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获监管层首肯 持牌机构业绩复苏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陈希婷 北京报道
8月18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下称《通知》),这是继2017年11月开始下发的现金贷系列新规以来,监管部门首次明确表示对消费金融的高度肯定。
《通知》中指出,“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适应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提供和改进差异化金融产品与服务。支持发展消费信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与之前的政策措施相比,“积极发展消费金融”是比较值得注意的措辞。扩大内需是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但近段时间来,消费增速有所回落。因此应积极发挥金融对消费的促进和提升作用,使消费成为下半年经济增长的压舱石、稳定器。
行业复苏明显
随着政策的逐渐明朗,部分持牌的消费金融机构亦出现复苏迹象。
从目前已经披露的另外3家消费金融机构来看,2018年上半年,海尔消费金融营业收入5.23亿元,同比增长236%,是去年全年营收的1.32倍;净利润6091.5万元,同比增长238%,为去年全年净利润的1.2倍。
8月16日晚间,二三四五发布2018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公司2018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18亿元,同比增长23.6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4亿元,同比增长35.58%。根据现有业绩预测,2018年1-9月,二三四五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幅度为45%至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区间为10.32亿元至12.10亿元。
同一日,中国联通发布的半年报显示,旗下招联金融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0.4亿元,同比增长83.13%,净利润6.04亿元,同比增长11.6%。具体来看,截至2018年6月末,招联资产达到607.74亿元,较之2017年末增幅高达29.36%;负债合计555.29亿元。2018年上半年,招联营业收入30.4亿元,较2017年增长83.04%;净利润6.04亿元,较2017年增长11.68%。
数据显示,截至8月22日,全国范围内,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已有24家,其中已完成工商信息登记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共有22家。据记者了解,这些机构上半年的运营情况也逐渐开始好转。
分析人士表示,整体市场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源于: 参与主体逐步丰富,从之前P2P为主导拓展到目前以电商生态和网络分期平台为基础,参与其中的企业数量和类型有明显突破;新兴市场不断被开拓,大学生、 蓝领等新兴消费金融市场被深耕,长期被压抑的消费金融需求爆发式释放。
营收暴涨5倍,掌众金服企稳
近日,中新控股(08207.HK)发布2018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其控股的消费金融平台掌众金服截至2018年6月30日,营业收入超3.71亿元。而在一季度,掌众金服的营业收入仅为5870万元。也就是说,掌众金服二季度的营收相比一季度飙升了逾5倍。
公开资料显示,掌众金服原为掌众金融,全名为北京掌众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于2014年10月成立,是一家从事消费金融的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
截至2018年6月底,掌众金服累计注册用户超2600万人。
虽然目前掌众金服未披露详细的净利润数据,但是从中期业绩来看,掌众金服的业务已经开始恢复。数据显示,二季度,掌众金服促成交易达36.9亿元,环比一季度增加10.8亿元,新增注册用户30万。
掌众金服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公司发展来看,由于业务的调整和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导致了2018年一季度业务数据出现回落;而最主要的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今年6月开始,行业面临系统性风险,资金供给不足,进而阻碍了公司业务的发展。但在二季度随着业务调整的结束,新的业务增长强劲为业务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带来了整体业务的继续增长。
迎来发展机遇
在过去几年,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马车”,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均在发力消费金融。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透露,2017年底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近9万亿元,相比2016年增长30%。
然而,进入到2017年下半年,消费金融行业迎来分水岭,2017年下半年之前,消费金融市场风光无两,更是掀起一波又一波赴美上市浪潮。不过,2017年下半年之后,针对消费金融的“强监管”风暴来袭,众多企业如惊弓之鸟,中国消费金融行业自此进入整顿期。
在此敏感时期,消费金融平台的风险被无限放大,消费者的信任危机加大,用户量增长缓慢。据比达咨询最新发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各消费金融平台的月活较低,上百万级的企业仅有5家。
行业陷入胶着之时,近日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要求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并提到鼓励发展消费信贷和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政策释放出积极的信号,充分说明消费金融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由此将带来消费金融供给的大幅增加。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白皮书表示,预计到2019年,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或将达到3.3万亿元。
“监管层的想法是通过政策调控防范系统性风险,并且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以帮助行业走上良好的发展之路。”上述负责人表示,随着监管部门持续释放利好政策,网贷行业正在恢复信心,市场逐步回暖,网贷行业经历大浪淘沙定会焕发新的活力。从长远来看,在市场重归稳定后,包括掌众在内的行业领先平台将会拥有更好的长期盈利潜力。
责任编辑:吴丽华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