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水皮杂谈:国之重器,谁主沉浮?

作者:水皮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9-25 21:39:41

摘要:水皮杂谈:国之重器,谁主沉浮?

 

   60年一甲子,在人的一生中是漫漫岁月,在一个国家的历史中不过是长河一瞬,一个开头而已。
    历史就像股市的K线图一样,从来不会是一马平川,总是要经历千折百回,千山万水,在种种博弈中突围,种种痛苦中涅槃。共和国60年的蜿蜒曲折、柳暗花明,就是最好的明证。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2007年岁末,改版后的《华夏时报》推出了“伟大的博弈”特刊,水皮预言了中国作为一个资本强国的崛起路径;2008年岁末,《华夏时报》推出了“凤凰涅槃”特刊,对于正经受金融危机冲击、在艰难困苦中挣扎的中国,水皮认为这正好是一个资本大国崛起的转折之时,而这种转折的最终结果就是凤凰涅槃,中国社会经济和中国股市必在熊熊烈火中重获新生。
    2009年的中国正走在这条新生的道路上,在4万亿计划的刺激下,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下,经济和股市双双触底反弹,进入新一轮的增长。
    现在又到庆祝建国60周年的举国欢庆时刻,《华夏时报》再度推出“国器60”特刊,以此向共和国的生日致敬。
    回顾中国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史,有两个重大转折时刻值得铭记。一个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前苏联的帮助下,以鞍钢、一汽为代表的一批国有企业的崛起;另一个就是在改革开放后,以联想、华为等为代表的一批民营企业的崛起,这当中也包括大量的合资公司。共和国60年的历史,如果说前30年属国运坎坷的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实行闭关锁国的计划经济,自由企业的种子难以生根发芽;而后30年之所以国运昌盛,则正是因为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生了所有的创业因子,无数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挺立、成长,使这个古老的国家再度焕发出难以置信的活力,从而以一种和平的姿态再度崛起于全球之林。
    “国器60”,是经过《华夏时报》读者评选出的,对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所产生重要影响的60家企业,包括中国本土公司和跨国公司。所谓“国器”,源自2000多年前的《道德经》——“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讲,国器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是一个国家强弱的依据。在全球化的当下,在经济至上的今天,以“国器”来比喻一个国家的企业,再恰当不过。企业强则国家强,企业弱则国家弱,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作为一份新主流财经媒体,我们要致敬的究竟是什么呢?
    借用“国器”这个名义,《华夏时报》要向一个特殊的群体致敬,向一些特殊的人物致敬。我们不但要向中国的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致敬,还要向在中国的优秀跨国公司致敬。特别是,我们还要向那些为国际化作出了种种努力的中国企业致敬,作为先行者,他们的成功固然值得后来者学习,他们的失败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后来者所鉴。
    我们要向代表“国之鼎”的企业致敬。中国人都知道,鼎是古代国家的象征,是一个民族神圣的图腾。用这样的词来形容那些为共和国成长作出过各种基础性和开创性贡献,对于国计民生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企业,恰如其分。这些集中在制造业领域的企业,无论是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的大国企,比如一汽,还是进入中国数十年,对中国经济层面产生重要影响的跨国公司,比如微软,他们所体现出的历史价值和现实贡献,都不应被忽视。甚至那些顶着“垄断者”帽子的大型企业,比如中移动,比如中石化,也不可否认他们作出过历史贡献。
    我们要向代表“国之枢”的企业致敬。现代经济的中枢是什么?不是别的,就是金融业,就是金融机构。站在弹丸之地的华尔街上,你会真正理解这句话,也会发自内心地赞叹:金融的力量为何会有那么强大!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就是保证经济血脉畅通无阻的关键力量,就是国家经济的心脏,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场由华尔街而蔓延的金融危机最好地阐释了金融的重要性,也充分证明只有健康的金融机构,才能保证健康的经济。而中、农、工、建、交五大行,民生、招商等股份制银行,以及北京银行等数量众多的城商行就是中国经济的中枢,就是不可或缺的关键。
    在此,我们还要向刚去世的经叔平先生致敬。作为全国工商联原主席,经叔平作出了两大历史贡献:一是推动私产入宪,另一个就是从无到有筹办了新中国第一家民营股份制银行——民生银行。民生银行今天能成为国内金融界的一个标志,甚至能在全球金融界取得一定地位,都有赖于经叔平当年的开创之举。当然,除了民生银行,还有平安集团等越来越多草根金融力量崛起,这是一个良好的信号,也是中国金融行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我们还要向代表“国之翼”的企业致敬。这些主要来自服务业和消费品行业的企业,为提高国人的生活品质,改善经济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年第一批出现在中国土地上的可口可乐、第一家肯德基、第一瓶小包装的金龙鱼食用油……无不引起过轰动,成为时尚和潮流的标志。他们对老百姓的影响是细微的,是润物无声的,但却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还要向一批足够优秀能够代表“国之魂”的企业家致敬,这些人的奋斗故事激励了无数人。李嘉诚是所有世界级的企业家,是华人中的翘楚;柳传志、任正非、张瑞敏则代表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企业家,在大浪淘沙之后能够屹立不倒,把各自的企业带到全球化国际化的高度;马云、王传福等新一代的企业家则通过互联网和新技术发迹,成为更干净也更能跟国际接轨的企业家代表。企业家是国家的瑰宝,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当中国经济今天有生龙活虎的局面,第一个应该感谢的就是那些企业家。
    我们同样要记住那些探索国际化道路的失败者,他们的失败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尤其那些中字头的企业,往往代表的是一个行业,他们的失败,就是“国之鉴”。失败是有价值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提醒后来者少走弯路,避免陷阱。中投海外投资交的巨额学费,中航油新加坡折戟沉沙,乃至中铝入股力拓的功亏一篑,在令人扼腕叹息的同时,其失败的教训,当为后来者所吸取。
    国家主席胡锦涛正在美国出席联合国系列峰会和G20峰会。在64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中,胡锦涛还作了发言,这也是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中发言,中国所展示的底气和负责任的态度也为世界瞩目。胡锦涛在这次题为“同舟共济,共创未来”的讲话中说,6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30年前,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征程。中国社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创造力。而今的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中国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取得这一切成就的背后,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企业、企业家所作出的贡献——正如胡锦涛所说:“历史是继续前进的基础,是开创未来的启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