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李扬:普惠金融的发展必须依靠数字经济

作者:吴丽华 孟俊莲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4-28 19:57:24

摘要:“普惠金融真正的康庄大道必须要靠数字经济的发展才能铺平。”4月28日,“2018第二届中国信用科技与普惠金融论坛”上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如此表示。

李扬:普惠金融的发展必须依靠数字经济

本报记者:吴丽华 孟俊莲 北京报道

“普惠金融真正的康庄大道必须要靠数字经济的发展才能铺平。”4月28日,“2018第二届中国信用科技与普惠金融论坛”上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如此表示。

在这个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中诚信征信共同主办的论坛上李扬认为金融业难以服务大众的两个制约因素就是金融必须要有收益和商业可持续,即普惠金融必须考虑成本问题、收益问题和商业可持续问题。

沿着这个路径分析,李扬表示普惠金融发展就是要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然后保持可持续性,而现在数字技术的发展,依托互联网,使得降低成本、规模经济成为可能。他表示,很多的调研发现农村是可以做金融的,只要农民一部手机在手,最现代的金融服务可以到他那里,偏远的农村可以获得和城里人差不多的金融服务。

新网银行行长赵卫星也在演讲中表示,目前银行唯一的红利方向,不是政策,不是人口因素,而是科技。他指出,平常的一些小额、短期的贷款,银行往往不愿意做,因为征信数据不全,成本高,效率低等因素影响了经营上的可持续性,所以很难做到普惠。而技术的发展给银行带来了底气、信心和勇气,让银行可以提供非常碎片化的普惠金融的服务。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则表示,科技创新、金融化,以及普惠发展等三个关键词一起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并带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经济运动,在这个经济运动里,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资源配置的规律,重新认识风险定价的模式,这些都给实务界和理论界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与会嘉宾还认为,普惠金融要在实现商业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实现金融服务对更广泛人群的覆盖。在这当中,信用科技创新既能够以数字化、线上化提高金融服务可获性——推动“普”,也能够通过大数据、智能风控来反欺诈、降风险,提高金融企业的收益——实现“惠”。同时,信用科技创新应始终恪守金融的本质,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以践行者和监管者的远见和协同,推动信用科技和普惠金融的发展与安全,为实现美好生活、美好社会而努力。

责任编辑:吴丽华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