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三易车标 奔腾T77领军绝地反击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翟亚男 北京报道
奔腾又要换标了!如果不仔细推算,外界很难想到这个一直不温不火的品牌已经存在了20年之久,而期间几易其标都有推倒重来的意味。
工信部网站上日前公布了一汽奔腾T77车型申报图,这款车明显标注上了奔腾品牌全新车标。新车标以一个竖直的形象呈现,有网友形象地将之称为“诺基亚7610”。作为一汽的子品牌,在最早的时候使用的是“1字标”,到了2011年一汽宣布对旗下的乘用车产品进行整合,奔腾也顺应号召,将车标换成了一汽传统的“鹰标”。一汽当时对奔腾的期待由此可见一斑,像鹰一样翱翔天际,但这只鹰却渐渐飞离了主流阵营。如今第三次换标,寄托着一汽对奔腾品牌重整旗鼓、重振士气的良苦用心,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却是自古有之。
换汤成不了良药
作为最早成立的自主品牌之一,在成立初期交出一波漂亮的成绩单之后,2014年以来,奔腾市场表现和行业地位持续滑落。2016年,奔腾全年仅卖出10.73万辆,同比下降29.3%。其中,主力车型B50下跌40%,B70更是销量腰斩、下滑幅度高达70%。2017年,情况略有好转,奔腾品牌共销售11.53万辆,同比增长13.7%,主要是靠奔腾X40一款车支撑。
日前,全国乘联会发布了中国市场各品牌的销量数据,一汽奔腾连续几月销量下滑:5月份销量为7332辆,较去年同期下跌近30%;6月份销量为5738辆,同比下跌近20%;7月份销量为3517辆,相比去年同期大跌超过50%。奔腾所属公司一汽轿车的上市财报也显示,以奔腾品牌为主的自主板块业务已经连续4年亏损。
在业界看来,主要是产品技术更新缓慢。作为一个1997年就成立的自主品牌,奔腾成立20余年,仅推出6款产品,面对近年大热的SUV市场,也只有X80、X40两款产品。早期奔腾品牌靠安全和品质打响名声,但后期奔腾X80、奔腾X40不断被曝出的质量风波与用户投诉,则反映出奔腾在品质上的短板。据第三方数据网站公布的信息显示,一汽奔腾品牌投诉量最大的依次是发动机、车身附件、悬挂系统、变速箱,而且这些问题很普遍,涉及到奔腾全车系,包括其最看重的奔腾X40。早在去年11月,一汽就召回了部分奔腾X40车型,召回的原因是仪表板线束的布置方式设计不合理,仪表台总成装配工艺没有规范到位,导致仪表板线束与离合器踏板支架可能发生摩擦干涉。在极端条件下,可能出现短路而导致车辆起火,车辆行驶中熄火,气囊自爆等安全隐患。
同时,人事的震荡也为奔腾的发展平添了不稳定因素,间接导致其产品研发及业务上的推进不畅。近年来,一汽内部人事变动频繁,不少研发项目的管理人员流失。人才的短缺造成其产品规划上捉襟见肘,使得产品风险隐患大大增加。
奔腾T77冲量救市
一汽奔腾今年的目标是“力争在2018年实现产销48万辆”。目前一汽奔腾官网显示共有七款车型,统计这七款车型上半年销量,一汽奔腾上半年总体销量大约在5万辆左右,离48万辆差距甚远。各车型销量不尽如人意,奔腾X40又渐显颓势。一汽奔腾推出新款SUV,希望能借其挽回局势。今年第四季度一汽奔腾将推出一款重磅车型,希望其能挽回本品牌销量下跌颓势,向今年的产销目标更近一步。
即将推出的车型为奔腾T77,是一汽奔腾品牌T系列的第一款产品,新拓的T系列产品线,是为了向更高一层的目标市场发起冲击。根据此前消息,全新奔腾T77将在今年12月正式上市,预售价为13万元。奔腾T77定位或将在奔腾X80之上,可能会与已上市的吉利领克01、长城WEY VV5以及一汽-大众探歌形成同级车竞争,这三个车型的售价大致在15万至20万元的区间。从此前曝光的图片上来看,新车采用了全新的家族式设计,星空镀铬进气格栅看起来更为年轻、辨识度也很高。在内饰部分,整体搭配偏向年轻化属性,大量镀铬材质装饰的应用可增加其豪华程度。对于奔腾T77悬挂新车标,有业内人士认为“T77造型非常颠覆,换标是必须的。实在不敢想现在的车标放在如此有设计感的一辆车身上会是什么感觉,那种视觉的割裂感应该会很明显。还好,奔腾的新标志还是很有设计感的”。
自徐留平执掌一汽后,一汽集团旗下自主品牌划分为解放、红旗、奔腾三大事业部。在将红旗品牌剥离的同时,把一汽轿车旗下奔腾品牌、一汽吉林旗下森雅品牌及天津一汽旗下骏派品牌纳入新奔腾事业部。在上汽、长安、广汽等国有汽车集团的自主品牌销量猛涨的情况下,一汽集团对于嫡系自主品牌奔腾,显然也寄予厚望。按照计划,一汽新奔腾将加速发展,计划2020年实现产销100万辆,2025年实现产销200万辆。目前,一汽吉林旗下的森雅品牌,已经从产品和渠道上与奔腾品牌融合,今年5月上市的森雅R9,已经改称一汽奔腾森雅R9,品牌标识也换成全新的英文标识SENIA。
与其说奔腾新车标像过时了的老款诺基亚手机,不如说其身上有了林肯车标的一丝影子。不管怎样,换标并不是上上策,练好内功才是王道。
编辑:于建平 主编:赵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