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金融团体标准发布,中小物流企业获普惠金融支持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5-18 19:05:40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丁雨 报道
日前,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金融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物流与供应链服务专业委员会及上海物流企业家协会协办、上海银沛数据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2018中国(上海)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风控暨《公路货运企业融资评价指标体系》标准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树立团体标准,推动银企对接”为主题,共商团体标准的建设,探讨未来团体标准推广应用的实践路径。大会发布的《公路货运企业融资评价指标体系》团体标准引起行业关注。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金融专委会秘书长张炜接受采访时说,物流行业是国家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这些年物流行业的发展得到了资本、金融、技术等多轮的驱动,但是对普惠金融支撑方面还有很多的欠缺。
“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行业缺少统一的标准,金融机构在响应号召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面临中小微企业运营、管理、财务的不规范性与金融机构自身的风控考核指标体系不对称问题。这次发布的《公路货运企业融资评价指标体系》团体标准能够更规范地采集物流企业的运营相关数据,给金融机构建立第一道防火墙。”
张炜说,金融机构针对不同企业融资有不同的风控体系以及数据判断标准,而团体标准充分考虑并吸纳金融机构的关注点,把它们的共性集中采纳,并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反应企业真实运营面貌,用金融分析的语言来对接金融机构,为金融机构提供面向小微企业贷款服务的决策支持,从而使金融机构大大降低企业竞调成本,并通过标准化、体系化的流程批量获客。
“如此而来,金融机构可以更多地关注物流行业内的中小微物流企业,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进而实现我们所说的普惠金融,这是个很大的突破。”
物银通董事长刘泽丰表示,“物银通的核心价值就是要做好金融科技,用金融科技为银行提供技术服务,为企业实现广普式服务,这是我们的使命。”
据了解,物银通是团体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为标准提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全面技术支持,也是团体标准首个实践落地并产出成果的平台。
“物银通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以融资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包括融资、供应链信息管理、支付和采购,以达到广泛获客及供应链数据运营的目的,从而完整地构建了供应链金融数据场景。” 刘泽丰说。
刘泽丰介绍,物银通针对不同行业的融资评价标准,自主研发了VFT决策分析引擎系统,实现了对供应链应收款等金融资产的真实有效性和价值评价能力,使其具备分散化、可穿透化、可动态跟踪管理等特点。
“在此基础上,物银通通过和多家金融机构的系统对接,向其在线输送上述资产并实现多对多精准匹配,帮助金融机构达到为企业高效提供多样化、智能化、在线化融资的目的。 “刘泽丰说,公司成立三年以来,通过自主研发的金融科技相关技术,已陆续向十余家银行及类金融机构展开了1-3年的长期合作,并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良好的市场口碑。“合作过程中,这些金融机构已经认可了我们的服务和核心技术,目前业务量在逐渐放大,今年计划有16家金融机构入驻,实现为企业提供多对多的综合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达到30个亿以上的交易规模。金融科技本身要达到的目标就是为金融机构实现技术服务,以及为企业实现广普式服务,使普惠金融真正下沉至实体经济中,这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
“我们主要通过物银通的四大核心价值来实现,包括互联网化的批量获客,物银通通过手机端,使每一家物流企业都可以方便地注册和上传运营数据;同时通过企业各维度的数据构建场景化的数据仓库;经过物银通自主研发的VFT决策引擎分析后,将企业不同阶段的经营状态实时、全方位地反馈给金融机构;最后通过我们的信贷路由接口,把分析成果在线推送给不同的金融机构。”
奥马电器董事长赵国栋认为,场景科技新金融能帮助物流行业真正实现降本增效。“钱包金服(奥马电器旗下)有7个字叫场景科技新金融,我们依托“场景”来解决获客问题,以及数据分析对客户画像的问题,从而解决风控问题。同时我们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解决风控的操作成本问题。“新金融”是把更多的金融机构搭建平台,把我们的客户推荐给金融机构。“
监管要求银行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怎么解决普惠金融又普又惠的问题?赵国栋说,我们需要降低获客成本和风控成本来考虑。像物银通本身有一个平台可以解决获客问题,同时它又把物流信息聚合在一起,解决了风控问题,两个成本一降低之后,就可以降低融资成本,让很多的小微企业、实体经济获得很低成本的资金。
“我们是物银通的投资方,我们投资也是看重他们在物流这个行业深耕多年,积攒了大量的数据,同时他们参与制定了行业标准,跟很多的金融机构达成合作,交易量增长也非常迅速,对降低物流成本,降低整个社会的流转成本都有促进意义。”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