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稳会首度亮相,资本市场半年考 股汇双杀敏感时刻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7-06 23:06:01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肖君秀 深圳报道
这是一个将记入历史的关键时刻,中美贸易战正式开战。7月6日,中美贸易战摊牌双方先后宣布开征对方340亿美元商品关税。
伴随贸易战持续推进,今年以来股汇债都经历了至暗时刻,股汇双杀,资本市场压力重重。“贸易战正式落地开打,随着逐步推进,可能会对市场带来冲击,产生联动效应,如美股跌A股跟着跌;外汇市场波动,人民币贬值。”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华夏时报》记者称,市场对贸易战表示担忧,在波动中间震荡。
7月2日,新一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称“金稳会”)宣布成立并召开首次会议,研究部署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等相关工作。市场认为金稳会在此时点亮相,对金融、资本市场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股债汇三市风起云涌
2018年上半年,影响中国资本市场运行的外部因素不可谓不多。从美联储加息到中美贸易摩擦,从保持流动性的紧平衡到资管新规落地,股票市场在诸多外部因素的叠加共振下持续震荡。在此背景下,股债汇三市走势均受到一定的影响。
截至6月29日收盘,2018年上半年的A股交易正式落下帷幕,沪指收盘报2847.42点,上半年累计下跌13.90%;受大盘蓝筹股回调拖累,中证500指数上半年累计下跌16.53%;创业板指也表现不佳,累计下跌8.33%。从全球主要股市的表现来看,今年上半年A股跌得最惨。
其中,上半年A股市值较2017年末减少了7.21万亿,降幅11.42%。从具体板块来看,上证A股市值蒸发最多,达4.01万亿元。
个股方面,两市3467只个股中(剔除今年上市的次新股),上半年股价上涨的有526只,占比为15%。
而从2017年低迷中走来的债市,在这半年时间里,一方面逐步走出此前的低谷,给投资者带来一丝欣慰;但另一方面,各种内外部的不确定性事件,也给投资者增添些许无奈;同时,不断爆出的债券违约案例,也让部分市场机构频频“触雷”。
虽然期间也经历下跌,但中国国债市场表现相对坚挺。比如年初的1月份,10年期国债利率一度升至3.97%,到4月中旬最低降至3.5%。5月中旬10年期国债利率一度反弹至3.7%,5月末再度降至3.6%。6月初在美国加息预期之下,10年期国债利率一度升至3.69%,此后又回到3.6%。市场机构分析表示,这也充分显示了今年国债市场的韧性,每次下跌都是配置机会。
不过,在上半年债市震荡分化走势中,违约案例的增加,也影响到市场投资情绪。据统计,今年以来共有20余起债券违约事件。截至2018年5月末,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后尚未兑付的金额663亿元。违约主体范围也不断扩大,从民营企业到地方国企,再从地方国企蔓延至央企。
债券市场由于信用债偿付危机,信用债收益率整体下行,上半年共有413只、2621.5亿元信用债推迟或发行失败。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在研究中表示,今年以来债券信用事件频发,多家民营企业出现债务违约,中低等级信用债利差明显扩大。同时,公司信用类债券在今年面临集中到期高峰和回售高峰,偿债压力较大,需警惕信用风险和区域性金融风险。
而最近人民币汇率出现急贬,离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连贬12天,贬值幅度高达5%。事实上,今年上半年的人民币汇率表现,可以用“风云变幻”来形容。从年初至4月20日前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高,涨幅达3.5%左右;在4月中旬到6月中旬美元指数大幅反弹、新兴经济体货币纷纷跳水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缓慢下行,小幅贬值;再往后到年中,人民币汇率“跌跌不休”,不仅回吐年内全部涨幅,还累计贬值了1.77%。
7月3日,金稳会成立,金融超级大监管顶层阵容亮相,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担任新一届金稳会主任,央行行长易纲,国务院常务副秘书长丁学东为副主任,成员包括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央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中财委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财政部副部长刘伟。七个协作单位为中纪委、中组部、中宣部、网信办、公安部、司法部、最高法。
联讯证券最新报告称,首次召开的金稳会主题是围绕“防风险”展开,侧重研究了五个方面的内容,金融改革开放、货币政策、金融市场、金融监管、市场机制。
华南一股份制银行行长表示:“新一届金稳会在此时点成立释放了强烈信号,即对经济下行不要过度担心,对国内重大风险攻坚战充满信心,改革开放、向改革要红利等工作有序推进。”
资本市场拐点隐现?
