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IPO过会率上升悲喜剧 中新苏通关两年难拿批文

作者:叶青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6-08 19:20:58

摘要: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资本市场IPO通过率也逐渐转暖。

IPO过会率上升悲喜剧   中新苏通关两年难拿批文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叶青 北京报道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资本市场IPO通过率也逐渐转暖。证监会披露的信息显示,原定于6月5日上会的IPO企业有3家,IPO审核结果为3过2,中国人保、康辰药业过会,万朗磁塑被否。无论从发行股数还是拟募集资金来看,过会的中国人保都堪称“巨无霸”。市场人士表示,虽然中国人保的顺利过会并未超出市场预期,不过之后完成发行、上市的具体时间还难以估计。

事实上,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IPO上会审核公司共13家(不包括3家取消审核),过会10家,过会率接近77%,高于前5个月近57%的平均过会率(不包括取消审核、暂缓表决)。上会审核公司过会率呈上升趋势。

审核量下降 过会率回暖

据记者了解,5月份只有3家未通过审核,这些企业包括,北京中视电传传媒广告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闽华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时代凌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据了解,上述三家“被否”原因主要与毛利率波动及业务依赖性有关。据预披露材料显示,中视电传业绩尚可,2015至2017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7011.33万元、7472.83万元、1.29亿元,营业收入则分别为10.97亿元、15.62亿元、25.84亿元。

然而,上述3年对应的销售毛利率却分别为14.47%、9.87%、9.01%,呈逐年下降之势。

对于中视电传存在的问题,证监会表示,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逐年下降,且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应说明毛利率变动的原因、合理性等。与此同时,闽华电源、时代凌宇也存在类似问题。证监会向时代凌宇提出,公司2017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呈增长态势,但净利润增幅与营收增幅不相匹配,公司应说明原因、合理性,以及主营业务毛利率变化是否符合行业趋势。

再看闽华电源,其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但毛利率变化趋势与同业公司并不一致,证监会要求公司针对“电池业务毛利率变化趋势”和“2017年综合毛利率变化趋势与同业可比公司不一致”作出说明。

“进入二季度以来,伴随着发审委秉承从严发审的标准,部分不合格企业也选择主动退出,这也使得申请上市企业的排队时间明显缩短,排队企业数量显著下降。毕竟发审工作需要保证质量,防止不合格带病上市是发审委的工作重点。”对此,一位从事企业辅导上市的券商人士刘先生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外,据WIND显示,2018年年初至5月底,发审委共审核99家(包含二次上会)拟IPO企业材料,月均为19.8家。与此同时,相关数据显示,截至6月5日,2018年终止审查企业共151家,超过2017年全年终止审查的149家。

值得关注的是,IPO审核企业数量在下降,IPO排队项目逐渐消耗,新增项目数量也较为缓慢。截至6月1日,2018年新增30家报会企业,其中上交所11家,深交所中小板6家,创业板13家。2018年审结拟IPO企业113家,新增企业补充不足审结的30%。

与此同时,伴随着审核数量的下降,通过率缓慢回升。数据显示,IPO过会率从2018年1月单月40%通过率缓慢回升到5月76.92%,整体过会率上升至近57%。然而,相比2017年全年,IPO过会率为79.33%,2018年单月的过会率逐渐回暖,但总体过会率仍然低于往年。

对此,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在经历2016年IPO扩容和2017年收紧之后,发审将寻找短期平衡,大约在每月审核20家左右。在2018年年初的超低通过率和大幅终止审查后,上会企业质量有一定提高,过会率随之提高,将来有望维持较高过会率。

何时发行存不确定性

面对中国人保顺利过会,券商业内人士表示,中国人保过会只是迈开了A股上市的第一步,在正式上市之前,公司还将经历招股、询价、路演、发行、验资等步骤,其中网上网下发行为上市之前最重要环节,一旦发行完毕,距离正式上市就指日可待了。

不过,就今年的情况来看,中国人保在过会之后究竟何时能完成发行、上市还难以估计。从今年内募资总额超20亿元的9只新股来看,这些新股从过会到发行的间隔期短则不足一个月(例如药明康德),而最长的当属“巨无霸”工业富联,从今年3月8日过会到5月24日发行,期间间隔时间长达2个半月。

其中同为金融类新股的成都银行从过会到发行的间隔期近2个月,而江苏租赁的间隔期只有21天。

“对于参与IPO的企业来说,原本以为只要通过发审委审核成功过会就能高枕无忧,坐等发行。但现实的答案是否定的,对于这部分企业来说,即使已经过会,但是批文却迟迟下不来,这难免会让这类企业担忧万一政策有变,上市之路恐将再次生变。”上述券商人士刘先生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记者了解,截至5月31日,证监会官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正常审核状态企业名单中,尚有28家企业“已通过发审会”但未获得IPO批文,其中,上交所主板16家、深交所中小板7家,深交所创业板5家。

刘先生表示,从过会到拿到批文,发行人与保荐机构还有很多工作要去完成,例如会后事项审查、重大事项提示、封卷等工作。去年一般都是三周或者四周左右就拿到批文。然而,自年初到现在,其节奏有所改变,快的项目很快就拿到批文,慢的项目其周期无法提前预估。

据记者了解,从行业分布来看,上述未拿到批文的拟IPO企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家(长飞光纤电缆、北大青鸟环宇消防设备、成都天奥电子、武汉锐科光纤),医药制造业3家(甘李药业、武汉明德生物科技、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资本市场服务业3家(天风证券、华林证券、长城证券),专用设备制造业3家(泰林生物、智莱科技、深圳市捷佳伟创新能源),货币金融服务业2家(长沙银行、郑州银行)。

此外,以上交所主板为例,排名第一的是2016年1月13日获主板发审委通过的中新苏开发集团,其因实际控制人界线不清引发监管机构询问,过会两年至今未拿到批文。排在其后的是乔丹体育,2012年因陷入商标纠纷暂缓上市进程,2016年其选择了二度冲击IPO,并在2016年3月顺利通过发审会,但仍处于等待批文的过程中。

对此,券商业内人士表示,总体看,虽然近年来首发募资规模较大的新股,从过会到发行的间隔期通常也会偏长,但是对于某些长期未获批文的企业,何时发行将存在不确定性。

据记者了解,首发募资金额最高的新股财通证券的间隔期为4个多月;2016年,首发募资金额最高的新股上海银行的间隔期则长达10个月,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银行的募资规模刚过百亿元。不过,其从过会到发行的间隔期只有短短十几天(从当年5月13日至6月1日)。

编辑:刘春燕 主编:陈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