的“丰满”抵不过现实的“骨感”,在2015年下半年股市遭遇断崖式下跌,分级基金在2015年过山车式行情中将高杠杆演绎成了“助涨杀跌”的工具,大量的分级B在下跌狂潮中丧失了流动性,投资者面对一字跌停的分级B却无法出逃,导致损失惨重。
根据Wind,2017年末,共有49家基金管理人有分级基金存量产品,管理分级基金数量最多的是鹏华基金,共有18只,管理规模为188.94亿元,其中2015年成立的就达11只,具体为4月成立2只、5月4只、6月3只、8月2只。
从时间上看,鹏华基金在2015年4-8月集中成立新产品,正值A股的牛市末期与下跌初期,这个时候频繁发新基金显然是对后市走势过于乐观,但是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对于公募基金来讲,不管基金表现如何,管理费是一定的,当时盲目发新产品对投资者来讲,激进的作风多少有些不负责任。
截至8月10日,今年以来,鹏华基金旗下有8只分级基金产品回报率亏损过半,其中,鹏华中证新能源B最为严重,今年以来回报率为-72.62%,其次是鹏华中证证券B,年内回报率为-65.5%。此外,鹏华中证传媒B、鹏华中证高铁产业B、鹏华中证一带一路B、鹏华中证环保产业B以及鹏华中证国防B分别取得-59.62%、-57.81%、-52.78%、-51.72%、-51.54%以及-50.37%。
其中,天相投顾数据统计显示,鹏华中证国防今年二季度遭遇净赎回份额37.67亿份,位居当季度基金净赎回前三,这只基金在二季度亏损高达24.63亿元,是所有分级基金中亏损最严重的一只。
分级基金多是是跟踪指数的被动型产品,不像主动型需要对个股进行选择,但是这也不应该成为基金公司回避下跌的理由。
管理鹏华中证环保产业、鹏华中证证券等多只分级产品的基金经理曾经对外表示,做好被动跟踪指数的基金经理,最重要的有两点:第一是投资管理工作的不断优化,在基金合同的范围里,积极履行投资管理人的职责;第二是挖掘工具型产品的属性,配合做好投资者教育和投资者服务工作。
权益类产品弱势
在体现主动管理能力的产品方面,鹏华基金似乎没有什么心思。截至8月9日,目前211只产品中,股票型只有69只,仅有17只为正收益,年内平均回报率为-18.75%。
即便加上混合型基金,鹏华基金管理偏主动管理型基金也仅仅156只,而今年年内平均回报率同样亏损超过一成。此外,今年以来,鹏华基金QDII、量化均为回报率悉数为负,其中,鹏华旗下QDII产品年内平均回报率为-3.42%,排名在基金公司中垫底。
2015年以来,鹏华基金权益类产品曾在2015年牛市发展达到顶峰,当年二季度权益类基金增长了1390亿元,股基和混基规模分别达到870.22亿元和1214.04亿元。但“股灾”之后,鹏华基金权益类产品大规模缩水,随后便开始以货基支撑其管理规模的日子。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鹏华基金股基和混基规模仅为265.15亿元和355.07亿元,低于三年前同期规模。而货基规模却一路高歌猛进,三年内增长了1981.25亿元,增幅超1200%。
对于权益类产品的一蹶不振,此前有分析人士指出,基金经理从业时间短、人员变动较大等投研短板不容忽视。Wind数据显示,鹏华基金旗下37位现任基金经理平均在任时间仅为3.21年。过去一年,该司有包括袁航、刘方正等8位基金经理离职,离职数量居同期行业之首。
根据天天基金资料显示,鹏华基金目前基金数量211只,基金经理共39名,平均下来,每名基金经理平均要管理5.4只基金产品,“一拖多”现象严重。
对于一家成立20年的老牌基金公司,鹏华基金未来如何更加专业增强代客理财的能力、健全自身制度建设留住人才,依然任重道远。
编辑:刘春燕 主编:陈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