事实上,中美贸易战前一天,金稳会成员已经开始频频针对股市、汇市喊话。
7月5日,郭树清称,经济基本面决定了人民币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可能。作为一个逐渐国际化的新兴储备货币,人民币未来总体上会趋于走强。而对于A股市场,郭树清称,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平均估值水平在主要经济体中居于低位。信用债市场略有波动,但违约率远低于国际市场平均水平,总体风险完全可控。
在监管层的密集喊话下,市场信心增强,汇市已经闻风而动。7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180,较前一交易日大幅反弹415个基点。
“目前我国国际收支仍基本平衡,经常项下企业仍有较强的自发结汇意愿,资本项下资本尚未出现明显大幅流出压力,因此近期国际收支压力并不大。历史数据显示,人民币在6.95附近才会出现明显的资本流出压力。”华泰证券宏观分析师李超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央行要在此上下才会采取行动干预。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始反攻,A股也开始逆袭翻红。上证指数前段时间动不动就暴跌,7月2日暴跌2.52%;6月19日暴跌3.78%;今年以来从3587点高点直跌至目前最低点2691点,跌幅已经高达25%。7月5日,郭树清喊话“中国资本市场已显示出较好的投资价值”,近期跌跌不休的A股出现了回购潮,7月4日,美的集团公告不超40亿元的回购预案,广汇汽车拟2亿至4亿元回购股份,格力电器公告称增持海立股份股票4332万股……今年仅半年时间A股回购增持已超800亿,回购潮越来越凶猛。
A股的大幅度调整,也在倒逼股市改革,以更加市场化。7月6日凌晨,深交所披露消息,称启动对雅百特强制退市机制,这是继金亚科技之后因违法犯罪被移送公安机关而被强制退市的又一例。
财政“魔法口袋”
金融去杠杆暂告一段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金融去杠杆已行至稳杠杆阶段。最近市场对财政政策充满期待,一些专家纷纷为此呼吁,希望财政部的“魔法口袋”里,能够掏出相关措施来,以消化杠杆和助力经济。
7月5日,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最新研报中称,在中国目前的现实条件下,如果遵循财政去杠杆的路径,将更容易取得成效;如果遵循金融去杠杆的路径,可能事倍功半,还容易出现风险事件。
近日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公开称,我国高杠杆风险的根源在于财税体制改革之后,无论是政府部门隐性债务,还是高杠杆国有企业及近年来居民杠杆率上升较快,财税体制缺陷是重要原因。中央地方财政关系一直没有理顺,地方政府融资正门没开,省级政府代市级政府发债,权责不对,催生中央财政兜底,导致刚性兑付和道德风险。
实际上,这一轮金融去杠杆过程当中,货币政策、金融监管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使企业高杠杆有所下行,避免了系统性风险发生。
“需要进一步明确解决体制性结构性问题不能过度依赖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不能包打天下,尤其是在外部冲击日益增大的环境下,货币政策内外平稳的压力较大,回旋余地越来越小。”徐忠称。
去杠杆与稳住经济,财政政策需要发力,并非单单依靠金融政策。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称,去杠杆是一个在三五年内应该实现的目标,但需要把握好节奏,不能够靠金融去杠杆单兵独进。财政政策的执行力度至少达到预算目标。财政支出上半年只达到了预算的91%,如果全年的预算能按期执行的话,三季度、四季度是一个加速的过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