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活在历史之中——直击华尔..
“我们正在经历历史”。
这是《华夏时报》在《华尔街进入“后天”时代》专题报道的“编者按”中的第一句话,那个时刻,华尔街的这场金融风暴已经到了最深重的时刻,北京时间10月10日晚21点30分,道指开盘6分钟内即破8000点,跌幅深达7%。
作为一份新主流财经周报,《华夏时报》有自己的优势,可以在一周这样一个时间段上对华尔街上发生的大事件做出一种更富趋势性的分析和报道;但是,周报的编辑会羡慕日报的同行,因为在这样一个每天都在发生重大事件的历史时刻,日报每天的A1头条都会是爆炸性新闻;不过,日报的编辑还是会羡慕电视台的同行,因为任凭他们妙笔生花,也难以赶得上电视画面给受众带来的亲历感。
这也就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直击华尔街风暴》大型直播节目的价值所在。从9月23日,雷曼兄弟破产,标志着美国次贷危机全面升级以来,每天早上7点,中午11点50分,傍晚18点5分,晚间20点55分,《直击华尔街风暴》都在滚动播出,呈现出一种全景式历史画面,让中国的观众们生活在一段历史之中。
《直击华尔街风暴》节目的诞生是一种必然。用该直播节目的一位特邀嘉宾,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董事长田溯宁的话说就是,“我们无法隔岸观火”。
“我们有一句话叫:危巢之下,安有完卵?我觉得这场金融经济危机,不仅它的影响的广度,我相信全球任何一个现代经济体系的国家,都会影响得到,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影响得到,所以我觉得它的深度和广度是前所未有的。”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投资者也生活在同一段历史当中。央视将视角专注在华尔街上,专注于华尔街对中国的影响上,本身就是媒体工作者的责任,同时更是媒体工作者的幸运,因为“我们正在经历历史”,我们正在报道历史。而与此相近的历史,只有活在书本中的遥远的“1929”年。
直播华尔街风暴,不仅是记录历史的需要,是记录历史的必然选择,可能也是一种我们经历历史的一种方式:连续直播,实时跟踪,深度分析,权威解读。这种报道方式将把中国的观众直接带到华尔街上。
应该说,这种体验是一般的纸媒和当下发展水平的网络媒体难以达到的。每一条新闻动态,每一句核心言论,每一帧前方的画面,都是最及时和最生动的;而且由于央视具备的强大的报道资源,及其对资源的整合能力,我们可以随时看到记者对华尔街当事者的专访,对美欧金融风暴眼中的主角们的专访,这种感觉,不就是在亲历历史吗?
《直击华尔街风暴》,除了把眼光向外看,也把眼光向内看。
因为经济生活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华尔街的新闻已经成为了社会新闻。其实,华尔街上的新闻,不仅是所有国内新闻的背景,甚至也是所有国内新闻的导火索,基本上所有的财经新闻、产经新闻、宏观报道,现在都难以摆脱海外金融风暴的影响而独立存在。
从新闻头条的选择标准上来看,自金融风暴升级以来,没有哪一天的头条不来自于华尔街;没有哪一条财经新闻能脱离华尔街风暴的背景;中国的市场在决策层下定决心“救市”,频频出狠招的局面下,A股还是走不出自己的行情,和全球的资本市场一样,随道琼斯指数同跌,就证明了这一点:要想了解A股的明天,还是得在深夜盯着美股的行情。
由外及内,再由内及外,《直击华尔街风暴》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将央视经济频道原有时间段内的经济新闻栏目,很容易地整合进直播专题之中。除了每日的全球市场报道,国内市场和宏观经济新闻产经新闻的重大事件,无一不能整合在全球报道之中,这应该算是经济新闻的“全球化”了吧。
除了直播历史,《直击华尔街风暴》还是一个目前看起来较好的深度报道节目。经济新闻毕竟相对专业,《直击》为了能更好地梳理事实、解读背景、分析趋势,栏目每天晚间都会邀请一位或几位真正的专家,而他们对于大事件的动态和发展的解读大体能一针见血、深入浅出。这样一日接一日的直播报道,将每一位坐堂“老师”的讲述连续起来,就能给我们一个完整的、多角度的视角,来观察这段新鲜的历史。
应该说,这种特邀嘉宾的存在,加上更多的专访、电话连线,《直击华尔街风暴》节目很好地解决了电视报道可能存在的深度不够的问题,通过精心地选择受邀嘉宾、专访对象,悉心安排采访的话题,整个直播节目达到了难得的深度。这些嘉宾,不仅会针对节目当天的新闻做出解读和分析,还会总结自己对整个危机的思考和观点。很有意思的是,正是看到了该节目一期特邀嘉宾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的论述,《华夏时报》还特别连夜对李进行了专访,采访内容就发在了第二天出版的报纸上。
滚动直播、亲历历史、解读事件、预测趋势,可以说《直击华尔街风暴》做到了将电视画面日报化和杂志化,生动及时和理性深度的综合。如果说,还有什么美中不足的话,就是电视直播的同时应该加上美股的实时数据。因为每晚的《直击华尔街风暴》节目中间,正是美国股市开盘的时候。如果有了滚动的实时数据,真正的专业人士也不需要一边看电视直播的同时,还需要打开电脑的行情软件盯盘了。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