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史向明:继续看好债券市场发展

作者:叶青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7-20 22:17:54

摘要:2018年是公募基金行业诞生20周年,可以说,公募基金20年来的成长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政策支持。与此同时,今年正是农银汇理基金公司成立10周年,农银汇理投资副总监史向明对记者表示,在此行业发展的重要时点,身处行业之中,我倍感荣幸,也深知使命重大。

史向明:继续看好债券市场发展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叶青 北京报道

2018年是公募基金行业诞生20周年,可以说,公募基金20年来的成长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政策支持。与此同时,今年正是农银汇理基金公司成立10周年,农银汇理投资副总监史向明对记者表示,在此行业发展的重要时点,身处行业之中,我倍感荣幸,也深知使命重大。

史向明告诉记者,早在读书时代,她就开始将海外前沿的数理金融理论用于国内债券研究,那个时候就期待着投身债券投研事业,这一晃就是20多年。20多年来,她从理科学霸,一步步成长为农银汇理基金独当一面的固定收益负责人。

史向明的投资风格相当稳健,不唯短期业绩论,她更关注业绩与风险的平衡,更强调基金长期稳定的业绩和低波动率以及低回撤。“债券不能只关注收益率,债券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史向明说,“如果发生信用风险导致债券不能兑付,投资者往往得不偿失。”

继续看好利率债

以及投资级信用债

史向明表示,在今年3月初,农银汇理固定收益团队就已经预期到了年内的利率债和高评级信用债券牛市。她分析,从政策周期来看,中国经济在经历了2014年至2015年的持续下滑后,2014年至2015年的央行货币政策不断宽松对冲,2015年底政府放松了对房地产、汽车的销售策略刺激需求扩张,导致了2016年开始经济出现回暖,并且这段回暖的时间较长,一直持续到了2017年。

2016年至2017年,在宏观分析领域内,关于新旧周期争论不断,有人认为新周期已经开始,也有人认为旧周期尚未结束。但是农银汇理固定收益团队结合对宏观经济杠杆率的分析,仍然认为2016年至2017年的经济回暖是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下行周期中出现的短周期回暖。

“那个时候我们判断,2017年整个宏观经济处于顶部位置,随着央行在2016年8月以后持续收缩货币政策,金融去杠杆打压信用派生,并且去杠杆进入以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为代表的实体去杠杆阶段,2018年宏观经济面会有下行压力,对债券市场构成最有利的支撑。”史向明说。

从货币政策来看,她判断货币市场流动性会持续改善。“年内央行已经两次全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正在发生改变。”史向明分析,“二季度货币政策例会上,政府关于货币政策措辞发生了明显变化,之前央行强调要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但是现在的提法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其中意味着货币政策出现微调,流动性的改善也将利好债市。”

预见到信用债市场分化

面对今年来连续出现的信用风险事件,史向明表示,此前已预期到信用债的分化会加剧。信用债分化的格局短期内还不会改变。

她分析,信用债和利率债不同,利率下行虽然同时利好信用债和利率债价格,但是由于信用债价格中包含有信用风险的定价,如果整体经济情况较差,信用风险加大,就会出现信用风险对债券价格的拖累。目前来看,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而资管新规则可能导致银行对信用等级的要求更为严格。相应的,对于资质没有那么好、等级没有那么高的信用债而言,资金断裂的风险就会增大。也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史向明带领的农银汇理固定收益团队早早就判断信用债会出现信用分化的局面。

史向明告诉记者,由于预判到了信用分化的局面,对于信用债的研究分析也更趋于谨慎。“外部评级只是我们的一个参考。我们自己内部还要做一系列的分析研究工作将外部评级转化为公司的内部评级。”即使是一些外部评级达到3A级别的债,固定收益内部还是会仔细研究加以甄别。她举了一个例子,此前有一个3A级别的债,内部评级给出了只能减持规避的建议,不符合进入债券库的条件。

今年上半年,该债券果然爆出违约。“今年以来,信用债屡屡爆发违约风险,但其实我们投研内部也并不十分恐慌。”史向明表示,“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一直注重对各类债券的内部研究并建立有效跟踪机制,各项工作一直做得比较细致。”踏实细致的信用研究及跟踪一直是史向明认为的防范信用风险,捕捉信用债投资机会的利器。

“对于债券投资者来说,一个企业的成长性不是最重要的考察债券好与坏的指标。相反一个公司的经营风格、现金流、财务杠杆的稳健性却是至关重要的。”史向明说,假如一家企业通过高负债、高融资换取没有现金流的高速发展,对我们来说,就不是好标的。

期待去杠杆的过程精细化

目前让史向明忧心的是目前市场去杠杆的过程比较粗放,过度粗放的标准可能导致一些优质的企业被“错杀”。

“现在市场上的分化越来越明显。”史向明说,“大家都在追逐高等级债,看到国有企业、央企就认为有信用背书,一股脑儿涌入,看到民营企业就往往不敢投。”

史向明分析,在信用风险爆发的初期,一定是内部有问题的企业最先“爆雷”。但是公司是否会有信用风险,不能用是民企还是国企来“一刀切”。民营企业中也有质地优良的企业,国有企业也有信用风险比较大的企业。但是目前债券市场的违约,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违约导致现在信用债市场的投资往往集中投资于国有企业,而冷落民营企业。

让史向明担心的是,这种粗放的、不看企业基本面的做法对于优质民营企业的发展不利。对于这些实体经济企业来说,难免需要依靠一定的杠杆率来维持正常的日常经营。如果市场资金都不流向民营企业,对那些优质的民营企业发展不利。

“对理性投资者来说,发行人质地足够优良,仍然是判定债券信用风险的根本。”史向明告诉记者。

史向明在债券市场的从业经验已有近20年,但还是觉得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她现在正在逐步研究如何在确保绝对收益的前提下,未来可能通过“固收+”来做业绩增厚。

编辑:严晖   主编:陈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