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群体成分期消费主力军 消费金融市场待挖掘空间巨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5-10 10:36:18
本报记者 丁雨 北京报道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9.7%,对经济的贡献率从去年的58.8%提升近20个百分点,至77.8%。
这其中,消费金融市场的爆发性增长引人瞩目。这和近几年国人储蓄习惯的慢慢改变,提前消费意识的增强,特别是“80后”“90后”等消费主体对“先享受后付钱”的接受度提高有关。
消费金融是指为居民个人或家庭提供以生活消费为目的的小额、短期借贷融资服务。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消费金融的场景日益丰富。用户在支付、消费、水电煤缴费等生活、消费场景中,金融服务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每个人的生活,将以往复杂的金融需求变得更加自然。
在这一过程中,消费分期平台应时而动。很多消费者通过消费分期平台开始接触贷款业务,也因为自己的首次借贷业务而有了首次信用记录。用户的信用习惯从零开始逐渐被培养,新一代的消费金融用户正在逐渐成长。
据悉,消费分期公司一般为线上线下结合,需要与线下的消费金融场景相结合。如今,众多的消费分期平台遍布于大学生、蓝领、租房、装修、旅游、教育等各个人群和领域。例如,“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的推出,使得消费者在不使用信用卡的情况下就可以享受“先消费后付款”的信用服务。同时,许多消费金融产品的门槛已远低于信用卡的申请门槛,惠及更多的群体和领域。
从风控角度来看,基于场景的消费分期,资金是直接打给产品提供方,消费者是接触不到现金可以排除大部分的欺诈风险。用户的还款能力成为主要的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市场上仍然存在大量的高客单价、中低频次消费场景,如耐用消费品消费等未被覆盖,是未来消费金融最大的机会所在。
事实上,仅在大学生分期消费领域,目前的业务规模已经达到数百亿元。从目前市场需求来看,三四线城市青年群体对消费金融的需求更有进一步增高的趋势。
《2017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指出,当前消费信贷客户中男性用户比例大于女性,未婚人群正逐步成为消费金融的主流。报告显示,当前消费信贷客户以18-29岁的低收入、高学历年轻群体为主,超过70%的客户月收入在2000-5000元,多为收入较为稳定的企业员工和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
分期付款有效解决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现实购买能力之间的矛盾,年轻消费者成为消费金融使用者中的中坚力量。消费金融不仅受利于消费主力的年轻化,也受利好政策出台的影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消费,尤其是“推进消费升级”被提上日程。在2018年要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进消费升级,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中国的广大消费者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在一直不停的提升。如今,无论是旅游、购物、装修,还是教育、美容、租房,这些有关衣、食、住、行、享的各个场景,无疑都出现了消费分期的“身影”。可以看到,消费分期正在发挥着引领消费升级的推动作用。
报告指出,随着消费金融行业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消费借贷持开放态度,即使手头流动性充裕也逐步使用消费金融工具对消费行为进行优化。由此来看,消费金融市场依旧还有巨大的挖掘空间。
机遇与危机并存,消费金融市场进入了发展的窗口期,但爆发的问题也同样引起了行业和用户的关注,消费金融领域暴雷最多的当属线上交易模式,如轰动一时的e租宝、泛亚等事件,线上交易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诸多用户投诉。
面对消费金融市场崛起的强大前景,基于线上风险不断的用户焦虑现状,中国最大的手机专业连锁企业迪信通自2014年起就积极布局消费金融市场,不同于线上模式,迪信通凭借全国近3000余家实体店的商业布局,在营业厅就可以对用户提出面对面的金融消费分期服务,面对面、一对一的交流沟通,让用户对于产品分期利率、还款方式、手续费、分期时长等都有较明确把握,更有效地降低交易风险、保障了用户的合理消费权益,实体门店的跨地域布局,也让迪信通成为了年轻一族分期消费的首要选择。
随着人们的消费逐渐蜕变为高质、健康,以及产品体验上的个性化,迪信通认为,未来,零售行业场景化、碎片化的服务会越来越普遍,用科技创新满足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将成为手机零售建树的重要滩头。
编辑:金微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