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期用户数在线逆袭 映客多元激励思路凸显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7-27 19:09:46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杰 北京报道
秀场直播第一股的映客在进行IPO之后,其发展正进入快速增长期,特别是市场上的表现,用可圈可点似乎并不为过,就连一直被业界诟病的直播月度活数也实现了根本的逆袭。
据映客披露的2018年第一季度的运营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平均月活用户数为2525.4万人,环比增长0.30%,同比增长14.15%。
虽然经历了与宣亚国际重组失败,但寻求逆袭扩张的映客最终还是选择了IPO,稳稳做准了秀场直播第一股。有业内人士评价称,此次发展报告数据的强势,无疑证明映客的发展短板得到全面的补充。而在映客用户增强的背后,映客未来的强势布局的思路也逐步浮出水面。
用户再现强劲
自从映客在3月26日提交招股说明书后,其因活跃用户数量和月付费人数出现大幅度下滑等原因一直遭遇业界的诟病,但困境中的映客似乎并不气馁,而是用实际行动来改变这一现状。
然而映客第一季度的表现却一扫阴霾。据此前映客更新招股书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平均月活用户数为2525.4万人,环比增长0.30%,同比增长14.15%。
而这与此前映客最初的招股书形成鲜明的对比。
据早前招股书活跃用户数量显示,映客2017年的数据相比较于2016年下滑较多。刚进入2017年的时候,映客的月活用户下降是最厉害的,2017年第二季度最低潮的时候只有2000万左右的月活,相比较于2016年高峰下降了三分之一。
然而近期映客的数据却得到意外逆袭的事实,也与Trustdata 6月底发布映客的活跃数据相吻合,映客APP用户数再度出现逆袭式上涨至2068万人,涨幅0.24%。
其实,映客这一快速增长的现状,从2017年4月以来已经趋于明显,大众直播平台月度独立设备数均在1000万台左右。
其中,映客直播以近2000万的数据遥遥领先同行,位列总榜单第139名。YY Live以1300万的数据在直播行业中排名第二,在总榜单中排名172名。斗鱼TV以1000多万台的数据排名193名。
同样是泛娱乐直播平台的花椒直播以700多万台的数据排名277名,强势进入行业前六,一直播的月度独立设备数的数据只有不到300万台紧随花椒之后,在榜单中排名510名,行业排名第七。
另据Trustdata的分析报告显示,移动互联网TOP25月活用户规模均已过亿,社交及视频娱乐类应用占据DAU用户规模TOP3;YY、映客领跑娱乐直播市场,游戏直播市场斗鱼和虎牙双雄争霸。
具体数据显示,在虎牙月活数2.875万之后,映客紧随其后,以1.831万的用户规模成为娱乐直播市场TOP2,在众多同类平台狙击中,抢入第一阵营,不管是从用户规模还是日活用户增长来看,形势喜人。
此外该报告还显示,映客直播日均启动次数从2017年9月的2.7次到2018年3月份的5.3次,增势迅猛。
而这明显高于2018年3月26日晚,映客在香港交易所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数据,映客平台共有3680万主播,占注册用户总量的18.9%;2017年,映客拥有平均月活量2270万人,月活跃用户的付费比达4.6%,高于国内其他主要移动端直播平台。
“映客直播日均启动次数的持续增高,一方面说明其保持了强劲的用户增长速度和平台活力;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其运作团队积极提高用户粘性的反哺。”有业内观察人士对记者分析说,这也说明映客在提升用户粘性,提高用户使用时长和频率方面也加大投入力度。
据Trustdata本次公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手机每日亮屏不足2小时用户占比55%,2-4小时用户占比增至25%。用户投入在移动端的时间显著增加,至于如何抢夺用户这2-4个小时,进行精细化运营,是各平台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记者统计发现,经过短短几个月,映客作为活跃主播人数排名第一、收益排名第二、付费用户人数排名第二的移动直播平台,映客直播在用户增长、月活用户增长、用户粘性等方面再一次展示了其强大的平台实力。
上述人士对记者直言,在进入直播行业竞争最激烈的2018年,持续扩张中的映客平台,能在各大平台“抢滩上市”关键期,并且在各大直播平台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仍保持这样的数据确实不易。
资料显示,进入2018年,先是视频网站爱奇艺和B站递交赴美上市的申请,并在3月28日和3月29日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交易,爱奇艺和B站旗下均有直播业务板块。
在直播公司中,欢聚时代旗下游戏直播平台虎牙已登陆美国市场,且表现强劲也说明了该情况,与此同时,斗鱼和花椒将赴港上市的消息也不胫而走,不过,映客已开始布局资本扩张之路。
根据近期资料显示,受湖南卫视爆款节目《声临其境》的横空出世启示,映客结合了传统电台与新兴音频直播的优质人才和内容,目前已经推出了《先声夺人》这档直播电台类节目。
此外,进阶的映客还与英皇娱乐强强联手,继续更深层次地挖掘直播娱乐生态,巩固映客在自制IP上的优势。
多元探索激励思路
“之所以映客能够在各大平台的激烈竞争中依旧强劲,而且后劲十足,这主要是映客持续多元模式探索以及广告新增长点深度挖掘。”另有业内观察人士对记者直言,而这也说明映客在激烈竞争过程中的持续思索和反思。
记者在映客的招股说明书中看到,为了保持映客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其一直在采用更多形式以及开发推出吸引用户多元化且品类不同的虚拟物品、功能、特色及服务等。
记者了解到,在2017年下半年,映客不但设立了10亿元的内容专项基金用于PGC内容的建设,还启动内容合伙人招募计划。与此同时,映客还推出1V1 PK、多人直播间、狼人杀等语音社交游戏。随着去年9月,映客上线短视频,映客还在当时改变了之前坚持不与公会和主播签约的做法,开放了公会合作试运行政策。
而在技术方面,映客积极涉足人工智能领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长期收集并分析观众和主播数据,以此进行决策和运营。
据映客官方披露,其间映客采用威尔逊区间算法,建立“探索和开发”机制,向不同用户推荐与其趣味相投的主播,即实现所谓千人千面。在千人千面推荐功能A/B测试首个星期,推荐功能用户较未获得该功能用户的观看时长平均高出24.7%。
此外,映客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通过设计更有趣,更具吸引力的广告,将进一步增强广告能力,开发广告业务。广告收入或将成为映客新的盈利增长点。
而2016年、2017年映客出于用户体验考虑,仅与少数广告商合作,使得广告收入占比分别为0.2%、0.6%的提升无疑是很好的例证,而这仅仅是以开屏页,广告客户定制虚拟礼物等形式为主。
“映客之所以这样做的信心主要是看中了线上移动端广告的未来发展潜力。”上述人士对记者分析说,特别是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正以高增长的速度刷新着纪录。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中国线上移动端广告试产规模由2012年的50亿元增加至了2017年的168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2.2%,预期这一规模将进一步增加至2022年的589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8.4%。
持续深耕的映客,在逐步实现用户增长强劲的同时,再借助多元探索激励的发展思路,能否乘着此次映客IPO的“东风”再度实现新的增长?对此本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